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靜



摘要:從證據推理的角度,設計“石頭紙中主要成分碳酸鈣的檢測”定性、定量實驗,構建了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檢測的一般思維模型。
關鍵詞:石頭紙;成分檢測;含量測定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6x-0047-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 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x.012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初中學生要“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要“認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將證據推理與實驗探究融合,能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但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記住實驗結論重于體驗過程”的現象,尤其在復習階段,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似乎都是在做題過程中進行。
生活中的經歷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最直接來源,通過對生活中發現的有價值問題的探究,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完成知識的建構、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1]。石頭紙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紙張,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石頭紙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約為80%。在學生的已有經驗中,碳酸鈣是一種堅硬的固體,它能用來制作柔軟的紙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石頭紙中碳酸鈣的含量又是多少?筆者基于證據推理,圍繞“物質成分的探究”“物質含量的測定”兩個主題,設計了“石頭紙主要成分的檢測”“石頭紙燃燒后灰燼中碳酸鈣含量的測定”實驗,旨在解決以下問題:
1.如何從證據推理角度構建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檢測的思維模型?
2.如何構建混合物中純凈物含量測定的思維模型?
二、石頭紙的主要成分的檢測
石頭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如何檢測?教師引導學生從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兩個角度進行檢測。以下實驗所用的石頭紙是長13 cm、寬7 cm 的便簽紙。
1.碳酸根離子的檢測
(1)初步探究
原理:碳酸根離子能與氫離子結合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藥品:石頭紙1張、10%的稀鹽酸5 mL。
儀器:小燒杯、鑷子、玻璃棒。
實驗操作:將石頭紙撕碎放入小燒杯中,倒入10%的稀鹽酸浸沒石頭紙,用玻璃棒攪拌。
實驗現象:石頭紙表面沒有氣泡產生。
為什么石頭紙浸入稀鹽酸中沒有產生氣泡?猜想1:可能是石頭紙中碳酸鈣的含量太低;猜想2:可能是石頭紙中的其它成分影響了碳酸鈣與稀鹽酸的反應。
(2)查閱資料
學生查閱資料發現:①石頭紙中碳酸鈣的含量一般為80%左右;②石頭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石頭紙表面涂層中還含有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根據資料,學生排除了猜想1的可能性,明確了猜想2的可能:表面涂層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對碳酸鈣和稀鹽酸的反應產生了影響。那如何消除這個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探究。
(3)再次探究
師生經過討論,認為可用兩種方法消除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對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影響,一是用砂皮紙打磨法,二是用燃燒法。
①砂皮紙打磨法
藥品:石頭紙1張、10%的稀鹽酸5 mL、澄清石灰水少量。
儀器:砂皮紙、鑷子、試管2只、帶導管的橡皮塞。
實驗操作:用砂皮紙打磨石頭紙后,將石頭紙撕碎放入試管中,倒入5 mL10%的稀鹽酸,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另一端插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
實驗現象:石頭紙表面附著一層細密的氣泡,充分振蕩試管,較長時間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燃燒法
藥品:石頭紙2張、10%的稀鹽酸5 mL、澄清石灰水少量。
儀器:酒精燈、坩堝鉗、火柴、石棉網、藥匙、試管2只、帶導管的橡皮塞。
實驗操作:用坩堝鉗夾持石頭紙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移到石棉網上方,待火焰熄滅后,用藥匙取石棉網上的少量灰燼放入試管中,倒入5 mL10%的稀鹽酸,迅速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另一端插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
實驗現象:灰燼表面迅速產生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很快變渾濁。
以上兩種方法都能檢測石頭紙中含碳酸根離子,且第2種方法現象更明顯。
2.鈣離子的檢測
藥品: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10%的稀鹽酸、酒精。
儀器:鐵架臺、鐵圈、燒杯、玻璃棒、漏斗、濾紙、酒精燈、蒸發皿、火柴、藥匙、研缽。
實驗操作:取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放入燒杯中,倒入10%的稀鹽酸直到不再產生氣泡,過濾,將濾液蒸干,從蒸發皿中取出粉末,研細后放在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6滴酒精,點燃。
實驗現象:產生磚紅色火焰。
實驗結論:石頭紙中存在鈣離子。
石頭紙打磨后浸入水中,石頭紙不變濕,再結合以上實驗結論,可得出:石頭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從以上探究過程構建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檢測的一般思維模型為:明確混合物的成分,若成分中有物質對主要成分的檢測產生干擾,則先排除干擾,再利用主要成分的化學性質,選擇適當的試劑與其發生化學反應,根據產生的現象就可檢測出該成分。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檢測的流程如圖1所示。
三、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中碳酸鈣含量的測定
因本次實驗使用的石頭紙不能直接與稀鹽酸反應,所以無法直接測定石頭紙中碳酸鈣的含量。筆者將實驗設計為:如何測定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中碳酸鈣的含量?學生經過充分討論,提出依據的原理是: CaCO3+2HCl CaCl2+H2O+CO2↑,并從測量生成物二氧化碳或氯化鈣的質量的角度思考,設計出以下方案。E1C459A2-3620-4245-BECB-23DFAC1BD60D
1.測量二氧化碳體積法
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
實驗操作: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取一定量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于錐形瓶中,向恒壓分液漏斗中倒入足量的10%的稀鹽酸,調節量氣裝置兩邊液面相平,讀取量氣管讀數為 V1,將稀鹽酸慢慢滴入錐形瓶中至不再產生氣泡,裝置冷卻到室溫后,再次調節量氣裝置兩邊液面相平,讀取量氣管讀數為 V2,V2-V1即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體積,轉化為二氧化碳的質量,再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灰燼中碳酸鈣的質量,從而計算出灰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2.測量二氧化碳質量法
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
實驗操作: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良好。取一定量的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于錐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倒入足量的10%的稀鹽酸。向錐形瓶左側通N2,一段時間后稱量裝置D 的質量為M1,將稀鹽酸慢慢滴入錐形瓶至不再產生氣泡,再向錐形瓶左側通N2,再次稱量裝置D 的質量為M2,M2-M1的質量即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再依據以上方法計算出灰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測量氯化鈣固體質量法
實驗操作:在一定質量的灰燼中倒入足量的10%的稀鹽酸直到不再產生氣泡,過濾,將濾液蒸發得到無水氯化鈣粉末,稱量粉末的質量,再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碳酸鈣的質量,從而計算出灰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以上3種方法理論上都可行,但實際操作、計算比較繁瑣,而且產生的誤差較大。筆者利用數字化實驗,直接測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濃度,轉換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4.測量二氧化碳濃度法
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實驗操作: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取2.0 g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于250 mL 的三頸燒瓶中,放入攪拌子,向恒壓滴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10%的稀鹽酸,打開活塞并開始攪拌,檢測到三頸燒瓶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由原空氣中含量991 ppm最終上升到50528 ppm,變化過程如圖5所示。將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換算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約為0.54 g。據此計算出石頭紙燃燒產生的灰燼中碳酸鈣的含量約為61.4%。
至此,學生產生了疑問:根據查閱的資料,石頭紙中碳酸鈣的含量為80%左右,石頭紙燃燒后,質量變小,理論上碳酸鈣的含量應該變大,為什么計算的結果卻相反?學生猜測:石頭紙中的碳酸鈣在燃燒時有部分分解了。如何驗證這個猜測?學生又進行了實驗探究:取少量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于燒杯中,加少量水攪拌,靜置后在上層液體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酚酞變紅,說明石頭紙在燃燒的過程中,其中有部分碳酸鈣粉末發生分解。
從以上探究過程構建混合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測定的一般思維模型為:明確測定該物質含量依據的原理,找準測定質量的物質,確定好實驗裝置及規范的操作步驟,測出找準的物質的質量,若實驗過程中產生誤差,則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混合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測定的流程如圖6所示。
四、反思
1.從證據推理的角度設計實驗
平時的實驗教學,學生都是根據課本上設定的實驗步驟做驗證性實驗,學生只是“照本宣科”,實驗結束后學生仍缺乏對實驗本質的理解。本研究從生活中的石頭紙中提取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如何檢測石頭紙的主要成分”?“如何測定石頭紙燃燒后灰燼中碳酸鈣的含量?”引導學生尋找證據進行推理、探究,通過查閱資料、實驗等手段,尋找本質原因,建立實驗事實(現象)作為證據,概括關聯整合已學知識,初步進行推理預測并分析解釋,逐步明確證據與結論的聯系[2],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從定性到定量進行探究
探究“如何檢測石頭紙的主要成分?”是引導學生從鈣離子、碳酸根離子檢驗的角度進行定性分析,探究“如何測定石頭紙燃燒后灰燼中碳酸鈣的含量?”則巧妙地從定性研究轉向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組合,多角度綜合分析,促進認知模型的逐步完善、理解[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
3.運用數字化實驗手段
在“測定石頭紙燃燒后的灰燼中碳酸鈣的含量”實驗中,使用了數字化實驗測量裝置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值,實驗現象明顯,實驗數據可靠,操作更為簡單,可重復性強[3]。數字化實驗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和精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需進一步研究,加強數字化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學化學課程標準(試行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61.
[2]洪清娟.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三化學復習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20(1):65-67.
[3]劉國豪.乙醇中碳、氫元素的檢測探究實驗[J].化學教學,2020(8):70-73.—49—E1C459A2-3620-4245-BECB-23DFAC1BD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