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鄧新
全球資本市場,再度風云詭譎。
大洋彼岸,中概股“血崩”,阿里巴巴跌回發行價附近、B站抹去2020年以來的全部漲幅、愛奇藝市值縮水90%……
而A股也上演了“六連陰”,“寧王”破位、“茅王”缺位,超跌的個股比比皆是。
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結算官網日前宣布:“自2019年3月突破1.5億以來,投資者數量不斷增長,到2022年2月25日已達20000.87萬。”
這意味著,A股投資者超2億人。
而據Wind數據顯示,1990年12月上交所設立,到2016年1月投資者才突破1億人,耗時二十六年之久,而第二個“1億”投資者僅用時六年。
問題在于,這六年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雙雙原地踏步。
指數滯漲之下,新“韭菜”為何前赴后繼地踏入資本市場?飽受毒打,老“韭菜”怎么不愿離場?打不過就加入,向基金低頭成為共識?
“誰沒有一個暴富的夢?”在上海剛剛踏入社會、工作不久的范聰穎如是說。
范聰穎的父親是一名老股民,其從小就對資本市場耳濡目染,十八歲成人禮當天,收到三萬二千元的啟動金,“要說逆天改命,可能就得數股票和彩票了吧,股票比彩票還有盼頭”。
其實,范聰穎很小就被灌輸了一個理念:炒股好比游泳,遠離泳池可以避免溺水,但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生存技能。
雖然認同上述理念,但范聰穎熱衷炒熱門股,屢屢在寧德時代、多氟多、天齊鋰業等中殺進殺出,與父親青睞的高分紅股打法格格不入。
“我知道這樣不好,說白了就是追漲殺跌,但與其老了再虧錢,不如年輕的時候多攢點經驗,早虧早頓悟。”范聰穎稱。
此外,范聰穎告訴電腦報,老一輩開戶、買賣還要去營業部,現在都依賴手機上的APP,動動手指就搞定,跟網上購物差不多。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電腦報:“智能手機普及之后,入市的門檻更低,為擴容創造了客觀條件,吃上了‘移動’紅利。”
與范聰穎小打小鬧不同,張曦月下注更大。
作為一名資深程序員,年逾三十歲的張曦月平時偏愛“充電”,相當長一段時間對股市持敬而遠之的態度,直到2021年年末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會炒菜,只好炒股。”入市四五個月的張曦月如此打趣,“以前不覺得,現在還是想有一些資產收入。”
之所以如此,背后的緣由為感受到了職場危機。
互聯網寒冬之下,裁員、降薪、調崗屢見不鮮,張曦月雖暫時未受到波及,但上有老下有小,精力大不如從前,再疊加升職無望,自然有了別樣的心思。
“親戚去年賺了錢換了車,自己也想試試,東數西算、邊緣計算、泛電力物聯網這些概念我比普通人理解得更深刻。”張曦月將半生積蓄投入了A股,“炒股不看老板臉色,也沒有裁員一說,反而股齡越老賺錢概率越大。”
據深交所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為30.4歲,投資者證券賬戶平均資產量59.7萬元。
而立之年,開始炒股,已成為當下的一種趨勢。

指數原地踏步六年
需要注意的是,無數人懷揣夢想入市,卻收獲了遺憾。
坐標成都的白領張樂,炒股始于2012年,緣何入市已經記不清了,只知起初投入不大才2000元左右,直到2014年年初聽說牛市來了才加大資金投入,亂買亂發財稀里糊涂就賺了接近20萬元。
嘗到甜頭之后,張樂不斷加碼。
然而,由于押錯了寶,2018年慘遭悶殺,股票賬戶從年初的371.89萬元縮水至年末的62萬元左右。
靠運氣賺的錢,最后都憑實力虧掉了。
彼時,張樂向老婆坦白了虧損,引發了一系列家庭矛盾,以至于第一次產生了離婚的念頭,內心有一個魔鬼不停誘惑他,“有個老婆天天念叨,心態只會越來越壞,心態壞了還怎么炒股?離婚后安心炒股,說不定就成了,成功的人都是孤獨的!”
慶幸的是,在家人的安撫之下,矛盾暫時被擱置了。

A股的蛋糕越做越大
不過,張樂依舊沒有離開股市,也沒有放棄對財富自由的追求,盡管虧損的幅度有所收斂,但扭虧為盈仍然遙遙無期。
與之對應的是,A股的蛋糕越做越大。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2月31日A股總市值為53.82萬億元,截至2022年2月25日漲至91.98萬億元,增長了70.90%;2016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為32.60萬億元,凈利潤總額為2.75萬億元,而2020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為53萬億元,凈利潤總額為3.99萬億元。
因而,張樂一直盼著夢想照進現實。
實事求是來看,張樂的不愿離場并非毫無道理:包括高盛、瑞信、貝萊德、匯豐、摩根大通、伯恩斯坦等在內的全球的主流聲音認為,中國經濟不斷向好、居民資產配置從不動產不斷向權益市場轉移,A股仍處在長期向上的過程中。
譬如,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Kinger Lau表示:“我們相信,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推出開放和改革措施,擁有14萬億美元資產的中國A股更值得投資。”
股市也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
周傲,1983年生人,早在2007年就被同事拉入坑,起初還興致勃勃,每逢周末就泡在書店,翻看K線圖、炒股心得之類的書籍,渴望找到投資的捷徑。
可惜的是,投資沒有捷徑。
“漲了點就想跑,虧了點就想割,守不住啊!”急性子的周傲慘遭A股毒打,“同一個K線圖,到底預示的是仙人指路還是墓碑線?后來發現,漲了就說是仙人指路,跌了就說是墓碑線,那意義何在?”
幾番折騰,周傲虧損連連,也萌生了退意。
彼時,同事以證券專家謝百三的名言相勸,“不進股市,沒有虧損的危險,但會有一輩子貧困的危險。”
虧損與貧困,哪個更可怕,周傲心中有了答案。
之后,周傲省吃儉用不斷加大本金投入,“不想這輩子一眼看到頭,想試試有沒有可能翻身,大不了失敗從頭再來。”
盡管如此,周傲的股票依然沒有起色,不得不降低預期,到了2013年成家之后,這事兒就逐步淡忘了,多年未看股票賬戶一眼。
其實,周傲這樣的“僵尸投資者”并非個例。
對此,著名財經評論家皮海洲預測:“投資者實際人數能達到7000萬到8000萬人應該就是‘天量’了,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數量也就在5000萬到6000萬人,活躍的投資者賬戶為2000萬到3000萬,約為持倉投資者的一半。”

基金近年來大賺特賺
眼下,周傲早已成為基民的一員。
“打不過就加入,一定要站在勝利者這邊。”周傲告訴電腦報,配置基金成為其主要的理財手段,“都在罵基金只會抱團,可抱團真賺錢啊!”
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盈利近3000億元,全年累計盈利7265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為7.74%,跑贏上證指數超3個百分點。
總而言之,A股從一個小眾市場成長為大眾市場,一方面讓更多人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紅利,另外一方面也讓投資者認識到投資的風險。
那么,對不斷涌入的投資者而言,富貴險中求可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