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寂靜被一名護士的到來打破了。護士是來借東西的,要止血帶和嗎啡。黃俊記得,隨她一起到來的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廢墟下,“8號幸存者”生命體征穩定,但雙腿被卡住了,人要活著出來,可能得犧牲腿。這是2022年5月2日凌晨1點,在長沙望城區自建房倒塌事故現場,救援已經持續了超過60個小時。
黃俊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骨科醫生,專攻“創傷”。事故發生后,他作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成員,進入現場待命。在這個安靜的夜晚,真正的難題即將出現。
保命還是保腿
到4月30日下午,已有5人獲救,雷達探測儀在廢墟中發現了新的生命跡象,“不止一個人”。根據消防救援指揮部發布的情況,新發現的6號和8號幸存者距離很近。指揮部決定,從相鄰的西側建筑破窗進入廢墟,斜向下開辟一條通道。
這條路打了20多個小時,6號幸存者終于被帶離廢墟。
距6號兩米遠,大冰箱的另一側便是8號。如果不切冰箱,就只剩一個小孔洞,周圍是倒塌的堅硬梁柱,上方隔著一層樓板則是9號的位置。更麻煩的是,8號的雙腿被壓,完全不能動彈。
直到5月1日深夜,在經歷了一次救援通道小幅度垮塌后,8號還是沒能出來。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出現了:“保命還是保腿?”人要快點出來,腿留不住;人出來得晚,腿壓得久可能還是留不住——都得做好現場手術的準備。
救援一線的醫護人員知道,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車上,有更齊全的藥物和設備,甚至還有CT室和手術室。與匆匆趕來借麻藥和止血帶的護士交流后,黃俊趕緊和醫院溝通,要了一支麻醉團隊。在這位外科醫生看來,“截肢”是技術難度不高,但決策門檻極高的一項操作,更何況是“現場截肢”。
他坐不住了,加入醫療組的討論,得知是一塊巨大的預制板壓住傷者的小腿下部。到底應該“慢慢刨”還是“先保命”,有人提出,這個人不快點救出來,可能會耽誤救下一個人;也有人認為,被壓了這么久,腿可能也挽救不了了。
黃俊不否認這些可能性,“先保命,再保肢體”也是一條醫療原則,但他還是反對截肢。他說,人類小腿的血供系統多,有脛前動脈、脛后動脈、側支循環……預制板壓下來,不可能完全阻斷這些系統,腿還有希望。他又考慮到,現場截肢,勢必要用到止血帶,使用時長和壓力如果控制不好,會對患者造成“二次打擊”,甚至引發“缺血再灌注損傷”等一系列并發癥,嚴重的會出現腎衰竭,造成死亡。
“她能說話,生命體征平穩,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截肢?!痹诒磉_了觀點后,黃俊離開救援現場。后來,他通過醫療組的微信群得知,截肢的方案并沒有執行。他認為,指揮部最終的決策是“綜合性”考量。
在這位醫生離開后的十幾個小時里,消防員用撬棍、千斤頂挪開了壓住8號右腿的預制板,又用充氣墊分離了勾住她左腿的雜物。5月2日晚上7點多,8號幸存者離開了廢墟,被送往湘雅三醫院。
“一條血管都沒了”
考驗還沒有結束?!安荒苷f腿保住了,只能說腿連著身體出來了。”黃俊在湘雅二醫院骨科的同事魏建偉說。5月2日晚上,這位醫生忽然接到電話,請他去湘雅三醫院一趟。在這家接診本次倒塌事故傷者的定點醫院,骨科主任羅令已經見到了8號。這一晚,同為8號而來的還有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湘雅名醫”唐舉玉等,他們都是骨科專家。
魏建偉直奔手術室,一進門,看見了那雙腳。他戴上手套,摸皮溫,冰的;摸血管的搏動,測試毛細血管的充盈程度,都不理想。右腳比左腳的情況好一點,但足背和足底鼓起了“梨子大小”的水泡。在專家到齊之前,魏建偉要了支注射器,先把這兩個水泡抽掉了。
8號幸存者20歲出頭。見過太多可怖外傷的羅令忍不住想,這孩子遭遇事故,受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如果肢體還保不住,會是多么大的打擊。他想保住8號的腿。
與此同時,從專業的角度看,羅令又必須理性。被壓幾十個小時后,8號左腿的脛前動脈、腓動脈“沒了”,脛后動脈到踝關節平面也沒有血供,可以說“一條血管都沒了”。要命的風險還有很多,比如組織繼發性壞死、橫紋肌溶解和骨筋膜室綜合征,“硬保,搞不好命都保丟了”。
對8號來說,要是雙腿壞死組織的細胞已經嚴重損害內臟功能,就要盡快截肢救命。一份忽然遞到手術室的報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群專家的焦慮。根據最新的化驗結果,8號的肝腎功能指標“還不算太差”。大家決定,馬上手術,在術中繼續評估。
手術刀首先切除了8號左腿被壓處壞死的皮膚,然后打開一系列包裹著肌肉的骨筋膜室。在這些操作完成后,醫生們松開了綁在8號左腿上的止血帶,很快觀察到,被切開的皮膚邊緣出現了輕微的滲血。有血運,肢體才有可能恢復功能?!翱吹匠鲅@條腿一定要保了?!蔽航▊フf, 他們隨后處理了8號的右腳。
術后的風暴
午夜時分,魏建偉腦子里復盤著剛才的事。從手術的情況來看,8號的腿恢復了一定的血運,但還遠沒到能說“成功保肢”的時刻。他記得那是兩條瘦弱的腿,擔心它們走不出術后的所有“風暴”。
對羅令來說,手術僅僅是個開始。8號轉入重癥監護室后,他帶著4名年輕醫生值班,每半小時查看一次血運。術后第二天中午,8號的左腳發生了“靜脈危象”,皮膚表面有明顯紫紺,針刺腳趾,不出血;觸診皮溫,冰涼。羅令判斷,這是缺血組織恢復血液灌注后引發的“二次損傷”,肢體嚴重水腫,再度導致組織缺血和淤血,這只腳又危險了。
羅令和他的團隊為8號實施了第二次手術。術后,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他和3位年輕醫生監測血循環指標20次。其間,“靜脈危象”再次發生,他們就在病床旁緊急處理。
“缺血再灌注、動靜脈危象及受損組織的反復水腫將在未來48小時內多次對血運造成沖擊?!绷_令在筆記中寫道,這位醫生習慣用繪畫和文字來作臨床記錄。針對8號的記錄很長,“受損”“水腫”“危象”是每隔幾行就會出現的詞。
“3天內發生了4次嚴重的水腫沖擊,患者還要過感染關、組織壞死關?!绷_令認為,8號正處于“保肢”的關鍵時期,但危險期已經過去一大半,湘雅三醫院為這位傷者配置了來自內科、外科、營養科和心理科的醫療團隊,“總體情況正在向好”。
病情危重的8號只是醫生需要面對的幸存者之一。
4月29日,倒塌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羅令已經接到指令——守在醫院。現場救出的幸存者,會被送到急診,接受一系列檢查和治療。羅令記得,8號之前來的6號,小腿開放性粉碎性骨折,腿骨戳穿了皮肉,但復位情況良好,等待骨折愈合。8號之后來的9號,被壓了88個小時,現在每天“活蹦亂跳”;10號,被壓133個小時,也要保肢,還在觀察期。
截至5月6日凌晨3點03分,湖南長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現場救援工作已經結束,被困、失聯人員已全部找到,獲救10人,遇難53人,其中不少是長沙醫學院的大學生。
羅令盡力守護的那個8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她想喝橙汁,想吃蘋果,對醫護人員總是客客氣氣。但羅令最想看到的,還是她“走起來,跑起來”。
(摘自《中國青年報》秦珍子)□D9215C9C-D6F5-4E66-B178-FEBB4CD800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