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省志
一些人支持男性陪產假的理由,除了陪產假可以讓男性更多參與育兒之外,還希望通過讓男性休陪產假,削減男性因為不要懷孕而相對于女性的“競爭優勢”,實現生育上的“男女平等”。因此有人主張延長男性陪產假,如果男性不愿意休,那就應該增加男性陪產假的強制性,以達到平衡男女生育假負擔的目的。
這樣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一旦生育,女性長期休產假是不可避免的。這是育兒的需要,畢竟男性無法代替女性承擔哺乳等育兒工作。既然女性因為育兒所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不可避免,男性就需要承擔起更多穩定家庭收入的責任。這時候,如果讓男性也因為陪產假而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家庭收入下降,這對于家庭來說是不利的。
法律當然可以規定男性在休陪產假期間,工作單位不能將其解雇,不能降低工資,但是就像女性休產假會影響職業發展一樣,男性休陪產假同樣也會影響職業發展。如果是公務員或者在事業單位、國企等體制內工作,可能不會受到太多影響,一些大型企業也可能將男性陪產假作為吸引人才的福利政策,但是對更多的中小私營企業男員工來說,休陪產假可能導致收入出現下降,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會失業,這對正需要穩定收入的家庭來說,一份損失可能變成雙份損失,可并不是好事。
對企業來說,男性休陪產假的成本要比女性更高。社會保險法規定,女性休產假期間,由生育保險發放一定的生育津貼,企業可以少支付這部分工資(雖說生育保險也是由企業支付的,但無論女職工是否生育,生育保險費都是少不了的,因此生育津貼還是部分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部分覆蓋了企業為此付出的成本。但是生育保險不為休陪產假的男性發放津貼。
法規規定男性休陪產假期間的工資待遇正常發放,那么這部分成本就要完全由企業承擔。與此相同的,還有育兒假和女性的獎勵產假,其成本也需要由企業承擔。這種“政策請客,企業埋單”的情況,在各個政策領域并不少見,對企業來說,照單全收增加了不少成本。
企業是一個營利機構,把“福利”、生育成本完全轉嫁到企業身上,就可能會有事與愿違的后果。
事實上,某些企業慎重招聘女性,并不是因為“歧視女性”,而往往恰恰是因為女性三期不得解聘、被動承擔生育成本而造成成本上升。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當然是通過減稅退稅覆蓋這些本來不應該由企業承擔的成本,而不是強制男性休陪產假,向企業轉嫁更多的成本。推想一下,強制男性100%休陪產假,這一舉措會造成單身男女、丁克家庭的競爭優勢,這是鼓勵生育還是鼓勵不生育?假設可以更進一步成功強制這些不生育的人也休產假、陪產假,那企業就會謹慎考慮招人與擴張,這樣的層層加碼會是社會層面上的雙輸。
說到底,誰受益誰埋單、成本不能錯配,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