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奕鵬
在我家老屋前,有一棵桂花樹,每到秋天,樹上淡黃色的花骨朵陸陸續續綻放開來,隱藏在濃密的葉子里,甜潤而清香的味道隨著溫暖的風,飄蕩在整個村子里。那棵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花的清香,更多的是愛的記憶。
爺爺說,這棵樹比我父親年紀大,我要喊“伯伯”。聽媽媽講,爺爺是讀過書的人,有見識。“德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爺爺說,做人一生都要積德行善讀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而家庭,以和為貴。從爺爺到父親母親,我們家一直遵循這樣的家訓。
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抱我在懷里,坐在桂花樹下,父親搖著扇子,我聆聽著蟲鳴鳥唱和母親唱的歌謠酣然入夢。待到我三五歲時,老頑童爺爺教我背詩歌,講故事,讀三字經。母親是一個美麗、勤勞的女子,而父親卻有些嚴厲,不茍言笑。
發蒙的那天,一家人早早起來,像過節似的。母親交待我“要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好好學習。”父親把我抱上摩托車,開出了好遠,母親還站在桂花樹下招手。上了中學,我寄宿,每次周末回家,母親就像過節般做好多好吃的。中考的那個學期,因為學習緊,學校改為放月假。有一天,我正在上課,傳達室說有人找,我跑到傳達室,看見母親拎著大包小包在那兒等我,她給我帶來了換洗衣服、營養品和零食,又到寢室將我的一堆衣服洗了,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對母親有些責怪。母親也沒有生氣,“我沒來過你們學校,想到學校看一看”。
考上大學之后,每當我取得一點點成績,家里人比我還要歡喜。我參加了“弘揚革命精神,肩負時代使命”紅色教育活動,母親十分高興,她說“做人就是不能忘本”;知道我在學院70周年校慶活動中獲得了優秀工作者和優秀志愿者稱號,母親來電祝賀。她說,做人要踏踏實實,要堅持善良,要不斷上進,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父親,一直以來就像門前的那棵桂花樹,那么樸實平常,不懼風雨;我的母親就是那默默綻放的花朵,不顯山不露水,卻獨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