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烽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美食這個行業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各種網紅美食層出不窮、屢見不鮮,種類豐富、花樣繁多,讓人大飽口福的同時也能夠大飽眼福。我也緊跟時代潮流品嘗到一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只能記得“我曾吃過”,對味道如何卻沒有過深的印象。真正縈繞于我的鼻尖、活躍于我的味蕾并留存在我記憶深處的,是我的母親親手包的餃子。
彼時,我讀初中。農村初中的寄宿生活還算不錯的,但母親為了更好地給我補充營養,經常在雙休日我回家時變著花樣改善伙食,餃子是隔三差五就會有的。母親最常包的是瘦肉蔥葉餃,在早市上選取新鮮的上好豬前腿肉,在自家菜園中掐取剛出芽不久的仍然嫩綠的蔥葉,剁碎了拌餡,清新的蔥汁不斷地緩緩流出,與豬肉充分混合在一起,光是這樣的清香便讓我垂涎欲滴……
母親素來是習慣于自己搟餃子皮的。揉好的面團愜意地享受著母親周到的按摩服務,努力使自己達到一個最舒服的狀態,從而做出各種高難度的拉伸等“體操動作”。母親正借助著工具給“運動員們”進行“推拿”呢,他們都感到極致的放松,都喜歡這極限的伸展運動。不過由于“運動員”本身的“生理結構特點”,所以多多少少總是有起伏的。熱身完畢,蓄勢待發!
母親坐在那餐椅上,裝餃子的托盤放在餐桌上,作料也離得近。母親粗糙卻靈巧的手上沾著面粉,左手托著餃子皮,右手熟練地用筷子夾餡,一眨眼的工夫,一只精致的餃子便在母親熟練的手法下包好了,花邊密密的像是一把梳子,與先前包好的一起整整齊齊地碼在托盤上,嘿,倒有種閱兵時的方陣的感覺!看到這,我來了興致,想著給母親幫(倒)忙,可皮和餡到了我這仿佛不聽使喚,只是勉強有個餃子樣,卻是不牢的餃子——露了餡,還十分蔫。母親慈愛地看著,卻也忍俊不禁,自己上手給我打圓場,只見它在母親的手中轉了那么幾下,手指捏了那么幾下,它便神氣起來,“歸隊”后更顯得與眾不同。
是的,就像餃子皮包著餃子餡一樣,母親也經常包容著我……雖然母親極其有耐心,我卻不忍再給母親增添勞碌,便自覺地停了下來,在旁邊等待著打打下手……
餃子開始像漁船那般陸陸續續地“出海”,母親也撒著蔥花,慶賀它們的出征并期盼著它們的凱旋呢,看著它們的翻飛升騰,我的心情也不由得沸騰起來……經過一番歷練后,餃子們極大地豐富了自身的內涵,“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身上”都散發著成熟的氣息,是時候讓我去檢驗它們一番了!母親像禮儀小姐般將餃子們“引導”至我的面前接受檢閱:看著那一個個“青春靚麗的臉龐”,我喜不自勝;淺嘗那高深的內涵,卻一瞬間如水般地化開,醇厚而又帶點清新,沖擊著我的味蕾,帶來極致的觸感……嗯,倒真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母親也欣慰地笑了……
想到這里,我的嘴角泛起一絲笑意,鼻尖仿佛真的聞到了那股牽動我心神的香氣……“傻笑什么呢?剛出鍋的餃子,快來吃!”我知道,這是母親在呼喚我了……
【簡評】
因為心中有愛,所以即便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瑣事,也變得美好。文章語言雖不夠華麗,但勝在流暢;另外,作者把包餃子、煮餃子的過程描寫得很生動、細致,如此,也不失精彩。
(指導老師:鐘賢芬)16B1DBF8-F564-4B4B-822E-959D522408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