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菊
【摘要】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在生活質量提升的前提下,對房屋性能、功效等需求逐漸加大,高樓大廈拔地起。但目前我國地基施工問題也變得越加突出,其施工質量對工程整體質量以及現場安全、使用安全等都造成嚴重影響。針對地基施工技術的特點及地基施工技術中的各項技術分析,以期幫助房屋地基施工解決問題,推動房屋建筑行業穩定發展。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施工技術?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2.071
引言: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礎,“地基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便很好形容房屋工程當中的地基施工。由于我國地質情況復雜多樣,對實際地基施工順利開展帶來嚴重阻礙,同時,地基施工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不充分也導致房屋建筑工程無法得到質量保證。目前,我國房屋倒塌安全事故發生不在少數,不僅會對居民生命造成威脅,也會出現負面的社會影響。對此,積極探究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術,是脫離此困境的有效途徑。
1、地基施工技術特點
1.1復雜性
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且經緯跨度大,所以在我國可以看到各種土地類型,地質較為復雜,但不同類型地質對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要求盡不相同,導致了我國房屋建筑工程存在了一定難度。同時,緯度跨差大的情況下,導致我國氣候特征區域性明顯,如東南沿海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之間都存在較強的差異性;以及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我國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施工存在較強的復雜性,若技術人員在施工前未對該地區地質情況進行勘察,就會影響地基施工的質量,不利于我國房屋建筑工程后續進展。
1.2多發性
目前,我國房屋建筑工程整體質量不盡如人意,其中較為容易出現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施工人員在對地基進行處理時,尚未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或者沒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技術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導致在地基施工后,建造地上建筑時出現房屋倒塌的事件,不僅危害了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也給企業及國家帶來負面的影響,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要求在地基施工的設計環節中,相關人員需對工程整體進行分析,并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設計,避免因地基施工質量、水平差,出現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我國房屋建筑工程順利開展。
1.3潛在性
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所涉及環節眾多,包括場地、地基、回填、施工、砌墻等等,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復雜工程,若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則會對整體施工造成嚴重影響。其中地基施工則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礎,需要在地基施工時,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出現的問題需及時解決,避免出現漏洞對后期建設施工產生不利因素。雖然目前許多施工企業已經逐漸重視施工管理,但還存在著部分施工人員對地基結構認識不充分,地基施工技術應用不合理等,導致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常會因技術失誤出現安全事故。若想達到房屋建筑工程預期效果,就需要技術人員將技術要點以及難點充分告知施工人員,并且加強人員的技能培訓,重視地基施工現場管理。
1.4困難性
在地基施工過程中影響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因此,在施工現場中常常因事故而停工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不僅會延長工程工期,提高施工成本,同時也給施工企業在社會上出現負面新聞。但地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因其特殊性與其他環節施工相比,解決問題難度較高,尤其在房屋建筑工程已經施工到一定規模時,再想對其漏洞加以填補,則是十分困難。這主要體現在房屋建筑工程其地基施工地點主要在地表之下,一旦房屋建筑工程地表以上建筑形成規模時,對地基問題進行處理時,可能會對建筑物產生不良影響,加強其安全隱患。總之,地基施工若在施工中以及工程交接時沒有檢測出問題,后期處理起來十分困難。
1.5嚴重性
地基質量的高低對后期房屋地上工程質量影響重大,若地上建筑建成,在相對地基問題進行妥善解決處理,則十分艱難,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同時也需先進的地基施工技術作為保障,體現出地基施工技術因施工不當或失誤的嚴重后果。影響地基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基施工現場管理混亂、監理人員沒有做好相關監管工作、施工人員技術經驗不足,技術人員技術交底不全面等等。不論地基安全事故因何緣由,其后果是嚴重的,會對房屋建筑工程造成不可計量的經濟損失以及社會負面影響。對此,需要房屋建筑工程中保證地基施工技術的先進性以及地基施工管理的高效性,還需加強施工現場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安全意識。
2、地質勘察應用技術
2.1 GPS技術
這項技術是利用衛星對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并獲取相關的數據信息。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環節中,與以往勘察技術相比,GPS技術實現了操作便捷化、定位精準化、測量高效化,發揮出來信息技術的優勢,是目前我國房屋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因此,要求負責地質勘察技術人員應對GPS技術具有充足的認知,能夠符合相關操作規范和要求的前提下,熟練掌握并有效操作,并與其他房屋建筑地質勘察技術相結合。最終,在以GPS技術為主,其他技術為輔的幫助下,實現我國房屋建筑地質勘察便利、高效。
2.2遙感技術
這一技術是針對已接受的勘察信息,根據要求進行識別和確立,并且對電磁波中隱藏的信息深層次探究,確保數據精確性。遙感技術與GPS技術相比,其技術運用較為復雜,這是由于遙感技術實則是由多種勘察技術充分融合后的產物,是一種綜合地質勘測技術。在實際房屋建筑工程地質勘測時,通過利用遙感技術,可以為房屋建筑工程提供全面精準的數據,減少勘察時間,降低其工作成本,同時,在其他勘察技術幫助下,擴大其勘察范圍,為房屋建筑工程后續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在實際施工中,遙感技術可針對城市復雜的電纜、水管等地下環境,為地基施工提供穩定的工作環境[1]。
2.3數字攝影技術
數字攝影勘測,主要利用信息技術,攝影測量施工地基內產生信息數據,并根據地質具體情況進行勘測的活動。這項技術在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因其具有卓越的穩定性、準確性,受到外界因素和自然因素影響較小,并且測量所消耗時間較短,有利于地質勘察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進行勘察作業時,勘察單位需要積極與施工企業交流協同,運用數字攝影技術,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地質測繪工作,科學合理對測繪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時,需要注意勘察人員需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規范作業,避免有人為因素導致測量出現誤差,影響后期工程進展。
2.4鉆探地質技術
目前,我國房屋建筑在地質勘察中,這項技術運用較為普遍,可在短時間內獲取房屋建筑相關信息。在實際運用中,能夠對建筑物地質情況、地下結構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地質層結構不穩定因素并消除,避免房屋建筑工程后期施工過程中因地基作業達不到標準出現返工停工情況。對此,在對城市地下結構進行鉆探作業時,需結合遙感技術對城市復雜地下環境進行全面勘察,避免建筑物出現質量問題。
3、土方開挖技術要點
3.1放坡挖土技術
放坡挖土其技術優勢主要體現于施工成本較低,適用于深度四米的基坑挖土作業,或者地下水位較低、土質疏松的施工作業環境中。在運用放坡挖土技術時,需要嚴格對坡體穩定性進行分析,算法選擇上可采用應力法對挖土區域的土質抗剪性進行驗算,根據房屋建筑工程所涉及不同土層結構以及作業面積進行確認。在全面分析下,保證放坡挖土作業順利進行。
3.2盆式挖土技術
盆式挖土其技術特點是在控制周圍地質結構穩定的前提下,由內而外在基坑中間進行挖土作業,并依次向外延展。這種土方挖掘將基坑劃分成盆中、盆厚兩部分,并對基坑周邊土體位置其參數進行驗算,避免預留尺寸小導致其周邊地質結構不穩,出現土體滑坡問題。
3.3逆作法挖土技術
這項技術是根據房屋建筑工程地質結構,從下而上完成作業。施工企業在地基施工中,通過利用逆作法技術,可實現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與上層施工共同作業,極大程度上節省了工程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同時,逆作法挖土其受力強,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影響小,符合我國綠色施工理念。但這種挖土技術會受到地基深度限制,并且在封閉環境進行作業,因此需要小巧靈活的設備作為支持[2]。
4、基坑支護技術要點
4.1土方開挖
在房屋建筑地基作業中,操作人員操控挖掘設備進入基坑進行挖土作業,工作人員需要將設備挖出的土方及時輸送至施工現場外側,避免影響土方挖掘作業效率,并對基坑附近進行全面清理。在土方運輸過程中,應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可在運輸車斗安裝防護,避免在運輸途中土方散落,以及在運輸后對施工現場進行降塵處理。當土方發掘過程不小心挖出地下管線、電纜時,應及時上報相關部門處理此次問題事故,在問題妥善解決完后,方可繼續進行挖掘[3]。
4.2支護樁挖孔
在基坑支護作業中,支護樁主要包括鋼筋混凝土及人工挖孔,操作人員需要在挖孔時,控制好所用鋼筋混凝土用量,做好支護樁鉆孔,混凝土灌注作業,一旦其中某一操作流程出現問題,則直接影響整個基坑支護作業。
4.3排樁加環撐
在實際操作作業中,操作人員需要將其與環形支護緊密結合,并利用挖孔樁、灌注樁等,對其進行隊列式排布,實現穩定的基坑支護。在這一前提條件下開展的基層支護,其結構呈現圓形,能夠很好保障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實現基坑支護的安全作業。
4.4基坑支護監測
在基坑支護作業中,監理人員需要對工作流程中各個環節進行監管,避免施工人員出現操作錯誤。在土方挖掘后,施工企業需定期對施工現場工程狀態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問題,需及時進行處理解決。監測工作是為了讓施工企業決策層能夠實時了解工程進展,并為后續工程做好相關規劃。隨著支護工程逐漸完工,還需縮減監測時間,促使支護作業滿足地基需求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
5、地基處理技術要點
5.1排水固結
排水固結技術適用于土質柔軟的地基處理作業,是目前我國施工企業處理地基較為常用的一種技術手段。在實際應用時,會對土質松軟的地區安置排水管或者其他排水裝置,在強夯方式下排出地基土壤結構中的多余水分,實現土壤質地緊實,結構完整,達到地基處理預期效果。當前,較為常用的排水固結預壓方式分為真空、降水和堆載。真空預壓,是利用真空泵抽取井中空氣,使水分在氣壓作用下經排水管排出;降水預壓,是運用水泵控制地基地下水位,降低水壓,實現加固地基的目標;堆載預壓,是對其進行施壓處理,提升地基承載力,避免房屋建筑工程出現沉降。
5.2置換土質
置換土質是將不符合地基穩固標準的軟土層進行挖掘,并回填質地較為堅硬的土層,通過換土的方式加強地基承載力。這項技術主要適用于房屋建筑的軟土、淤泥、膨脹土、凍土等土質,操作人員需操控挖掘設備對地基覆蓋區域土質柔軟的土方進行挖掘,并選用質地堅硬、強度較高的材料進行回填,如砂石、礦渣等等。置換土質是為了有效改善地基中的不穩定土壤因素,使得地基施工符合房屋建筑工程標準。除此之外,在回填作業后,工作人員還需對所填充的土層進行壓實。
5.3振沖技術
振沖技術是有效控制地基建成后的沉降,使得地基承載力符合工程標準,主要適用土質結構為砂土或黏土層。在施工作業中,操作人員會利用起重機將振沖器升高至指定位置,實施復合地基建設或密實樁建設,需保證其振動幅度、頻率等。同時,利用水泵對孔洞進行高壓水流清洗,并在孔洞中添加少許碎石,利用振沖技術壓縮其質地結構,使得密度達到地基標準,對振沖器進行反復運行,使其達到地面[4]。
5.4水泥攪拌
這項技術與置換土質相同,針對土質柔軟地質結構,通過運用水泥進行地基處理作業。在地基中加入水泥,其會與土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質地堅硬的樁體,提高地基承載能力。這技術因其可靠性較高,被廣泛運用于水分高的軟土地基中,同時水泥攪拌受地質情況的約束,若地基中存有碎石,則其會對技術施工造成很大的阻礙。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地基施工現場情況運用此項技術。
5.5粉煤灰填
粉煤灰是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材料之一,其透水性強,可以對地基中多余水分進行吸附,減少項目成本。在地基施工中,將淤泥與其進行比例混合,能夠有效優化土壤結構,保證地基牢固。
6、提高地基施工質量的技術要點
6.1強夯碎石結合
通過對強夯法和碎石樁法的融合,能夠有效排出地基中多余水分,保證地基穩定以及地上建筑使用安全。施工人員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出碎石樁的處理方式和地基夯實點,利用相關施工設備將碎石樁打散并填充至地基當中,使其在地表形成質地緊密、結構完整的土壤碎石層,有效加強地上房屋建筑物的穩定性能。若想實現此項融合技術的高效運用,需要注意靈活使用強夯法,并充分把握好夯擊次數、深度,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體質量。
6.2碎石樁與樁結合
通過實現碎石樁與加固樁、水泥樁等的結合運用,有效發揮出樁基法技術優勢,強化地基強度和穩固。通過加固樁與碎石樁的融合,利用其膠結性,實現地上房屋建筑工程與地基工程的緊密結合,加強地基承載力以及抗損性能。水泥樁與碎石樁的結合,加強其向下延展力,通過高效傳遞承載力,提高樁基性能。通過樁與樁的緊密結合,可以夯實地基,保證房屋建筑工程順利施工。
6.3粉噴樁與樁結合
在地基施工中,粉噴樁與樁進行緊密集結合,有助于加固地基土質結構。因其穩固性能優異,有利于形成復合地基,受到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喜愛。同時,合理粉噴也能避免土層受到破壞,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穩定。
6.4 DDC灰土擠密
DDC灰土擠密技術是通過對鉆孔進行擠壓,達到質地夯實效果,并借助鉆機將灰土注入其中,加上重錘的持續敲擊,增加其支柱直徑,形成復合型地基。這項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以往地基中常出現的問題,如潮濕、深陷等,提升地基穩固性。此項技術使用與黃土地區,在其余土質結構的區域使用效果不明顯,因此施工人員需要注重技術的使用要求,并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勘察,重視對這一技術的推廣和運用[5]。
6.5 IFCO強制固結
地基建設質量強弱影響著房屋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所以需利用IFCO強制固結技術,提高地基固結率。這項技術作為新型地基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地基固結速度,加強固結效率,并且其適用范圍較廣,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便利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地基施工質量影響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整體質量指標。若在實際施工中,所運用的地基施工技術不適宜,或無法滿足上層建筑建設要求,那么工程整體就得不到保證。因此,在地基施工中,需要施工企業充分了解地基施工技術的特點,并通過合理運用工程勘察技術、土方開挖技術、深基坑支護技術、地基處理技術等,促進地基整體施工水平,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向佐偉.基于高層建筑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研究[J].冶金管理,2020(13):95-96.
[2]付羽佳,劉少輝.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卷宗,2018,8(36):211.
[3]朱有坦,陳威,薛鋒.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點分析研析討論[J].中國住宅設施,2021(09):136-137.
[4]師鑄.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要點探討[J].四川水泥,2020(03):179.
[5]張曉霞.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要點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0(0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