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別林斯基說過:“文章內容再好,如果沒有文采,猶如一個面貌丑陋而心靈卻偉大的人,可以對他敬仰,但要喜歡他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寫作中要盡可能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力求達到更高一層的要求——有文采。其實,如果你的文章文采飛揚,就會讓讀者如飲佳釀,如品珍茗,歷久彌香。
作文要在“有文采”上求突破,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斟酌詞語,力求貼切生動
若使文章有文采,就要善于從自己積累的詞匯中選用那些最恰當、最得體的詞語,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力求“一詞傳神”。一般來說,巧用動詞,可使人物情態、事件場景活靈活現;恰當使用形容詞,可讓描摹的事物顯得生動、真實;妙用擬聲詞、疊詞,可使筆下的景物、事物有聲有色;貼切使用成語、俗語、流行語等,可使語言凝練生動、有朝氣。
模本: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摘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段精心選用了“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拉”“罩”等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寫了“雪地捕鳥”的過程和方法,讓讀者仿佛可以看見作者當時的一舉一動,文章也因此具體豐滿。
仿文:他還非常愛打籃球,在周末籃球賽上,我們總能在操場上看到他的身影。“好球!哇”一陣此起彼伏的尖叫聲,不時傳到耳邊。只見他貓著腰,一邊不停地拍著籃球,一邊尋找突圍的機會……突然,他加快了步伐,閃挪騰移,沖過防線,來到籃下,一個虎跳,轉身投籃,籃球在空中劃過一條漂亮的弧線,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筐內。
(摘自習作《魅力就在身邊》)
該段恰當地使用了“貓著”“拍著”“尋找”“閃挪騰移”“沖過”“虎跳”“轉身”“投籃”等動詞,把“他”打籃球的每一個動作清晰準確地描繪了出來,具體地展現了“他”高超敏捷的球技,收到悅耳蕩心之效。
二、錯落有致,靈活巧用句式
生活中,人們的著裝搭配會有所不同;同理,文章的表達上,句式也要有所變化。為了加強肯定的語氣,可選用反問句;為了抒發某種強烈的感情,可選用感嘆句;為了抒發纏綿沉痛的感情或為了表達精細豐富的內容,可選用長句;為了抒發輕松愉快的感情或為了描寫活潑、緊急的場面,可選用短句;為了整齊對稱、聲韻和諧、氣勢貫通,可選用整句。總之,要注意各種句式的交錯使用,在整齊中求變化,在和諧中求靈活。
模本: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摘自劉成章《安塞腰鼓》)
選段先寫安塞腰鼓舞動前的靜止狀態,而后用一個“看”引出打安塞腰鼓的情景,體現腰鼓表演的壯闊、豪放,充滿謳歌之意。讀完此段,我們無不為其磅礴的氣勢和長短結合、整散相間的句式所折服,拊掌擊節。
仿文:
一念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驟雨一樣,是伴奏的音樂;旋風一樣,是激昂的歌曲;飛燕一樣,是輕盈的步伐;火花一樣,是激烈的高潮;流星一樣,是優美的姿勢;斗牛一樣,是高亢的歌聲。學校舞臺上爆出一場多么激揚、多么興奮、多么高亢的朗讀啊!
(摘自習作《令人難忘的誦讀》)
作者先用長短句描寫少年們誦讀前的預備狀態,接著用“但是”巧妙過渡,交錯使用排比句、對偶句等傳神地展現大家誦讀時的情景,語言整齊錯落,搖曳多姿,猶如珠落玉盤,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流暢悅耳。
三、善用修辭,語言活潑靈動
高分或滿分作文,大都巧用修辭手法,使語言流光溢彩,文采飛揚。用比喻,形象生動,文采頓生;用擬人,情感濃郁,栩栩如生;用排比,句式整齊,氣勢恢弘;用對比,特點鮮明,個性突出;用反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用引用,口吐珠玉,出言不俗……
模本:怎么也想象不到,脫卸,在這一刻竟顯得如此莊嚴,如此美麗。懸鈴木闊大的掌狀葉片次第飄搖而下,當一個邊緣略顯殘損的手掌終于在最低處觸到地上的另一個殘損的手掌時,我感覺它們分明互擊了一下,親切地互道了一聲“嗨——”;槐樹大把大把地撒下它橢圓形的小葉片,它們的顏色還那么綠,似乎還可以在枝頭撐一陣子,但我似乎聽見它們說:為什么非要挨到枯黃那一天呢?這會兒跟大家一起走不是很好么;合歡樹的羽狀葉片脫卸得最為徹底,它們好像商量了一下,立刻達成共識——抽身離去,將舞臺留給會搖鈴的片片豆莢……
(摘自張麗鈞《寫在秋葉上的詩行》)
選文寫懸鈴木時將葉片比作手掌,“互擊”之余還互相問好,擬人生動,文采飛揚;又如寫合歡樹的葉片,賦予它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樹葉離開樹木的決心,動作之迅速,贊美了落葉的奉獻精神,詩意盎然。
仿文:秋,四周一片金黃。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金黃之中還有一片綠。那綠在竹林間蹦跳,使竹子染上它身上的色彩——墨綠。竹子們看著身上的新衣,頓時精神抖擻、昂首挺胸,對衣服感到很滿意。微風掠過,竹葉唱起了歌,“沙沙沙……”聲音一直飄蕩在林間,路過的人聽了,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綠又跑到水里,開始洗澡,而水藻們也染上了它們的色彩,披了身新衣在水里跳起了舞,一伏一起真是好看。
(摘自習作《綠》)5C7F2A39-B37A-481B-AADB-23D216677F7F
文段主要表現“綠”在秋季的鮮明特點,作者運用擬人手法來寫“綠”,它在林間“蹦跳”,“染”綠了竹子;“洗澡”時,又“染”綠了水藻,這無疑讓“綠”顯得可親可愛。
四、摒棄淺薄,追求豐富意蘊
文句有意蘊,是指文章飽含感情,言此意彼,將意蘊蘊含在言辭的深處或所寫的形象里,讓讀者經過思考,透過字面的意義去了解其中的底蘊,給讀者留有咀嚼回味的余地。具體運用時,用語忌直說,意旨忌淺露,而應該“含不盡之意于言外”,給人以啟迪思考。
模本:我喜歡舞文弄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給了公司的文秘工作。在公司裁員名單上,我卻首當其沖、名列榜首。
夢醒時分,生命之樹也要凋零了嗎?我的眼里浮著淚水,茫然注視著前方。前方路邊斷墻處有一小片色彩濃郁的牽牛花入我淚水蒙蒙的視野,它們是那么勤奮。秋已將至,天已漸涼,它還在不倦地開放:無論是淡紫、深紅還是淺粉、乳白,都是色彩濃郁地突出花最本質的東西——美麗!想到牽牛花是一種自生自滅的花,沒有人栽培它,它為誰守望?不免為它感到不平和消沉。
然而,不見經傳的牽牛花卻是那樣熱情奔放,一步一花,步步為營,攀援不止……那就做一朵無名小花開放至極吧!剎那間,我選擇了風雨飄零的自由撰稿人職業。
(摘自馬育麟《牽牛花》)
南朝劉勰說:“比類雖繁,以至切為貴。” 選文從生存環境、攀爬狀態等方面描繪牽牛花,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攀援畫面,并由此感悟到生命的堅強,從而借助“牽牛花”的形象表現了社會上那些像“我”一樣的勤奮、堅韌的人們,由此及彼,意義深遠。
仿文:“為什么其他的花都開在最顯眼的地方,花生卻把自己的花瓣藏起來呢?”我心生疑問,然后情不自禁地伸出手。
“不能摘,你摘下一朵花就會少結一顆果實。”爸爸連忙制止。見我一臉的詫異,便蹲下來,說:“你知道嗎?花生沒有時間像桃花、梨花那樣,將花朵掛在枝頭炫耀自己的美麗。每一株花生都在拼命開花,每株少則幾十朵,多則上百朵。花開完后,它就扎入地下長出果實。”“真的嗎?”我驚奇地問。“當然了,難道爸爸還會騙你不成?”爸爸繼續說道,“花生花開過一段時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會默默地凋零,然后爛在地里,化作養料陪伴地里的果實生長……”
我似乎悟到了一些道理,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像花生一樣的人——謙虛、低調,不為自己爭功勞,只是在背后為花生默默地服務,盡到花的職責。
(摘自習作《花生花》)
作者將花生花人格化,娓娓道出它的感人形象,贊頌了它謙虛低調、無私奉獻的美好品格,并巧妙地由物及人,傳達心聲。尤其是爸爸的一番話,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富有意蘊,引人深思,令人回味無窮,使文章具有意蘊之美。5C7F2A39-B37A-481B-AADB-23D216677F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