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杰
“我們嚴格落實食材采購查驗制度,每天安排老師接收食材,索證索票核對種類、數量,查驗質量后簽字驗收,存檔備查。”5月18日,懷化市碧桂園小學膳食委員會成員走進學校食堂開展滿意度測評。這是鶴城區全面加強學校食堂管理的一個縮影。
鶴城區共有各類學校228所,由于以城帶鄉,各校條件和人員素質不一,食堂管理難度大。今年以來,鶴城區創新“一把手掛帥、一張網監管、一把尺考核”管理模式,著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把手掛帥,落實管理責任
走進懷化四中食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鶴城區學校食堂公示欄”和一系列食堂管理制度,以及“食堂監管責任人:彭開銀”。
“我既是學校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小組組長,也是學校膳食委員會主任,這份責任承載著全校孩子的健康平安,激勵我認真履職,努力搞好學校食堂。”懷化四中校長彭開銀說。
鶴城區成立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學生營養供餐管理領導小組,區教育局和各學校均成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學校食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層層夯實責任,確保規范與安全。該區以更嚴要求、更高標準取消了配餐模式,通過新建(改擴建)食堂實現100%食堂供餐,將原托管食堂轉為學校自營,自營率達99.1%。同時對中小學食堂供餐實行最高限價,非營改校小學最高8元/餐,初、高中最高10元/餐,菜品至少兩葷一素,據測算,每年為家長減負約2800萬元。
一張網監管,強化立體監督
“我們緊盯規范操作、倉儲管理、試餐陪餐等方面,結合視頻監管、暗訪督查、‘護苗’行動等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鶴城區教育局局長姚利介紹,鶴城區建成“明廚亮灶”視頻監管平臺,實現監控全覆蓋和巡查常態化。健全出入庫查驗登記制度,推行領導試餐、校長陪餐、教師和家長代表輪餐制度,創新“互學互鑒”模式。
食堂管理到底怎么樣,師生和家長說了算。該區要求學校定期組織膳食委員會對采購、倉儲、分餐等環節和飯菜質量進行全面測評,強化結果運用,倒逼學校加強管理。“學校會邀請我們實地參觀測評,學生的反饋很不錯,我們家長很放心。”懷化市大漢小學膳食委員會的家長代表吳亮表示。
一把尺考核,激發管理活力
“今年,我們下發了整改通知書8份,督促8所學校整改問題12個,將在年底對學校和校長績效考核中相應扣分。”該區教育局勤工儉學部部長楊英球說,鶴城區將食堂管理納入對績效考核范疇,制定實施細則,從8個方面對食堂管理工作進行“平時考核、年底匯總”,考核融入日常監管。
經過多方位強化立體監管,鶴城區學校食堂伙食質量的社會滿意度不斷提升,有關學校食堂的投訴舉報同比下降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