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稼
2021年2月,世界航母發展史上發生了一件令人矚目的事。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母跨過大西洋前往美國,就美軍F-35B 艦載機上艦進行測試。從2月底到3月底,2架F-35B 艦載機在“加富爾”號上持續測試了4個星期,在各種天氣和海況條件下執行50多次飛行任務,并進行了夜間訓練,約120次垂直降落,最后還進行了垂直起飛測試。測試結束后,意軍方表示:“我們已經完成了所有計劃中的測試,并且目前能夠發出臨時飛行許可(IFC),這將使艦員及機組人員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 繼續訓練。”以此次成功測試為標志,意大利航母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全球少數使用五代艦載機的海上力量。

/ 意大利“加富爾”號航母。
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于2001年開始建造,2007年正式服役,舷號R550,造價約17500億里拉(約10.5億美元)。被命名為“加富爾”是為紀念1861年下令組建了皇家海軍的意大利總理加富爾,他執政期間致力于意大利統一運動。該艦充分考慮了兩棲兵力投送和海上聯合作戰指揮的需要,最大特點是多用途的結構設計思想,能夠作為輕型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指揮控制艦和災害救護船等部署至任意熱點地區,是地中海地區一型頗具歐洲特色的多功能新型戰艦,該艦的服役,也進一步模糊了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的區分界線。尤其是2021年7月經過大量改裝升級之后,“加富爾”號成為意大利第一艘搭載F-35B 戰斗機的戰艦。目前,它能夠一次搭載12架F-35B和12架直升機,這就大大降低了對于甲板面積的要求,也更加貼近于兩棲登陸艦的作戰功能,滿足了多樣性作戰任務的需求。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艦體與島式上層建筑全部使用FE510D 鋼 材, 該 艦 長244米,寬39米,標準排水量2.2萬噸,滿載排水量2.7萬噸,從艦底到飛行甲板共分為9層,艦橋以上共分為5層。其中,艦體最底部的1至5層甲板主要用來安裝燃氣輪機系統、推進系統、發電系統、彈藥庫以及供搭載的兩棲部隊使用的生活艙室。第6至7層主要設有艦員艙室、貨物倉庫、機庫、娛樂艙室、會議室、錨鏈艙等。第8層主要設有作戰指揮中心、聯合作戰指揮室、軍官生活區等。島式上層建筑和雷達天線塔的設計是在法、意兩國聯合研制的“地平線”級驅逐艦項目基礎上借鑒改進而來。此外,該艦沒有兩棲攻擊艦常見的艦尾塢井設計,而是改為一個面積350平方米的登陸艇艙,登陸艇無法直接從艦尾進出,必須通過升降平臺和起重機械進行運輸和吊裝。登陸艇艙可搭載3艘LCVP 氣墊登陸艇、1艘隱身偵察艇和2艘高速攻擊艇。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采用典型的“全通式”飛行甲板設計,滑躍起飛甲板位于飛行甲板前方左側,向上傾斜12°,艦島位于右側,整體布局更加類似縮小版的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飛行甲板長220米,寬34米,面積約6800平方米,滑躍起飛區的飛行跑道長度為180米,寬14米,與艦體中軸線保持平行。該艦沒有設計蒸汽彈射器和攔阻索裝置,只能搭載直升機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艦載戰斗機。飛行甲板設有6個艦載直升機起降區,可用于同時起降EH101/SH-3D 等型號的重型直升機,在飛行跑道外的艦體右側區域,設有8個艦載戰斗機固定停機區,可用于停放EH101/SH-3D 艦載直升機或者AV-8B/F-35B 艦載戰斗機。其中,AV-8B“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是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力艦載機,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中,施瓦辛格扮演的特工駕駛的飛機就是AV-8B“鷂”式戰斗機。

/ AV-8B 艦載機正在垂直降落。

/ 正在“加富爾”號航母上測試的F-35B 艦載機。
按照意大利海軍的規劃,將在2024年實現F-35B上艦的“初始作戰能力”計劃,并最終實現“最終作戰能力”,這與F-35B 的交付計劃一致。
飛行甲板表面鋪設了凸凹不平的防滑復合材料,停機區設有大量固定艦載機的十字形金屬扣。在飛行甲板外側,則是各類艦載武器、雷達、天線陣列等設備的安裝平臺。

/ “加富爾”號航母的機庫空間。

/ “加富爾”號航母艦島前部的升降機平臺。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機庫位于飛行甲板下層,采用封閉式設計,長134.2米、寬21米、高7.2米,總面積約為2500平方米,可容納12架艦載直升機或8架艦載戰斗機。機庫內包括各種隔間區、維修區、功能區、武器彈藥區等。機庫與飛行甲板之間的艦載機運輸作業由2部30噸級的升降機負責完成,另外還有4部15噸級的升降機用來運輸彈藥、后勤補給以及登陸艇等。其中,30噸級升降機1部位于艦島前方,升降平臺長21.6米,寬14米;1部位于艦島后方,升降平臺長15米,寬14米。在擔負兩棲作戰任務時,機庫可以改為車輛庫房,最大能夠容納100輛輪式運輸車/60輛裝甲車/24輛主戰坦克,該艦右舷中央至艦尾之間,設有一個側舷艙門,安裝有一部類似滾裝船的車輛運輸坡道,承重量為60噸,艦尾也設有一個艙門,各類軍用車輛可以直接通過2個艙門的運輸坡道快速進出機庫。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采用了防核生化的封閉式設計,作戰指揮中心和聯合作戰指揮室設在飛行甲板下部,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艦島主要是由駕駛艙、航空作業艙、武器控制艙、各類雷達電子設備艙室以及煙囪管線結構等組成。為了保障兩棲作戰行動,該艦設有一個430平方米的艦內醫院,裝備了多種醫療急救設備,包括3間手術室/重癥病房,X 光/CT 檢查室,1個牙醫室和1個醫學實驗室。該艦生活居住區每天能提供150噸淡水,艙室床位總共能保障超過1200人,其中,艦員編制800人(含航空人員),兩棲登陸部隊400人。全艦劃分為7個獨立的損管區,每個區設有一個損管控制中心,配備了相應的滅火、堵漏和救生器材。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動力系統采用傳統的全燃聯合動力方式(COGAG)和“雙軸雙槳雙舵”設計,安裝了4臺美國GE 公司授權意大利菲亞特公司生產的LM-2500燃氣輪機,每臺燃氣輪機均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維護和更換。每組推進裝置分別由2臺燃氣輪機負責提供動力,2組推進裝置采用交錯布置方式,分別設置在底層甲板中后部的兩個獨立艙室內,每組推進裝置主要包括1個變速齒輪箱、1根傳動主軸、1個螺旋槳和1個尾舵。該艦動力系統的總輸出功率為12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海上自持力18天,續航能力達7000海里/16節。艦艏和艦艉各安裝有一套輔助推進系統,該系統能夠在5級海況下精確控制本艦位置,有利于提升本艦在碼頭靠泊和兩棲作戰時的艦位控制能力。該艦的電力系統由6臺柴油發電機組成,裝機容量達到2200千瓦。此外,艦體底部兩側設有可伸縮控制的穩定鰭,能夠在6級海況下保證艦載機起降作業。

/ “加富爾”號航母艦島后側的升降機平臺。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作戰中心的綜合作戰系統主要包括戰場綜合管理系統(CMS)、雷達系統、武器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敵我識別系統和導航系統等,各類系統分別通過獨立有線網絡接入綜合作戰系統服務器,并采取冗余備份設計。其中,戰場綜合管理系統(CMS)能夠為航空作業、海上作戰、兩棲作戰、防空作戰等提供C4I 服務。該艦大量采用了“地平線”級驅逐艦的信息化技術,軟件平臺為Linux 操作系統,作戰指揮中心和聯合作戰指揮室共設有20余臺大型顯示器和200余臺互為備份的主機。全艦綜合作戰系統能夠通過海上指揮控制網路(MCCIS)與外部實現信息交互,艦橋也有部分信息系統的指揮權限,主要負責航空作業和艦船航行等任務。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雷達系統由多型雷達組合而成,主要包括1部RAN-40L 遠程搜索雷達、1部SPY-790 EMPAR多功能相控陣雷達、1部RAN-30X/I 中 近 程 監 視 雷 達、1部SPN-753(V)4型導航雷達、2部NA-25X 速射炮專用的火控雷達、1部SPN-720空中交通管制與先進精確迫近(APA)雷達等。其中,安裝于后煙囪旁的矩形RAN-40L 遠程搜索雷達采用全固態電子元件和有源陣列的T/R 收發模塊技術,以機械旋轉方式覆蓋本艦360°的對空探測區,工作在D 波段,主要用于對遠程空中目標的預警探測,最大探測距離400公里,最小探測距離180米,最大探測高度30公里,能夠同時跟蹤500個以上的空中目標。安裝于前桅桿頂端的球型SPY-790 EMPAR 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是本艦的標志性裝備,工作在C/G 波段,主要為本艦的SAAM/IT 防空導彈系統提供目標指示和跟蹤導引,最大探測距離100公里,可同時跟蹤50個目標,并同時引導24枚“紫菀”-15防空導彈攔截12個高威脅目標。

/ “加富爾”號航母艦島一側的信息設備。

/ 右舷的SYLVER A43 系統發射“紫菀”-15 防空導彈。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主要的武器系統包括1套SAAM/IT防空導彈系統、2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速射炮和3門“奧托?梅萊拉”KBA 型25毫米近防炮。其中,SAAM/IT 防空導彈系統是歐洲導彈防空公司研制的通用系統,可以裝備于各型水面艦艇。該系統主要由垂直發射裝置、防空導彈和火控系統等部分組成。垂直發射裝置與“戴高樂”號航母相同,由法國艦船制造局研制的4座8聯裝“席瓦爾”A43(SYLVER A43)型垂直發射裝置組成,分別安裝在航母艦艏右側舷和艦艉左側舷,裝備32枚“紫菀”-15防空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30千米,采用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和“PIF-PAF”噴氣式推力控制系統,對來襲空中目標具有較高的攔截成功率。2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速射炮則使“加富爾”號成為現代航母中第一款裝備驅護艦主炮的航母,主要用于兩棲登陸作戰時的近距火力支援。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配套系統主要包括電子戰系統、傳感器系統、通信系統、聲吶系統、大氣污染處理系統、消磁系統等。其中,電子戰系統包括1套JTIDS 聯合戰術信息防御系統、1套ECM 電子干擾系統、1套SLQ-732干 擾 系 統、2部SCLAR-H 反導誘餌火箭發射裝置。傳感器系統包括1部VAMPIR-MB 型對空/對海紅外探測系統、1部SASS 紅外監視系統、1部AN/SPN-41A 型艦載機著艦指控系統、1部SIR-R/S 型敵我識別系統以及1部SIR M5-PA 型敵我識別系統。通信系統包括Link-11、Link-16以及Link-22數據鏈,以及多型不同頻率的通信設備,能與北約指揮體系內的所有作戰平臺進行聯合指揮、數據交互和態勢共享。聲吶系統包括1部安裝于艦艏球鼻艏內的SNA-2000聲吶系統和2部SLAT/IT 拖曳式魚雷誘餌系統。大氣污染處理系統能夠對所有核生化襲擊造成的本艦空氣污染進行凈化處理。消磁系統能夠定期自動清除或減少本艦磁場強度,從而降低遭遇磁性水雷的風險,并保障全艦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
總體看,“加富爾”號航空母艦從艦種劃分上仍然屬于輕型航空母艦范疇,但由于融合了大量現代化的先進技術和制造工藝,該艦的裝載能力、作戰能力、指控能力均處于較高水平。二戰以來,輕型航母最主要的作戰任務是反潛作戰,意大利海軍在沒有了蘇聯海軍核潛艇部隊的巨大威脅后,開始重新思考本國的海洋戰略和地中海地區的作戰需求。
“加富爾”號作為冷戰后設計制造的新型航空母艦,正是意大利海軍實現“由海向陸”戰略轉型的代表性武器平臺,其以航母職能為主、兼顧多用途的角色定位,能夠幫助意大利海軍從容應對各種低烈度的地區危機和局部沖突。“加富爾”號自2009年6月正式服役后就比較活躍,多次參與北約的演習和出訪。2010年1月,它被派往海地與巴西海軍合作執行“白鶴行動”,對海地地震中的災民提供人道主義救援,運去了約200噸食品。2015年和2017年,“加富爾”還曾部署到利比亞,執行反海盜反走私任務。

/ “奧托?梅萊拉”KBA 型25 毫米近防炮。

/ SCLAR-H 反導誘餌火箭發射裝置正在測試。
從未來發展看,如何在世界航母俱樂部里擁有一席之地,是航母小國面對的必然課題。意大利海軍航母發展給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效仿的思路:既保持輕型航母使用艦載機作戰的能力,又增加兵力投送的功能;可以應付低烈度局部沖突,又可以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滿足維護自己的海外利益和執行撤僑救災等功能。如此“一艦頂兩艦”的效能,無疑是既可行又實用的現實選擇,而未來在海上馳騁的“純正”航空母艦,也許只有世界少數幾個海洋大國裝備的中型以上航空母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