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偉大悠久的歷史,由一代代民族英雄兒女熱血譜就。近現代以來,英雄故事尤為慷慨,民族史詩何其壯烈!
他們或艱難求索,或奮斗奉獻,或以身許國……奏響人生壯歌的最大信念和精神意志,是為中華民族之崛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曹又參(1901~1970年),陜西省橫山縣哈兔灣大西溝村人。1901年2月出生在一個農牧民家庭,先后在橫山縣高小、榆林中學上學,25歲考入北京平民大學政治經濟系。
在北京就讀期間,曹又參結識了陜北早期的中共黨員李子洲,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產生了變革社會的思想。
1930年春,中共陜北特委利用駐寧夏的雜牌軍蘇雨生騎兵師擴充軍隊之機,先后派謝子長、劉志丹、高崗、賀晉年等中共黨員到蘇部開展兵運工作。曹又參這時也到寧夏參加蘇部,任石子俊九旅參謀長。同年秋,石子俊擬清洗進步知識分子。當時,地下黨組織負責人張東皎、高崗找曹又參設法掩護,曹又參接受并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
1931年3月,中共陜北特委派胡立亭進入九旅,以曹又參的副官身份為掩護,負責黨組織和曹又參的聯系,從事兵運工作。曹又參積極與之配合。同年冬,曹又參辭去旅參謀長職務,組織了一個以中共黨員為核心的獨立營,掌握了一部分兵力。1931年年底,九旅改編為十一旅,后歸鄧寶珊指揮,開赴甘肅靜寧、慶陽一帶。以石子俊、陳國賓正副旅長為首的頑固分子對內克扣軍餉,對外搜刮民財,內外怨聲載道。曹又參以此為契機,打算依靠內部的進步力量,以暴力方式清除石、陳等人。他的計劃得到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支持,并派高崗等人幫助。但兵暴計劃暴露,曹又參被暗中監視起來。1934年秋,為了擺脫石子俊的控制,曹又參去南京軍校高等教育班學習。第二年秋,石子俊病故,曹又參由南京軍校畢業回到原部隊,擔任十一旅第一團第一營營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十一旅奉命開赴綏包前線,到達陜北三邊,適逢高崗、賀晉年率部也到達安邊。他們向曹又參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政策。此后,曹又參與黨組織的關系更加密切,在他擔任過營、團長的一團中,副團長牛化東、副營長胡立亭以及幾個連長都是中共地下黨員。曹又參遇到一些重大問題,就與他們商量,共同并肩戰斗,為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41年秋,曹又參和牛化東等依靠八路軍的援助,消滅了武裝惡霸頭子張廷芝。此后,曹又參任一團團長。1943年4月,十一旅旅長陳國賓病逝后,經中共地下黨組織做工作,曹又參被任命為代旅長。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西北局派胡立亭給曹又參傳達重慶談判情況,希望曹又參和十一旅走上反內戰的道路。 曹又參在總結了個人及十一旅所走過的曲折道路后,決心率部起義。但又考慮到自己的政治影響小,設想說服鄧寶珊率部起義。正當曹又參去榆林找鄧寶珊之時,十一旅內部一些反動軍官乘曹又參不在之機,陰謀策劃以武力清洗一團革命力量。一團地下黨組織得知這一情況后,于10月25日提前起義。第二天,曹又參聞訊趕回,受到起義官兵列隊歡迎。
十一旅起義后,奉中央軍委命令,改編為八路軍新十一旅, 曹又參任旅長。十一旅的起義,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軍隊第一次大規模的起義。起義后不久,曹又參由賀晉年陪同到延安,受到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的親切接見。毛澤東稱贊十一旅起義是國民黨軍隊棄暗投明的“火車頭”。
1946年夏,新十一旅改為三邊警備區,曹又參任司令員。1948 年8月,曹又參由賀龍、王維舟、譚彬介紹,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9月,三邊軍分區和綏德軍分區組成北路軍,配合十九兵團解放寧夏全境。9月26日,銀川市軍管會成立,楊得志任主任,曹又參任副主任。12月,寧夏省軍區成立,曹又參任副司令員。
1954年,曹又參考慮自己年齡大了,主動要求到地方工作, 后被任命為銀川專署專員。任職期間,他工作認真,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1956年,全省實行高征購,農民生活十分困難。他通過調查研究,將真實情況如實向省委反映,在1958年初省黨代會上,因此被打成“反黨分子”,受到了開除黨籍、 撤職降級的處分。1963年,中央監委派專人調查核實他的情況,經中共中央批準,為曹又參甄別平反,恢復黨籍和原級別,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常委、區參事室副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曹又參再次遭到迫害。1970年9月1日,因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