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崗是中共黨史很難回避的一個有爭議的人物。1950年代,在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和全面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黨內發生了高崗、饒漱石反黨分裂活動的重大事件,史稱“高饒事件”。而在此之前,毛澤東曾對高崗寄予厚望。
對開創西北根據地有重要貢獻
高崗曾追隨劉志丹轉戰陜甘邊、陜北,為開創西北根據地作出過重要貢獻。毛澤東長征到達陜北后,將高崗看作西北根據地的地方干部的代表人物,有意加以培養和重用。這也是高崗能迅速在中共黨內崛起的重要原因。
當毛澤東初識高崗之時,高崗已經成為西北根據地的代表性人物。西北紅軍和根據地的主要創立者是劉志丹和謝子長,其次就是高崗、閻紅彥、王泰吉、楊森等人。但是,當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抵達陜北前后,就資歷而言,深于高崗的劉志丹、謝子長先后去世,同于高崗的閻紅彥、王泰吉、楊森也非亡即走。高崗這位幸存者歷史性地被推到了臺前,成了西北根據地的代表。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毛澤東逐漸將高崗視為西北根據地地方干部的領袖加以培養和重用。延安時期曾擔任毛澤東秘書的胡喬木對毛澤東和高崗之間的關系有過評價:“高崗是陜甘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熟悉邊區情況。毛主席把高崗看作本地干部的代表,非常器重,常加表揚,在決定成立邊區中央局時,明確講:‘高崗的意見應成為主要的意見。’”
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對當時自己與高崗的矛盾以及毛澤東的態度有過回憶:“當時的軍政關系,主要是留守兵團與西北局的關系。而高崗是西北局的主要領導人,這個問題說起來是有歷史淵源的。剛到陜北時,陜北紅軍中‘左’的路線正在打擊劉志丹同志,也包括高崗。毛主席了解到這個情況,及時地將他們解救出來……志丹同志犧牲后,高崗成為陜北紅軍中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對陜北的干部是非常尊重的,他特別注重外來干部與本地干部的團結,認為這是保證中央路線順利貫徹執行的重要條件。而我對這一點則認識不足……以后,高崗成了西北局的領導。我當時認為,留守兵團屬于中央軍委直接領導,與西北局沒有直接隸屬關系,所以也沒有經常向西北局報告工作。對此,毛澤東同志多次教育我,批評我,要我尊重高崗,尊重地方政府,搞好軍政關系。”
政治地位不斷攀升的關鍵點
高崗曾遭受過中共西北黨內錯誤路線造成的“陜北肅反”的迫害。
1935年秋,犯“左”傾錯誤的朱理治以中央代表的名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包括陜甘邊和陜北),同原在那里的犯“左”傾錯誤路線的郭洪濤結合,將“左”傾機會主義路線貫徹到政治、軍事、組織各方面工作中去,并排斥執行正確路線、創造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劉志丹、高崗等人。接著,又在“肅清反革命”的工作中,極端錯誤地逮捕了一大批執行正確路線的干部,造成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嚴重危機。11月,黨中央經過長征到達陜北后,糾正了這個“左”傾錯誤,將劉志丹、高崗等同志從監獄中釋放出來,因而挽救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危險局面。
如果沒有毛澤東和中央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迅速制止“陜北肅反”的惡性蔓延,那么,高崗也必將成為這場“肅反”的冤魂。“陜北肅反”事件對高崗后來的政治生涯產生了重大影響。此后,高崗一直緊跟毛澤東的政治部署,受到毛澤東的青睞。高崗也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
由于高崗的特殊資歷和現實政治表現,毛澤東逐漸將其樹立為西北根據地黨內路線斗爭正確路線的代表。在西北高干會上,毛澤東作報告對劉志丹、高崗等的肯定就是典型例子。毛澤東說:“這次會議中間,暴露了這樣的事實,就是創造邊區的以及后來參加邊區工作的同志,這中間絕大多數都是好的同志,而且進步很快。在各個根據地比較起來,究竟哪個根據地的黨更強一些?哪個根據地的干部更好一些?當然各個根據地的黨,都是執行黨的中央路線的黨,各根據地的干部,絕大多數都是好同志,但是比較起來,邊區的黨,邊區的干部,有更好的地方。”他在講話中還多次贊揚劉志丹、高崗是執行正確路線的楷模,對中共革命事業“一條心”。
高崗在西北黨內的經歷,尤其是其在“陜北肅反”中的遭遇,成為日后其政治地位不斷攀升的重要關鍵點。毛澤東的俄文翻譯師哲回憶:“毛澤東住到棗園以后,建立了一套會客制度,其中規定來人要登記、會見主席要經過通報等,但高崗去見毛澤東從來不讓通報,而是徑直去見。”高崗這些超于常規的行為能得到毛澤東默許,這從一個側面可以折射出他們之間關系之深。
毛澤東曾對高崗寄予厚望
高崗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對中共革命事業也曾作出過重要貢獻,毛澤東也將高崗視為可倚重的高級干部,寄予厚望,重用有加。
楊尚昆曾這樣評價高崗:“這個人有能力、有魄力,精明強干。在劉志丹、謝子長創建陜北蘇區和陜北紅軍過程中,他有過重要貢獻;抗日戰爭中在西北工作也有成績;東北解放后,東北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經濟建設的大規模展開,走在全國前面;抗美援朝中做后勤工作很得力,曾受到毛主席表揚。”
高崗在西北局出色的表現,為其政治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1946年,高崗已經抵達東北,但是還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無記名選舉中被選為參議會議長。正如研究者所論:“當時尚無能夠替代高崗的更合適人選。陜甘寧邊區參議會既是邊區的最高權力機關,又是邊區的最高民意機關。參議會議長作為邊區的代表,必須由邊區內最有威信者擔任,而能夠以陜甘寧邊區代言人出現的,當時又只有高崗。”
毛澤東倚重高崗還體現在委任高崗主政東北。在中共“七大”期間,毛澤東多次講話強調東北地區的重要性,并表示:“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毛澤東最終將如此重要的戰略區域交給高崗領導,足見高崗在毛澤東心目中地位之高之重。
在毛澤東的培養和提攜下,高崗實現了政治上的崛起和騰飛。十余年間,高崗實現了從中共地區領導人到中共高層核心圈的根本性跨越,先后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位高權重的職務。
在1955年3月下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正式通過的《關于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將高崗定性為“反黨陰謀的首腦和死不悔悟的叛徒”,開除出黨。 實際上,“高饒事件”發生之初,毛澤東在處理高崗問題時,也曾對高崗的歷史進行過肯定,表示要挽救高崗。
長期擔任毛澤東秘書的葉子龍對此有過簡要回憶和分析:“‘高饒問題’被揭露以后,毛澤東一直還想挽救他們。毛澤東讓一位中央負責同志找高崗談話,想讓他回陜北負責一個地區的工作。但是話還沒來得及談,就發生了高崗自殺未遂的事。我把這事報告毛澤東時,從他的表情看,他對此事感到厭惡。他說:‘高到西北的事不要再提了,隨他去!’從此徹底放棄了挽救高崗的想法。毛澤東向來認為自殺只能說明問題的性質變了。而且,他一直認為,對于一個人來講,自殺不是什么本事,而是軟骨頭的行為。他看不起軟骨頭。”
(摘自《黨史博覽》魏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