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黨百年,這十座城市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以及國家命運的轉折:北京、上海、廣州、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南京、深圳。
01 北京
創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雜志于1917年搬至北京。此后,《新青年》擴大編輯部,胡適、魯迅、李大釗等名士紛紛在該刊發表文章。
《新青年》與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新青年》成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1920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公開刊物。
1919年,社會主義研究會在北京大學成立,該研究會為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第一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團體,由張西曼、李大釗、陳獨秀等秘密創立,毛澤東、周恩來等是該會的積極參與者。
02 上海
1920年8月,陳獨秀、李漢俊、李達等人在上海組織成立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成為中國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開。8月3日,中共一大在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閉幕。
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等。
學界將中共一大的舉行,視為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03 南昌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先后“清黨”,鎮壓共產黨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
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聯合國民黨左派,在江西南昌發起武裝起義,史稱“南昌起義”。
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將8月1日定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04 井岡山
1927年,南京、武漢先后“清黨”的情形下,中共中央緊急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與武裝斗爭兩大方針。
1927年9月,秋收起義爆發。隨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隨之建立,它是根據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05 廣州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中共三大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1927年12月,中共在廣州發動了最后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史稱“廣州起義”。之后,成立廣州市蘇維埃政權,發布《廣州蘇維埃宣言》《告民眾書》及有關法令。
06 遵義
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與長征初期紅軍力量遭到嚴重損失的情形下,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解決了紅軍當時最緊迫的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07 延安
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央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自此,中共中央進入以延安為革命根據地與政府駐地的時期,即延安時期。
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隨后,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整風運動之后,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08 南京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當日午夜,由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渡江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第二、第三野戰軍在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部隊配合下,發起渡江戰役。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防線上,百萬雄師分三路強渡長江,摧毀了國民黨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立體防線”。
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這一天,延續了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捷報傳至北平后,毛澤東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09 西柏坡
1948年5月26日—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駐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在這里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9年3月5—13日,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全面勝利之際,在西柏坡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主持會議并作報告。報告指出,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報告規定了中共在奪取全國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將采取的基本政策。
10 深圳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自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也是影響力最大的經濟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