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現
在區(qū)域文化和數字人文研究大力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地方圖書館依托自身優(yōu)勢成為開展地方文化研究的主力軍。從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來說,地方圖書館對地方文獻資源的整理與保護更應該是責無旁貸、一馬當先的。地方圖書館如何精準采集地方文獻資源,對其進行有效整理和深入研究,承擔文化傳承的使命,展現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使地方文化煥發(fā)生機,這無疑是一個有趣且有意義的課題。
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研究現狀
目前,圍繞地方文獻資源整理與開發(f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價值定位研究。如曾琪的《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價值定位與開發(fā)路徑研究——以柳州市圖書館為例》提出,結合當前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主要方向,公共圖書館應當從拓寬地方文獻資源收集范圍、促進地方文獻資源的多元化開發(fā)利用、開展地方文獻的“二次文獻”開發(fā)以及構建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保障體系四個角度,完善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開發(fā)路徑。
二是圖書館地方文獻整理現狀和問題研究。如鄧元平的《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新探》提出,圖書館在地方文獻建設中主要存在學者們缺乏持續(xù)研究的熱情、高檔次的研究成果較少、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薄弱等問題;閆月香的《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共建中的優(yōu)勢與問題探析——以常州地區(qū)為例》將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組織機構缺失、缺乏統(tǒng)籌協(xié)調,沒有形成地方文獻呈繳制度,沒有制訂統(tǒng)一的地方文獻收集范圍、整理辦法等三個方面。
三是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策略研究。如黃建琴的《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整理策略研究》,文章研究了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范圍及價值,并以麗江市圖書館為例,對其地方文獻資源的整理現狀進行了研究。該文章提出了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的優(yōu)化策略,即信息匹配,實現高效整理;拓展路徑,實現整理升級;重視聯(lián)合整理,確保高效整理;通過資源支持,形成有力支撐,以期促進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的開展。
四是大數據時代下地方文獻數字化整理研究。錢興彥的《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地方文獻信息數字化策略研究》提出,在大數據時代,地方圖書館的服務與發(fā)展面臨嚴峻挑戰(zhàn),大量的數字化產品沖擊著圖書館的傳統(tǒng)服務功能,地方應集中力量,開展特色服務,收集、整理、加工地方文獻,提出可行、規(guī)范的數字化策略,使地方文獻數字化,并提供網絡數據服務,實現資源共享,為區(qū)域經濟、文化、教育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關于地方文獻整理的個案研究。如陳三保的《圖書館地方文獻整理與開發(fā)探析——以大理大學圖書館為例》,探析了大理大學圖書館地方文獻整理與開發(fā)的途徑。
地方文獻資源傳承和發(fā)展了當地文化,展現了地方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學術研究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和社會發(fā)展價值。加強地方文獻資源的整理與開發(fā)研究,是圖書館發(fā)揮自身本位職能,建設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彰顯圖書館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能夠對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涵養(yǎng)地方精神風貌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地方文獻資源的特點及作用
地方文獻是描述某一特定地區(qū)及其居民生活等相關情況的圖書,還包括圖書外的其他印刷品、地圖、圖畫、照片等資料,可用于該地區(qū)的歷史研究和其他相關研究。作為地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俗、民情、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地方文獻資源具有范圍的地域性、載體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價值的多維性等特點,能充分展示一個地區(qū)特有的歷史變革、風土人情,是研究一個地區(qū)的重要文獻依據。
地方文獻資源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史料價值。作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民情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地方文獻對地方的歷史研究和其他相關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知史力行、繼往開來,開展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對當今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等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借鑒意義和促進作用。
第二,彰顯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文獻資源是地方文化的寶庫,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地方文化瑰寶,彰顯了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個性。開展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既是一次文化修行和文化禮敬,又是對燦爛多彩的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現,有利于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展現地方厚重的歷史文化意蘊。
第三,增強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及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開展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既能使寶貴的地方文獻資源流傳后世,又能凸顯地區(qū)文化差異,彰顯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促進當地文化旅游發(fā)展。文化與旅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資源與旅游市場交匯融合,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旅游項目,有助于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意蘊,對當地文化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目前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大部分圖書館已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獻整理研究工作,推出了系列研究成果和有效的整理策略,但依舊存在著對地方文獻資源重要性認識不足、文獻整理缺少獨特性、文獻二次開發(fā)利用不足、文獻建設地方特色不夠顯著等問題,以“藏”為主、館本功能欠缺是其典型表現,這極大地制約了圖書館的職能發(fā)揮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功能輻射。
首先,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界線不明確,標準不一。地方文獻資源豐富,內容多樣,經過歷史沉淀形成的文獻資源不勝枚舉,以地方圖書館的各種實際情況來看,將其全部羅列整理,非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不可實現,因此,切忌貪大貪全,眉毛胡子一把抓,徒有整理之名,毫無整理之實,這就失去了文獻資源整理的意義和價值。
其次,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特色不足。部分圖書館在整理地方文獻時脫離地方實際,未能緊扣地方特色,對大型珍貴圖書、帶有區(qū)域特色的文獻收集的重視度較低,導致文獻整理成果不顯著,特色不鮮明,沒有充分彰顯出地方圖書館文獻資源實力,使其在區(qū)域甚至全國文獻研究中籍籍無名,不能占有一席之地,缺乏體現圖書館地方文獻整理和研究特色的品牌。
再次,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率不高。部分圖書館在進行地方文獻資源整理時以“藏”為主,將整理后的文獻束之高閣,利用率低下。同時,地方圖書館對文獻資源再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缺少二次乃至三次文獻的開發(fā),沒有形成文獻目錄索引,也沒有將文獻加工成綜述、調研報告等形式,再加上其在整理方式上多采用“采集—整理”的單一方式,對文獻研究沒有持續(xù)跟進,這些都影響著用戶體驗,間接降低了讀者對地方文獻資源的閱讀興趣和利用率。
最后,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進程滯后。在大數據時代,地方圖書館的服務與發(fā)展面臨嚴峻挑戰(zhàn),紙質圖書利用和電子資源開發(fā)是當前擺在地方圖書館面前的兩大任務。將地方文獻資源以數字化方式呈現,最大可能地實現文獻資源共享和自動檢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受地方文獻資源自身特征和圖書館實際情況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大部分地方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進程緩慢,與當前大數據時代脫節(jié)。同時,地方圖書館的地方文獻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已建成的具有獨特價值的特色數據庫更是鳳毛麟角。不過,部分地方圖書館已經認識到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重要性,并將積極行動逐步加以建設。
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策略
針對地方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整理過程中出現的界限不明、特色不足、利用率低下等問題,結合地方圖書館工作實際,從頂層設計、突出重點、打造高地和機制保障四個方面改進與完善文獻整理思路和對策。
第一,加強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的頂層設計。地方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整理研究,應立足本館實際,結合地方文獻資源特點,緊扣地方特色,在頂層設計的指導下,打造地方文獻特色館藏,突出其研究應用價值。地方圖書館應圍繞讀者需求反向設計服務內容,努力建設具有地方性、應用型特色的館藏文獻體系,推進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建設,整合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建特色文獻資源數據庫,逐步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館藏。
第二,突出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的重點方向。地方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必須要立足于地方實際,緊扣地方文化特色,在現有館藏優(yōu)勢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搜集資料,圍繞地方特有文獻資源,突出重點主攻方向,這既是開展地方文獻資源整理工作的思路,也是對其劃定的界線和提出的標準。
第三,打造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的文化高地。地方圖書館整理地方文獻資源時必須根據自身優(yōu)勢,瞄準重點方向,集中力量打造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的文化高地,成為領域研究的領頭羊,擴大地方文獻資源的影響力。如常熟市圖書館立足地方實際和優(yōu)勢,深耕虞山文化,力爭將虞山琴派和言子研究打造成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研究中心和品牌。常熟是吳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明清四百多年以來,虞山琴派一直被譽為古琴正宗,對虞山琴派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和深入研究,是對其進行傳承和保護的基礎。言子與江南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被尊為南方文學禮儀的先賢先哲,收集整理與言子有關的文獻資料,無論是對探索江南文化的源頭和發(fā)展歷史,還是對其文化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將虞山琴派和言子研究打造成區(qū)域性乃至全國性的研究高地既有文獻整理的價值意義,又有實現的可行性。
第四,完善地方文獻資源整理的機制保障。地方文獻整理是一項基礎性、專業(yè)性、長期性的工作,也是開展相關研究的前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就取得研究成果,因而,地方圖書館要健全完善相關機制以保障文獻整理工作順利有效完成。首先,健全協(xié)調溝通機制。地方圖書館應與地方志辦公室、文史委等部門加強溝通,建立健全的協(xié)調溝通機制,以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避免重復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投入。其次,建立專業(yè)人才隊伍培養(yǎng)機制。地方文獻整理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需要一支專業(yè)素養(yǎng)高、穩(wěn)定性好的人才隊伍,這就需要地方圖書館通盤考慮,組建專業(yè)化團隊,成立類似“地方文獻中心”這樣的專門機構,高效推動地方文獻整理工作。最后,完善專家咨詢顧問機制。獲取、篩選有價值的地方文獻資源并對其進行二次開發(fā)這個過程,離不開相關專家、學者的指導和建議,因此,完善專家咨詢顧問機制對精準采集文獻資源、擴大地方文獻采集覆蓋面、提高地方文獻用戶體驗等方面的文獻整理工作十分必要。
地方文獻資源整理是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對于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彰顯地方特色具有重要價值。地方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揚長避短,以用戶需求和文獻價值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采集和整理工作,認真進行頂層設計,確定重點方向,打造文獻精品,采用現代化數字處理技術,建設地方文獻資源數據庫,改變圖書館以“藏”為主的整理現狀,注重文獻二次開發(fā),提高地方文獻利用率,真正發(fā)揮地方文獻的服務功能,為傳承創(chuàng)新地方文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曾琪.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價值定位與開發(fā)路徑研究——以柳州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1,43(02):35-38+51.
[2]鄧元平.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新探[J].蘭臺世界,2020(11):125-128.
[3]黃建琴.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整理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09):100-101.
[4]俞德鳳,邵波.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開發(fā)與利用研究——以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19(12):26-29.
[5]秦遠福.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整理的實踐與探索——以三峽庫區(qū)地方文獻整理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36(04):47-48.
[6]廖彬成.圖書館地方文化文獻的收集、整理與出版——以廣西油茶文化地方文獻建設為例[J].圖書情報導刊,2016,1(03):26-29.
[7]閆月香.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共建中的優(yōu)勢與問題探析——以常州地區(qū)為例[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4,20(05):140-143.
[8]陳列柱.淺談地方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集與整理[J].黑龍江史志,2013(19):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