萬羽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活躍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有效的課堂提問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講究課堂提問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問題的探究,進行創新思維,并在參與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注意點;
課堂提問設計要努力做到“精心設計、難易有度、趣味盈然、因情利導、因材施問、面向全體、正確評價”。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問題的探究,進行創新思維,并在參與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注意點
(一)在“關鍵點”提問,緊扣目標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緊扣教學內容,圍繞學習的目標要求,在知識的關鍵處進行提問,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又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
例如,《圓柱的認識》一課的教學,在學生認識了“底面”以后引導學生“認識高”這一環節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提問的:
首先,我出示了一個圓形紙片,問:“這是什么?”(學生回答:一個圓形),這是初級問題,學生只要通過觀察即可回答。
接著,我出示5個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們疊加在一起,問:“你們發現了什么?”(大部分學生一臉茫然),因為這5個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太簿了,疊加在一起好像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學生也不知要說什么。我不動聲色地在上面增加了10個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們疊加在一起,此時有幾個學生弱弱地說道:“我發現,它們好像變厚了。”我不動聲色地又在上面增加了20個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們疊加在一起,這時有一部分學生激動得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站起來說道:“真的越來越厚了。”通過這一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要更加認真地進行觀察,才能說出事物所發生的本質變化。
接著,我又拋出一問:“如果圓形紙片的數量不斷疊加,50個、100個、200個……你的腦海里想到了什么?”通過這一問,不但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也開拓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變化的過程中認識圓柱的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在“興趣點”提問,緊密聯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小學生愛聽故事,因為故事有著生動的情節。如:《角的初步認識》,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本節課以小學生喜愛的講故事活動導入,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聚焦探討“問題引領,有效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利用繪本故事《兩條射線手牽手》里的問題:(1)師:小朋友,有一對射線好朋友,依依和丫丫,當她倆手牽手時,會變成奇怪的模樣。……射線依依和丫丫手牽手形成了什么呢?這一問就激發了學生探索“角”的濃厚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故事視頻,看完學生都知道是“角”。(2)當探究角的特征時,師:同學們對角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再仔細觀察剛才的物品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帶著問題聽故事。原來角是尖尖的,有一個頂點、兩條邊。(3)學生制作了一個角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比較:角的大小與什么無關?與什么有關?經過操作,學生進行總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三)在“最近區”提問,發揮潛能
為更好地引發學生思維激情,教師提出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太容易的問題學生不感興趣,太難的問題會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喪失信心。對新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展。
如:《除法的初步認識》中的“平均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師:同學們,春天到了,學校組織春游活動。二(1)班的同學們想去參觀科技園,他們準備了一些東西。(1)大家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么呢?(2)大家來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呢?(要每個人分得一樣多才好)接著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3)看看有幾種分法?然后一種一種方法展示出來。觀察上面三種分法,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像前兩種分法那樣,每份分得的數量不相同,就不是平均分。像第三種分法那樣,每份分得的數量相同,就是平均分。(4)說一說這種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點?能給它取個名字嗎?(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有序的啟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一步步地理解、學習知識。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提問要有目的。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2)提問要有啟發性。通過提問、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引導思維的目的。
(3)提問要有序。提問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循序而問、逐步深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4)提問要有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5)提問要有科學性。所提問題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要適應學生的認識水平,做到準確、清楚,杜絕提“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問題。
(6)提問要靈活。要根據課堂生成實際,靈活及時地當場設計提問,盡快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活動。
(7)提問要有全局觀。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回答教師所提問的機會,以調動全體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要努力做到“精心設計、難易適度、新穎別致、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因材施問、面向全體、正確評價”,通過“提問”真正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效地滲透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利.小學數學智慧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20,9(44):16-18,48.
[2] 孟令軍.“點睛”或“橋梁”: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芻議[J].小學教學研究,2020(15):46-47.
[3] 吳紹金.讓提問成為和諧課堂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藝術思考[J].考試與評價,2020(4):64.
[4] 陳仕平.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