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環尚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南沙靈山島尖公共部分地下空間工程項目位于廣州市南沙新區內,建筑總面積3.98 萬m2。項目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地下商業街、深基坑維護結構、主體結構、地下通風、電氣工程、給排水工程等。項目的施工總長度為837m,主體結構寬度40m。其中,公共通道區域與樓梯間的面積2.04 萬m2,設備用房面積4328m2,商業街面積大概1 萬m2,下沉廣場面積5009m2,整個項目的建設成本為6.1 億元人民幣。
普通支護區域內的基坑,可以使用放坡+樁支撐的方式進行支護。樁支撐結構設計為:灌注樁支護(Φ1000×1200mm)+鋼筋混凝土內支撐,灌注樁設計是三軸攪拌樁止水。下沉廣場區域的基坑深度7.45m,放坡厚度為2m,坡比1∶4;樁支撐的結構設計為:灌注樁支護(Φ1200×1400mm)+鋼筋混凝土內支撐,灌注樁設計是三軸攪拌樁止水。下沉廣場區域內的灌注樁的頂部標高更高,灌注樁直接與主體結構進行連接,可以作為建筑物的永久性結構組成。
⑴護筒埋設。灌注樁施工過程中,護筒選擇使用鋼制材料的護筒。鋼護筒由Q235 鋼板加工而成,鋼板的厚度為8mm,鋼護筒委托具備專業資質的廠家完成制作,使用平板車運輸至施工現場。使用定位器對鋼護筒進行成形處理,保證鋼護筒接縫密實。鋼護筒底部需要設置30㎝寬的鋼帶作為刃腳。
⑵成孔施工。基坑灌注樁使用鉆機成孔施工,沖孔機從旁起輔助作用。鉆機準備就緒后,施工人員對樁孔的部位進行復核,確保樁位精準性。漿液備置完成后開始鉆孔,鉆孔前期保持低速、勻速轉動。待鉆頭全部沒入土層中后,開始正常鉆進作業。若鉆進過程中出現鉆進困難,可以換用沖孔鉆進行作業。鉆進過程中必須頻繁檢查樁位,一旦發現樁位偏離設計位置,立即進行修正[1],保證樁位的垂直軸線和水平軸線,誤差控制在±50mm,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內。
⑶終孔驗收、清孔。成孔以后,在驗收合格的情況下,可以開始首次清空作業。首次清孔可以使用換漿法施工,將低密度的水泥漿連續注入孔內,使樁底的渣土溢出孔外。清孔過程中,不斷置換泥漿,然后澆筑水下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前,孔底以上50cm 范圍內的泥漿密度應≥1.25,孔內的含砂率控制在8%以內,泥漿黏度控制在28s 以內。
⑷鋼筋籠綁扎及吊放。在施工現場選擇合適的區域作為鋼筋加工制作場地,鋼筋籠焊接完成后,施工單位先自檢,報監理單位進行質量驗收,驗收合格后,用25t吊車、12m 長的掛車完成吊裝運輸作業。
⑸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使用攪拌車運輸至施工現場,卸載至料斗中,用混凝土泵完成泵送。混凝土澆筑的速度控制為30m3/h。導管下口的埋設深度根據首次澆筑的混凝土方量確定。
大直徑的攪拌樁可以使用“4 攪4 噴”法施工,4 攪4 噴施工工藝見圖1。具體施工流程:第1 次下鉆→上提→再下鉆→上提。

圖1 4 攪4 噴施工工藝
⑴施工機械準備就位,移動鉆機設備,將鉆桿與樁孔中心線對齊。
⑵噴攪下沉。啟動攪拌機的主電機,鉆桿開始下沉,下沉過程中保持垂直狀態,下沉的速度控制為中檔,電流控制在額定值以內。不斷地觀察設備運行狀況,將鉆頭下沉至設計深度即可。
⑶噴攪提升。攪拌機噴攪至設計深度,攪拌噴漿持續15s 后開始提升,提升的速度控制在1m/min。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過程中,持續注漿,注漿壓力0.5~0.6MPa。
⑷重復噴攪下沉、提升。多次下沉、提升,并且攪拌的同時還需要噴漿。
⑸移位。鉆機移動至下一個孔位,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所有樁孔全部成孔即可停止作業。
⑴技術參數。三軸攪拌樁設計使用的是42.5R 硅酸鹽水泥,漿液水灰比1.2~1.5,水泥摻加量20%,單根攪拌樁的水泥用量應≥200㎏/m2。攪拌樁澆筑成型后,無側限抗壓強度應≥0.6MPa。鉆頭下沉速度為0.5~1m/min,提升速度保持在1~2m/min。實際施工時,選擇跳打方式進行施工,采用4 攪2 噴,噴漿壓力為0.8MPa,施工技術參數可以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
地鐵沿線區域的三軸攪拌樁設計使用的是42.5R硅酸鹽水泥,漿液水灰比0.5~0.65,水泥摻加量為15%。攪拌樁澆筑成型后,無側限抗壓強度應≥0.5~1MPa。鉆頭下沉速度<1m/min,提升速度<2m/min。實際施工時,選擇跳打方式進行施工,采用4 攪2 噴,噴漿壓力為0.3~0.8MPa,具體施工流程見圖2。

圖2 三軸攪拌樁施工步驟(單位:mm)
⑵水泥漿拌制。漿液水灰比為1.2,水泥摻加量為200㎏/m2,水泥漿密度為1.45g/cm3。漿液拌制完成后,中途間歇時間應<2h,若超時,漿液則直接廢棄,不可使用在項目內。注漿壓力控制在0.8MPa。
⑶鉆進、攪拌、提升施工流程。三軸攪拌樁使用4 攪2 噴方式施工,確保水泥與原狀土攪拌足夠均勻,下沉過程中應邊注漿、邊攪拌,提升過程中不需要注漿但需要攪拌,結合實際情況控制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一般情況下,下沉速度0.5~1m/min,提升速度1~2m/min。
鉆孔常規步驟:①鉆機準備就緒。施工人員需檢查鉆桿的長度是否滿足實際作業的需求,并對鉆頭的直徑、注漿管的密封性進行檢查[2],在檢查合格以后將鉆機移至樁孔旁邊,鉆桿鉆進過程中應保證垂直度在1.5%以內,檢查合格后開始鉆進作業;②施工機械準備就位,移動鉆機設備,將鉆桿與樁孔中心線對齊;③噴攪下沉。啟動攪拌機的主電機,鉆桿開始下沉,下沉過程中保持垂直狀態,下沉的速度控制為中檔,電流控制在額定值以內。不斷的觀察設備運行狀況,將鉆頭下沉至設計深度即可;④提升過程中不需要噴漿。攪拌機噴攪至設計深度,攪拌噴漿持續15s 后開始提升,提升的速度控制為1m/min。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過程中,持續注漿,注漿壓力控制為0.5~0.6MPa;⑤多次下沉、提升,并且攪拌的同時還需要噴漿;⑥移位。鉆機移動至下一個孔位,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所有樁孔全部成孔。
⑴鋼護筒加工制作與安裝。鋼護筒的加工制作、安裝,可以參照深基坑支護結構施工進行。
⑵泥漿循環系統。泥漿循環系統的設置與深基坑支護灌注樁施工相同。
⑶成孔施工。成孔施工流程與深基坑支護灌注樁施工相同
⑷終孔驗收、清孔。成孔質量驗收、清孔與深基坑支護灌注樁施工相同。
⑸立柱制作。立柱使用角鋼(∠160mm×16mm)、鋼板(12mm×200mm×600mm)、鋼柱(600mm×600mm)構成。
⑹灌注水下混凝土。立柱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強度標號為C30,具體的施工工藝與深基坑支護灌注樁施工相同。
⑺立柱吊裝。當混凝土澆筑至樁頂設計標高部位后,使用吊機安裝鋼柱,將鋼柱的中心線與樁孔中心線保持一致[3]。吊裝過程中,使用專業測量設備控制鋼柱的垂直度,下插至樁頂下側3m 部位即可。鋼柱頂部標高控制與固定,使用水準儀來測量樁孔頂部標高,然后確定鋼柱入孔的深度,在立柱表面標記出鋼柱頂部標高位置,當下插至標記部位以后,使用角鋼(L160mm×16mm)進行加固,鋼柱頂部標高的合理偏差控制在±20mm 以內。
⑴坡面清理干凈后,開始插筋,并在其表面噴射混凝土,鋪設鋼筋網,然后繼續噴射第2 次混凝土,混凝土的強度標號為C20,噴射厚度10cm。可在坡面插入短鋼筋控制混凝土噴射的厚度。
⑵使用Φ6.5mm 鋼筋加工制作鋼筋網,鋼筋綁扎的間距控制為200mm×200mm,土釘選擇使用螺紋鋼筋,鋼筋長度為1.2m,土釘按照梅花形進行布設,布設間距1.2m。
⑶當混凝土噴射完成后,及時對混凝土進行養護,適量灑水,養護周期為7d。
當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以后,設置混凝土墊層,并沿著基坑周邊砌筑排水溝(30cm×30cm),沿線設置集水井,集水井(80cm×80cm)的深度為100cm,集水井間距50m,總計需要設置42 個集水井。
深基坑設計使用的是明排降水,每開挖一層之前,需要將集水井內的水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