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富
成語“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而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反其意而為之。1980年5月21日,華羅庚到他的母校江蘇省金壇縣中學(現江蘇省華羅庚中學)演講。他說:“中國古代有說法,不要‘班門弄斧’,可我的看法相反,‘弄斧必到班門’?!彼M一步解釋說:“你到魯班跟前耍一耍,如果有缺點,經指點,下回就要好一點了;他如果點點頭,說明我們的工作就相當好了?!比A羅庚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小名“羅羅”,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于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1925年,他初中畢業后,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所以他的學歷只是初中生。他在業余時間自學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9年,受雇為金壇縣中學庶務員,并開始寫數學論文。1929年,他在上?!秾W藝》七卷上看到了蘇家駒發表的論文《代數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蘇家駒當時可是大名鼎鼎的數學教育家。蘇家駒,號毓湘,1899年6月出生。1924年畢業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數學系后,潛心數學研究,一生獻身于教育與科學事業。
華羅庚讀后,感到蘇家駒解題方法不對,在一個十二階的行列式中有計算差錯。他反復斟酌、剖析,得出了與其相反的結果,并以縝密的思維和明快的表達寫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于1930年在上?!犊茖W》雜志發表。一個不到20歲的后生向聞名遐邇的教育家挑戰,真是初生牛犢不畏虎,這也顯示了華羅庚的勇氣和實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華羅庚的這篇論文轟動了數學界。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得知后,詳細了解了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很賞識這位年輕人,他毅然打破常規,于1930年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次年,進入數學系擔任助理。華羅庚經過刻苦鉆研,終于成為名滿天下的數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華羅庚的成功離不開“弄斧必到班門”的勇氣,也離不開蘇家駒的甘當人梯和熊慶來的慧眼識才。
20多年后,華羅庚遇到了同樣的經歷。1956年的一天,華羅庚收到一封來信,信中指出了他的名著《堆壘素數論》中的一些差錯,并無不幽默地說:“明星上落下的微塵,我愿幫你拭去。”華羅庚的這部名著自從1941年問世以后,聽到的是中外專家的一片贊美之辭?,F在聽到了質疑之聲,不禁連聲叫好。當他進一步了解得知這批評之聲來自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后,更是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此人就是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1949年至1953年就讀于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經時任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先生推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6年,發表《塔內問題》,改進了華羅庚在《堆壘素數論》中的結果。
華羅庚看完陳景潤的《塔內問題》一文后,感覺這位年輕人非常有天賦,是個可造之才。當時他正在北京參加一個數學研究會,他立即在會上宣讀了這封信,并把寫信的這位普通教師請來參加會議。二人很快成為忘年之交。1957年9月,華羅庚將他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實習員。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性難題,陳景潤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癡迷境界。1973年,他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78年1月,《人民文學》第一期發表了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立即引起熱烈反響,全國各地報紙、廣播電臺紛紛全文轉載和連續廣播。陳景潤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數學奇才,“1+2”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源自《光明日報》)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