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財

曾幾何時,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做微商的朋友越來越多,伴隨他們出現的是“招加盟、代理”的熱潮。一些加盟商招攬者聲稱,只需幾百元的費用,加盟者就能通過轉發商品信息賺取差價。不過,幾百元換來的加盟資格,真能賺錢嗎?這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
一天,我的朋友小敏拿著手機興奮地跟我分享了一條信息:“如果有上進心肯努力,新手加盟第一個月一般可賺1000 元左右……你付出的越多得到就越多,到時月收入兩三千元甚至更多……”翻看這條加盟宣傳信息,小敏有些心動。
小敏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的賣貨消息,那是一組童裝試穿的照片,模特就是朋友的孩子。照片貼了不到一天,就有十多人點贊。
4 月初,小敏遇到了那位朋友,一問才知道,賣貨并非朋友的主業,只是業余賺點小錢,這一次,她終于打聽到朋友的門路——加盟代理。
所謂加盟代理,與傳統意義上的加盟店略有相似之處,都有一個掌握貨源的主家,只不過主家與加盟商的交流都搬到了網上,而加盟的過程,也顯得頗為隨意。
小敏說:“這種所謂加盟就是把貨主的貨物放到加盟商的空間或者店里去賣。只要有人氣,就能有效益。”加盟商所需要做的,只是在網上張貼商品信息,并接受客戶咨詢,如果達成交易,加盟商可以按照加盟價格支付貨款,并將客戶資料提供給貨主,由其負責打包發貨。至于銷售價格,完全由加盟商自行決定,貨主說:“隨便你標多少都行。例如我一件衣服給你50 元的拿貨價,而你賣給客人是100元。那么扣除郵費15元,剩下的35元差價,就是你的純利潤。”
無須挑貨、抄單、打包發貨,更不用擔心壓貨,在貨主口中,加盟代理開設微店的過程異常簡單。小敏咨詢了幾家貨主的加盟過程,似乎過于隨意——全程網絡聯系,加個QQ、微信,再把加盟費轉賬給貨主,加盟代理關系就算建立好了。
無論是化妝品還是服裝,加盟費普遍只需二三百元,甚至一個商家表示,由于正處于“促銷”階段,加盟只需100元。
低廉的加盟費背后,自然不會出現一份正式的商業合同,商家的承諾也未必會成為現實。小敏的那位朋友就聲稱,曾受過一家化妝品牌代理商的欺騙:“加盟費300 元,剛把錢打過去,直接把我拉黑了。”
不考慮被騙,網絡加盟店所提供的商品質量也是疑云重重。由于微店經營的產品往往以化妝品、服裝為主,存在品牌繁多、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其中許多化妝品品牌無法在網上查找到相關信息。
一家經營服裝的貨主就在產品說明中直言:“產品為仿版的,正品一件都要幾百元,我們不能保證衣服和圖片各個方面完全一樣,若想花幾十元買幾百元的質量,請謹慎購買。”即便如此不正規,小敏坦言加盟代理仍然有其市場:“隨著朋友圈經濟的日益火爆,賺大錢是不大可能,但總有幾個買你賬的朋友。”
聽完小敏的講述,我開始留意自己朋友圈里所謂的加盟商,然而吊詭的是,縱然每一個受訪商家都表示對微店微商充滿希望,但問及具體銷售狀況,商家們卻諱莫如深,稱自己的經營剛剛起步。
在加盟商眼中,想要賺錢,只加盟代理一家的商品,一個一個地向朋友宣傳,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發展下線才是最快的盈利模式。
所謂發展下線,就是加盟商作為貨主,再去發展屬于自己的加盟商,從而形成樹枝狀下延發展的營銷模式,這一模式被媒體稱為“金字塔營銷”。
暫且不管逐級加價的模式能否真正盈利,單說下線再發展下線的方式,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早已被明令禁止的另一種營銷模式——傳銷。
百度加盟網店吧中,不乏心靈雞湯式的標語,總結其內容的重點,往往都集中于一點——努力才能掙錢,甚至改變命運。而標語的宣傳對象,往往是學生或在職員工,這也是下線的潛在人群。
在法律人士看來,如此加盟蘊含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北京市清華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華表示,首先從民事法律關系上來說,這種加盟的法律性質不明確,商家和加盟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不對等,信息不透明、不對稱,涉嫌違背民法中的平等與公平原則;其次,從行政管理角度上講,這些所謂加盟大多沒有依照國家相關規定,辦理連鎖店登記管理手續,也可以認為是沒有取得合法地位;第三,由于上述兩點,在實踐中發生大量利用加盟為幌子,騙取當事人錢財的案件;同時也發生過加盟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推廣和銷售假冒偽劣、侵權產品乃至違禁物品的事件。
微店剛興起不久,確實存在著很多法律上的風險。微店上假貨橫行,很容易構成侵犯商標權。一旦商標權人提起侵權訴訟,賠償金額會比較大。有些微店代購實際上形成了一種類似于金字塔一樣的經營模式,這樣的模式是否構成傳銷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傳銷是我國法律嚴格禁止的。微店營銷存在著偷逃稅的風險,一旦稅務監管確認偷逃稅行為成立,除補交稅款,還面臨巨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應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