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璐

今年是納賽爾來到山東的第8年。This year is Naser’s eighth year in Shandong.
在山東科技大學擔任副教授的納賽爾,主要從事油氣儲層地質力學與巖石工程領域的研究工作。2014年,納賽爾第一次來到中國山東,至今已快滿8年。“來到山東就像回到家一樣。”這是納賽爾內心的真實感受。
納賽爾來自伊朗西北部的東阿塞拜疆省。他生活的城市有很多的山,夏天炎熱,冬天寒冷,但卻擁有非常美麗的風景。“我總是記起城郊那些廣闊的綠地和山谷,它們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時光。那些美麗與溫柔的風景塑造了我平和的心態,減輕了我學業上的壓力,也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建立聯系。”納賽爾說。
也許是一直對大自然抱有熱情與興趣的原因,納賽爾想要探索更多開放的領域,并選擇了采礦勘探的研究。“在高中的時候,我意識到這樣的專業更適合自己的興趣、性格以及心智能力。”納賽爾回憶說。隨后,納賽爾選擇就讀伊朗薩罕德科技大學,并分別獲得采礦勘探工程和石油勘探工程專業的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
在伊朗人的心目中,中國一直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著稱。而對于那些在西方和東方之間進行選擇,尋求進一步發展的伊朗人來說,文化、信仰、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方面的相互聯系一直很重要。大學畢業之后,納賽爾認為中國更適合自己的未來規劃、學術研究發展以及生活方式,于是決定來到中國。
除了在閱讀與影視作品中了解中國之外,登上萬里長城一直是納賽爾的心之向往。“那時候我總是在書本和電視中看到長城,真的很想去爬一次。”多年之后,納賽爾終于踏上中國的土地,有機會目睹長城的風采,“第一眼看到長城,我的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句話是‘這真的是一個奇跡!’”
“在來中國之前,雖然了解了一些關于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信息,不過我最終選擇了山東青島,所以這里是我中國之旅的起點。”2014年,納賽爾來到位于青島市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繼續攻讀,從事地質資源領域的研究。在校期間,納賽爾學術成績突出,曾獲得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研究生一等獎學金,并發表多篇SCI論文。同時,作為學校“納賽爾學習計劃”的發起人,他還舉辦了多期學術論文寫作講座,為許多國際學生提供指導與幫助。最終,納賽爾獲得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學位。
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納賽爾第一次接觸中國文化,第一次學習中文,也是第一次與中國人交流。“在這里,我除了獲得寶貴的博士學位,也收獲了非常多的關心與幫助。最初到學校我就受到很好的照顧,在學術方面,學校更是為我提供了很好的資源與平臺,將我培養成為一名研究員,對此我充滿感激。”
對于外國人來到中國常常感到頭疼的學中文環節,一口流利漢語的納賽爾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我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讓自己的中文達到一定水平。也許大多數人會認為,你會說中文,是因為你在中國生活。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總會說,這樣想是不對的,你絕對需要付出努力。”來中國第8年,納賽爾仍然會給自己制定中文學習計劃,并通過每天20分鐘的復習來完成計劃。
大多數外國人認為寫漢字是學習漢語的瓶頸,許多人因此放棄學習漢語。納賽爾卻有不同意見,“對我來說,學中文最難的部分是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不同用法和不同詞語的無數個組合。此外,正確的發音也很關鍵,當你說某事時,你認為發音是正確的,但實際上說的是另一個詞,這也是我覺得非常有趣的部分。至于寫漢字,我們現在通常都用拼音打字,我認為并不難。”
2018年博士畢業后,納賽爾回到伊朗,短暫的休整之后,他迎來了人生中又一個重要的選擇。同年,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公布了2018-2019年度第二批發展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的立項通知,納賽爾入選。2019年2月,納賽爾正式受聘于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再次決定來到山東,納賽爾沒有半點猶豫。
平日里,納賽爾從事油氣儲層地質力學與巖石工程領域的研究工作,特別是數字巖石技術、深度機器學習方面。對于自己研究的專業,納賽爾也給出了通俗的解釋。

在山東科技大學天然氣水合物力學特性實驗室,納賽爾與研究生進行科研工作。圖/楊廣科In the Laboratory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 Hydrat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ser and postgraduates are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我研究的領域大概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非常規油氣藏,然后是這些儲層的地質力學。在鉆井和開采過程中,會有相當多的油氣聚集在巖石中并流出。在常規油氣儲層巖石中,孔隙空間占巖石的5%-50%左右(雖然沒有明顯的限制),但在非常規儲層中,孔隙度不到3%。中國的油氣藏大多位于非常規巖石中,因此需要進行二次加工,首先在地下形成一些裂縫,將油氣聚集在一處,然后將其抽出。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海洋中的某個地方有1000米深的水,下面是由沉積物和巖石組成的海底。海底300米以下有一層45米厚的可燃冰儲層,即‘冰+天然氣’,我們想將其融化,提取天然氣用于烹飪或在家中使用。如果將這一層融化,在上述條件下,可能導致地震、渾濁、海嘯、海底過度沉降、海底設施地基不穩定、海底滑坡等災害的形成,還可能導致甲烷釋放到大氣中。這些環境危害需要適當控制,這就涉及到儲層地質力學研究的領域。”納賽爾說道。
此外,納賽爾還積極參加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他先后應邀參加了在巴黎、德黑蘭等地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并作主題報告。2017年,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與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協會舉辦的“地球物理機遇與挑戰國際會議”上,他還獲得優秀演講者的稱號。2020年,納賽爾提出了一種區分非常規儲層裂縫的方法和一種新型的神經網絡,并研發了一款自動分析可燃冰儲層巖石的軟件,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除了教學與科研工作,納賽爾還非常熱衷于中國與伊朗兩國的文化與科技交流。
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期間,納賽爾協助伊朗駐華大使館,接待了來自伊朗政府的客人,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山東省和青島市的經濟和文化特色以及合作機會。平日里,納賽爾不斷通過國際交流平臺向國外的朋友介紹山東。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已有15位國際專家申請或者加入了在山東的科技合作項目,80多名國際學生申請到山東科技大學學習。
目前,納賽爾還在積極加深兩國交流。“我們正在開展的項目包括建立山東科技大學與伊朗幾所大學的能源與采礦工程聯合研究中心、短期與長期的人才交流計劃、恢復山東省與胡齊斯坦省的姐妹省關系、建立青島與阿巴斯港友好城市關系、在青島上合示范區建立伊朗科技園科技合作辦公室、與中國和伊朗的地質調查局合作開發地下水資源,以及推進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與伊朗石油工業研究院的合作關系等。”納賽爾介紹。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納賽爾每年都會回到伊朗,那里的很多企業和高校會邀請他去介紹中國經濟、科技和教育方面的發展情況。納賽爾也會主動聯系自己熟悉的企業,介紹中國的發展情況。“很多伊朗人在聽完我的介紹之后,都認為中國是名副其實的wonderland(仙境)!”納賽爾說道,“另一方面,我也會給在中東國家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講中東國家能源和文化、生活方面的情況,增進大家的彼此了解。”
“我相信當你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就會接受當地人的大部分習慣。”納賽爾說,“對我來說,在山東的這些年,就像在自己的家鄉一樣。我性格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尊重老人,對孩子越來越有耐心,更加注重健康。同時,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也是我在山東習慣的事情之一。”

納賽爾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境外工作的工程師講授跨文化交流課程。Naser gives a lectur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engineers working abroad a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納賽爾常常參加社會公眾開放日活動,給青少年普及地質資源科普知識。Naser often participates in Public Open Day activities,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to teenagers.
平日里,納賽爾除了在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還常常跟不同的人交流。他去青島的幼兒園跟小朋友一起互動,到初中、高中校園和中學生討論問題,“我讀到大學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數學,中學生對數學、物理、化學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不知道學這些知識到底有什么用,我嘗試用自己的理解跟他們討論此類問題。”有時候,納賽爾還跟公交司機交談,給他們介紹面對外國人時如何更好地交流。“我們常說要為人民服務,但不理解人民,怎么為他們服務呢?跟不同的人交流,了解大家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對我來說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納賽爾的家鄉不是沿海城市,到青島之后,他開啟了豐富多彩的“海鮮”經歷。“我來到山東最喜歡吃的大概就是海鮮類的食物了,包括鲅魚、黃魚、蛤蜊等等。我們學校附近有個人炒蛤蜊特別好吃,大家都叫他‘蛤蜊王’,我們常說,想吃蛤蜊就去找‘蛤蜊王’!”納賽爾來到山東養成的另一個習慣便是喝茶,綠茶、棗花茶、茉莉花茶、枸杞、紅菊……“保溫杯里泡枸杞”成為他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納賽爾的不斷推薦下,2015年,他的妻子也來到中國。在伊朗從醫的她考慮到山東有很多名牌大學,決定在這里繼續深造,并主修心血管專業。“我的妻子在山東從事醫學工作,她和同事目前正致力于組建中伊聯合醫學會,這也是兩國長期以來比較缺乏的部分,兩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都給予了肯定與重視。”納賽爾介紹,“如今,我們都很珍惜在山東的工作機會,并為之自豪。希望今后能夠盡自己所能,為山東省的發展以及國際交流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貢獻。”

2021年,納賽爾榮獲“山東省人民友好使者”稱號。In 2021, Naser won the title of “Ambassador of Friendship of Shandong Province”.
Speaking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aser Golsanami from Iran said with emotion, “I came to work in Shandong by way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gained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 of my life here.”
Naser Golsanami,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mainly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oilgas reservoir geo-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Since his first arrival in China in 2014, he has been here for nearly eight years.
Perhaps due to a passion for and an interest in nature, and an eagerness to explore more open areas, Naser chose to research mining exploration. He studied at Sah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ran, and got a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degree in Mining Exploration. In 2014, he furthered his studies a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finally received his PhD in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 February 2019,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Talented Young Scientist Program, Naser was officially employed by the College of Energy and Mining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2021年山東國際友好日,熱愛中國文化的納賽爾在濟南百花洲體驗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On the Shandong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Day of 2021, Naser with a passion for Chinese culture experienced movable-type printing, one of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 at Baihuazhou, Jinan.
Naser has been invited to atte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held in Paris, Teheran, and so on, and delivered keynote speeche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e is keen on cultural and sci-tech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Iran.
“I believe after living in a new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you’ll accept most habits of the local people,” said Naser, “For me, during these years in Shandong, I feel like staying in my hometown. I have become a more and more well-balanced man, shown a growing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and growing patience for children, and attached greater importance to health. Meanwhile, striving for my goals is also one of the things I’ve become used to in Shan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