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時代賦予城市使命,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時代創造發展機遇,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持續增強極核主干引領帶動作用,這是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未來發展主題之一。近日,本刊記者來到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核心承載地之一——成都前沿醫學中心,探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背景下,生物醫藥產業如何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先行先試 科研人員筑夢成都
由成都高新區和四川大學合作共建的成都前沿醫學中心,圍繞精準醫學、再生醫學、3D打印與器官修復等領域,一次次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相繼誕生,創業者們也一步步走到時代的前沿。
出生于重慶合川的陳俐娟,在成都求學七年后赴英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歸國后回到四川大學任教。作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級教授,四川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863重點項目牽頭人,從2019年起,她還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成都賾靈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我一直為此努力奮斗。”陳俐娟說。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她先后領導和參與了覆蓋腫瘤、糖尿病、肺纖維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創新藥物的研發,其中多個創新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要更好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來自多方面的支持。隨著國家全面推行新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以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等政策的出臺,不僅對新藥研發者進行了“松綁”,也解決了長期以來成果轉化個人與單位權屬分配上政策的真空。“我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了創辦公司的想法。”陳俐娟表示,創新藥物獲批上市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成都在生物醫療方面給予了強大的支持,同時,成都市與四川大學在新川科技園共建成都前沿醫學中心,實現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共建、三方共贏。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動,她和公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4月28日,一場由四川省科技廳主辦的四川省重大科技專項“甲磺酸普依司他及馬來酸氟諾替尼1類新藥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暨專家論證會在成都舉行。會上,陳俐娟向專家組成員介紹了兩個藥物的研發背景、內容及技術路線等情況。試驗數據顯示,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他在人體內具有較好的安全性,且在復發或難治性的以B細胞淋巴瘤為主的血液系統腫瘤中顯示出了一定的療效,馬來酸氟諾替尼的臨床試驗也順利開展。
這個兩個藥物的臨床研究,都帶著鮮明的成渝印記——
成都賾靈的馬來酸氟諾替尼片在去年2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臨床試驗通知書,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組長研究單位,聯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共同開展了該品種的Ⅰ期臨床研究,“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作為臨床研究參與單位,共同擔負著臨床試驗患者的篩選、檢查等整個臨床試驗周期涉及的相關工作。”陳俐娟介紹,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即將進行Ⅱ期臨床研究,參與單位將有20多家,為更快推進項目進度,更好把控項目質量,公司也將優先考慮與成渝地區的臨床試驗中心簽訂研究協議,多家重慶的醫院等相關研究單位均在備選范圍內。
為何著眼于成渝地區進行合作上的優先考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兩地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交通,很多患者也能實現當天來回異地治療。”陳俐娟回憶早年成都求學經歷,每次回家需要乘汽車翻龍泉山,往返七個多小時,不勝感慨。在她看來,如今的成渝地區交通便利,人口基數大,生活習性接近,優秀的醫療機構資源也較多,在重點項目上優先考慮成渝地區,可以集中優勢資源,更快更好地對項目進行質量和速度上的把控。“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時代機遇下,未來的成都一定會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搶抓機遇 醫療資源強強聯合
在成都前沿醫學中心,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已成為不少入駐企業的共識。
成立于2020年7月的奧睿藥業,便是成渝兩地醫療資源的強強聯合。這家企業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勝勇教授和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辦,致力于腫瘤、免疫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小分子新藥研發。
作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楊勝勇,具有20余年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經驗,專注于藥物分子設計新方法、小分子靶向藥物設計、合成與先導化合物優化研究;強強聯合的另一方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
“借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川渝地區生物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攻克影響國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做出貢獻,是公司成立之初便有的想法。”奧睿藥業聯合創始人黃奇表示,借助華森制藥的優秀企業管理經驗,公司組建了完善的核心管理團隊,涵蓋工藝研究、質量分析、制劑研究、藥理毒理等藥物開發關鍵環節,并與華森制藥等公司合作,通過產品的權益轉讓、授權開發、共同開發等方式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
據了解,奧睿藥業在創業過程中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大量政策扶持。“我們入駐了前沿醫學中心,享受園區的一站式科研服務,公司現在為成都高新區‘四派人才’企業,在項目方面也獲得了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區的政策補貼。”黃奇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人們在通勤、就業、創業等方面享受到更多便利,讓他感觸尤深的是兩地出臺的一系列川渝人社合作職稱互認措施。“由于之前在重慶一家研發企業工作,我有重慶市評定的高級工程師職稱,來到成都之后,無需重新評審或確認,可直接用原證書申請高一級職稱。”黃奇說,受益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及政府支持,公司成立近兩年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團隊規模由初創時的2人擴大到30余人,已建成完善的藥物發現和臨床前研究平臺,涵蓋藥物設計、藥物合成、藥物分析、藥代動力學評價、體內外藥效學評價和早期安全性評價等關鍵環節,多個在研項目處于臨床前安評研究的關鍵階段。
“今年3月,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并入駐成都前沿醫學中心,標志著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區。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也將借助成渝共建西部科學城機遇,整合兩地生物醫藥產業資源、創新資源、人才資源,適時謀劃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落地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資源等,打造西部創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以成都前沿醫學中心和天府國際生物城建設為核心,推進醫藥健康產業成型成勢發展,已初步形成了現代中藥、化學藥、生物制劑、醫療器械等重點產業集群,吸引了3000余家醫藥企業入駐。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利于兩地構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實現在西部乃至全國范圍協同配置資源。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再次明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布局建設生物經濟先導區定位,將圍繞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和改革試點。
從科技創新到成果轉化成渝攜手乘勢而上的生動圖景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