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千古文章意為高”“意猶帥也”……古人的這些論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高中生作文的立意,首先應求“準”,進而得求“新”。新奇的見解,獨特的認識,常能給人以心靈的撞擊、精神上的鼓舞。要使立意出新,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克服消極的思維定勢
消極的思維定勢是一種保守、僵化的思維方式,它限制人的思維活力,扼殺人的創造精神。囿于這種思維方式,寫作者的思維活動不敢越雷池半步,寫出來的文章必然缺乏個性,寫人則千人一面,議論則人云亦云。清代戲劇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指出:“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產生新意與活力的關鍵在于“變”,“變”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勢,勇于突破傳統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活躍文思。比如蒲松齡《促織》中所描寫的“魂化促織”,歷來被認為是批判統治者對勞動人民迫害之深的。散文《促織,促織》,卻從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見解:“生不可為之事,死以魂魄為之!這是一種執著,奮斗,無畏無懼,山河為動,金石為開的力量?!被闉橘澝溃兊统翞楸瘔?,譜寫了一曲為命運而抗爭的贊歌。
請閱讀下面的文章:
歲月的禮物
郁 婧
說起江南,人們總會想到水,源遠流長,清澈溫潤……似乎中華幾千年歷史中所有的柔情都賦予了這塊土地,成就了一個柔美靈秀的江南。
煙雨·青瓦·老嫗
印象中的江南,常常處在一片迷蒙的煙雨中。這時,漫步其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不必帶傘,也不必帶任何東西,只需一個人,靜靜地漫步在街頭,感受這細膩的美好。
走在小巷中,空中似乎連雨絲都不見,只在青石板磚上鋪開了一層濕意。這時的雨,用“沾衣欲濕”來形容是極為恰當的。踏在青石板磚上,有一種舒心的感覺。小巷兩邊的墻上,有歲月斑駁的痕跡,墻角有青苔,碧碧青青,淺淺淡淡,直漫出歲月的滄桑。時而會遇到小巷人家,黃狗縮在門角,瞇著眼,懶懶地趴著,全不在乎那份微雨。有大環扣的門虛掩著,從門縫中可以隱約瞥見里面簡單的裝飾。門縫里飄來收音機中咿咿呀呀的唱詞,或許還會有老嫗的跟唱,哼著儂軟的吳調,彌漫在雨中。
這份寧靜,是歲月賦予江南的特殊的禮物。身處江南,無論在何時,無論處于哪一個角落,你都能感受到那一份恬淡、安寧,直滲進你的身心,讓人神清氣爽。
溪流·烏篷·漁翁
河流是江南的血脈,縱橫于其間,隨處可見。
佇立在石橋上,可以看到有稀稀落落的烏篷船漂蕩在水面。有老人搖著櫓,間或和岸邊的人聊上幾句。偶爾可以看到捕魚的老翁,悠閑地坐在船尾,身旁可能還放著一桿旱煙,時不時抽上幾口。老人慢慢地搖著櫓,面帶微笑看著與他相伴已久的魚鷹。那魚鷹偶或從架子上躍起,猛地躥入水中,之后銜魚而返。老翁也不急著上前去,仍悠悠地坐著,看魚鷹把小魚吞進去,又把吃不下去的大魚吐在艙里。偶爾,魚兒掉進水里,老翁也不惱,只無奈地搖搖頭,微微一笑。
站立橋頭,看著這樣一些場景,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種閑適和悠然。在歲月的積淀下,江南人擁有了一顆悠然的心,讓他們能時時保持寧靜,愜意地享受著生活。
布衫·竹傘·女子
江南的女子是溫婉的,有著如水般的柔美婉約。
身著白底藍花布衫,手持淡綠色的竹制雨傘,行走在街邊巷子中的江南女子們,成為這雨中江南的一道特別的風景線。水橋邊,有女子在浣衣,操著吳儂軟語和女伴聊著天,不時傳來銀鈴般的陣陣笑聲。
這便是江南的女子。她們有如水的柔情,有靈動的氣質……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中很多溫潤如玉的女子都出于江南。歲月潺潺流過,它將所有的柔情都賦予了這片土地,賜予它豐富博大的內涵。
寧靜平和,閑適悠然,溫婉柔情……中華幾千年歷史文化,孕育了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江南。江南如今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涵,都是歲月賜予它的禮物。而江南,其本身于我們而言,也正是歲月賜予中華兒女的一份珍貴禮物啊。
以“歲月的禮物”為題完成作文,絕大多數同學寫的是“歲月給我以禮物”,這當然完全可以,但大家都這樣寫,就未免過于單調了。郁婧同學的這篇作文,則在構思上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創意——她寫的是“歲月給江南以禮物”,篇末處還順勢指出“而江南,其本身于我們而言,也正是歲月賜予中華兒女的一份珍貴禮物啊”。如此入題,的確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寫法上看,采用了分列小標題的結構方式,擷取多種意象來展示江南的“寧靜平和,閑適悠然,溫婉柔情”。與所寫內容相協調,本文的文筆也清新可人,明凈秀麗??赡苁桥R場作文時間有限,文中“布衫·竹傘·女子”這一片段還不夠充實。
二、學會運用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與習慣思維相對立的一種創造性思維。寫作中運用求異思維,大體有兩種情況:
(一)變向求新
“變向”即避開慣取的思維角度,變換新的思維方向構思作文。那些被譽為“獨辟蹊徑”的文章多屬此類。比如宋代蘇洵的《六國論》,根據北宋外患頻仍、統治者屈辱茍安的背景立論,指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是從政治角度總結教訓、諷諫統治者的。他的兒子蘇轍也寫了篇《六國論》,題目雖同,但意從己出。他從軍事角度總結歷史教訓,提出韓、魏兩國西鄰強秦,為齊、楚、趙、燕之屏障,但六國之士不知天下大勢,犧牲韓、魏,自毀屏障,以致被秦逐個消滅。這也切中了弊端,不無規箴、告誡之效?!豆盼挠^止》獨選蘇轍的《六國論》,就反映了選家對它的高度評價。又如面對考題“必須跨過這道坎”,一般學生對“坎”的界定模糊不清,作文切入口空而大;對“跨坎”就事論事,不善于對命題內涵作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有些優秀考生則不然,他們選取了比較新的議題(如當下文藝作品的“構思過度”,校園槍擊案折射的“冷血文化”等)。有位考生的立意更是高人一籌——“必須跨過民族仇恨這道坎”,他認為國人應開闊眼界,看到在中日關系事務中有很多事比民族仇恨更值得關注。由于作者轉換視角,頓使文章別出心裁;加上內容有感而發,并非空喊口號,獲得了66分(滿分70分)的高分。這顯然是作者大膽求新的成果。5C7F2A39-B37A-481B-AADB-23D216677F7F
要想變向出新,就要積極打開思路,對同一個題目作多角度、多側面的審視、體察,然后從“多”中選“優”、求“新”。比如就《左傳》中的名篇《殽之戰》寫讀后感,除了從秦穆公“不以一眚掩大德”“不替孟明”的做法引申開來,談“知錯就改”“如何才能用好人才”外,還可以從“文嬴請三帥”的做法展開聯想,批評當今社會上徇私舞弊、走后門等不正之風;還可由“先軫怒斥晉襄公”的做法,談談“說話要講究藝術”等問題。后兩種立意,無疑是別具新意的。
(二)逆向求新
“逆向”指作文時對已成定論的事理反過來想,然后構思成文。古人所謂“從反面做”即指此。逆向思維其實也是變向思維,因其具有特殊性,人們便將它與變向思維并列看待。逆向思維具有開拓性和求異性的特點,能使你認識到新的領域,獲得新的成果。尤其是在議論文寫作中,要敢于展開逆向思維,努力提高創新意識。平時,不妨嘗試下面幾種練習:
1.成語新解。少數成語存在某種片面性、局限性,對其可采用求異思維的方法確立新觀點。比如“杯水車薪”,原比喻力量太小,無濟于事。求異出新為:“杯水”力量確實小,但不必自輕自賤,而要敢于發揮作用;無數“杯水”匯聚起來,又何愁“車薪”不滅?這樣避熟就新,閃爍著獨特的智慧的火花,容易成為受人喜愛的奇葩。
2.俗語新釋。個別俗語中含有舊意識,在不同條件下或對待不同的事物時,對它可以作全新的理解與闡釋。比如針對“酒香不怕巷子深”“槍打出頭鳥”,寫一寫“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敢于當出頭鳥”。這類作文寫好了,適時順勢,獨放異彩。
3.人物新評。即用新的眼光,對課文人物或其他名人作出富有新意的評價。比如有篇優秀習作《魯莊公“不鄙”》,從“有著開明的思想”“有著不恥下問的精神”和“有著平易近人的態度”三個方面論證魯莊公“不鄙”,既出人意料,又能言之成理。
4.現象新究。即采用求異思維對某些現象作客觀的、深層次的探討。例如有則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路,為衛大夫孔悝的家宰(總管),孔悝作亂,子路不從,因而受到戈擊,帽纓被擊斷。為了保持君子風度,子路停下來扎好帽纓,以致被對方殺死。
本段文字原本是贊揚子路的,肯定他置生死于不顧,維護了士的尊嚴,堪稱忠于信仰的典范。但是用全面、辯證的思想來評析,可以得出富于時代特色也更合乎情理的觀點:應以事業為重,不必拘泥于固有的禮節,所以子路之死并不值得。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作文題目都適合求異,即使可以求異的也不宜盲目拔高或任意貶低。比如談“魯莊公‘不鄙”,頓生新意;但硬要說“魯莊公是千古明君”,則純屬無稽之談。又如寫《讀〈訓儉示康〉有感》,立意為“提倡適度消費,促進生產發展”,就能翻出新意;而說“節儉弊多利少”,就言過其實,有違常理。所以在運用變向思維時,要善于對自己的思維成果進行反思,以“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真正促進創造性思維的提高與優良思維品質的形成。5C7F2A39-B37A-481B-AADB-23D216677F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