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陳安 閆樹軍
1948年3月初,劉鄧大軍主力已經從大別山轉到淮河和沙河間,在這里進行集結整補。此時,中原地區敵人的機動兵團,已被我軍所鉗制。張軫兵團和整編第48師,已被劉鄧大軍主力牢牢鉗在淮河南北兩岸;整編第5軍及第84師被陳粟大軍主力抑留在山東菏澤地區;整編第18軍主力位于漯河地區;整編第40軍主力集結在鄭州,一部扼守鄭州、洛陽間要隘黑石關。特別是在隴海線西段的裴昌會兵團被西調以后,鄭州、潼關這一段的800里防線,除洛陽系敵正規軍駐守外,其他的都是由地方武裝和保安團防守。
這是一個難得的戰機。
3月7日,經中央軍委批準,決定以陳賡兵團的第4、9兩個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的第3、8兩個縱隊,以及當地的地方武裝,由華東野戰軍西集團統一指揮發起洛陽戰役。
是時,陳賡兵團新式整軍運動剛剛結束,部隊就在洛陽以南的襄城、禹縣地區集結,并已著手進行洛陽戰役前期的戰斗準備。陳賡在襄城向參加作戰的4個縱隊領導同志部署解放洛陽戰斗的時候,闡明了中原戰場上的敵情和我軍進攻洛陽的有利形勢:“威震西北的宜川大捷,對敵人打擊很重,中原戰場敵人的四個兵團很是驚慌;原來據守在潼洛段的裴昌會兵團,因為關中告急,匆忙增援西安,現在是無力東顧;鄭州南下的孫元良兵團,察覺我主力部隊在洛陽以南集結,馬上縮回鄭州;胡璉兵團在漯河,距離洛陽尚有7天行程;遠在魯西南地區的邱清泉兵團,有回師隴海東段的征候。因而敵人的戰略要地——洛陽,已經完全陷于孤立。守敵僅有2萬余人,我軍必須乘機直取洛陽。”
在這次軍事會議上,陳賡扼要地指出攻占洛陽的意義:打下洛陽,豫陜鄂新區與黃河北岸老區即可連成一片,這樣就有了深遠的后方。有了這個大后方,不僅可以前出,還可以后送;隴海大動脈被切斷,敵人要想增兵西北戰場,就必須繞道秦嶺。我們拔掉這顆釘子,還能繳獲大量的武器彈藥,就當給我們填充補養。
但是,洛陽的地形是易守難攻的。洛陽的防御工事,在美國軍事顧問團的指導下,早已建筑成半永久性防線,蔣軍自吹是“金城湯池”,無法攻破。國民黨媒體更是吹噓洛陽是雙層袋形陣地,“好進難出”,“共軍如攻此城,無疑自投羅網”。洛陽城的防御配備是:以城垣及城墻腳下突出部為主要陣地,并在外圍城關利用古代冢墳、堅固房屋等要點為基礎,構成獨立支撐點,在城內利用洛陽中學堅固建筑物構成核心陣地。每個支撐點都以母堡為核心,伸出數個子堡,在四周設置許多碉堡(尤以發電廠、周公廟為典型),主要據點均有相互連接貫通的地面與地下工事。這些集團工事以重機槍為骨干,組成綿密交叉的火力網并以側射火力點及潛伏火力點,監視封鎖要路和死角。其副防御尚有外壕鐵絲網(電網)、鹿寨、地雷區等多層障礙,并且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彈藥、物資,以便獨立堅守。
奪取洛陽,最好的方法是采取隱蔽接近、突然襲擊的戰術手段。敵第18軍、整編第40軍距離洛陽尚有7日行程,要在敵人調整部署尚未完畢之時,集中主力以速戰速決的手段,奪取洛陽城,全殲206師,然后伺機殲擊可能來援的蔣軍。
在戰役手段上,則應采取有重點,而又有寬大正面展開,四面圍攻,集中絕對優勢兵力、火力于主要突擊方面的作戰原則,保證連續的突擊、分割、包圍,以達全殲敵人的目的。
在戰役戰術總籌的原則下,陳賡命令: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擔任對城東北面的包圍,并由東、北門攻城;陳賡兵團第4縱隊擔任對城西、南兩面的包圍,并由西南門攻城。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于8日前首先搶占鄭、洛段的黑石關,控制有利的打援陣地;主力進到黑石關、偃師以南的地區,負責阻擊由鄭州西援的整編第40軍及可能經許昌、登封來援的整編第18軍。
3月8日,第8縱隊突襲并占領偃師,控制了嵩山隘路;第9縱隊和太岳軍區第5軍分區部隊襲擊并占領新安、澠池。這樣,兩個縱隊分別于洛陽東西兩翼占領阻援陣地。
9日,戰斗打響。3縱在強渡伊河、洛河,進抵洛陽南岸時,被守敵發現,遭到敵人炮火封鎖。由于我軍炮兵早已展開作戰準備,所以即刻用一五榴彈炮和八五山炮,給予壓制性還擊。當晚,3縱8師23團由城東南角偷渡到東關。
洛陽城的守敵,預判我軍進攻洛陽,會直逼東關。所以,敵人準備放火燒毀東關房屋,炸毀東關進城橋梁。但敵人的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我軍就神速地占領了東關。
幾乎是在同時,3縱9師攻入北關,占領了東西車站,取得了攻城的依托。部隊順利地逼近城下后,便迅速組織人員偵察地形和摸清敵人工事情況。

我軍攻城突擊隊攀登洛陽城關城垣
4縱主力也在9日晚,以突然的行動攻占了西工、西關,切斷了城內與外圍的聯系。進攻南門的部隊也同時積極向南關發動進攻,迅速肅清了南關之敵,并在11日午前攻占了周公廟。
戰前,敵人為了“掃清射界”以加強防御,曾瘋狂地毀壞古跡、拆毀大廟周圍的民房,并以周公廟為中心,以圍墻內外四周建筑構筑環形野戰陣地。在北高南低的地形上,筑有一座三層大碉堡,東南角還有一座作為重要火力點的大樓;在野戰陣地周圍,布滿無數暗堡、鐵絲網、三角形拒馬和鹿寨,還設有通道、橋梁等偽裝工事;在要害地區又埋設了總數達1500多枚的稠密地雷;還有一道寬約7米、深約5米且有水的外壕。這一系列防御設施,加上敵人布置的火力點是由上、中、下三層射擊編成的火網,嚴密地形成一處火力控制地帶。這是敵人總結其以往戰斗中失敗的經驗后形成的防御工事,企圖以此來應付我軍攻擊時越壕、架梯、爆破或挖坑道進攻的方式。戰前,敵人曾宣稱這里是“袋形雙層工事的防御據點”,是“不可摧毀”的“攻不破的要塞”。
也正因如此,我軍在11日落日時分,首先用猛烈炮火對敵人的前沿工事進行密集打擊。突擊隊的戰士們以炮火的煙霧為掩護,飛速爬上敵人的陣地。幾分鐘后,就全部占領了敵人的這個“新式的袋形工事陣地”。此時,敵軍還想進行最后掙扎,準備突擊。我軍偵察兵將準確的偵察數據報告給炮兵。于是,我軍開始第二次實施精確的毀滅性的炮火打擊。瞬間,周公廟的圍墻、碉堡全毀于炮火之中。隨后,各攻城部隊全力出擊,經一個多小時的激戰,攻下了“攻不破的要塞”,全部肅清了周公廟和西關兩地的敵軍。其戰果是殲敵第6團團部及兩個營,俘敵團長方景林以下1000多人。
西工發電廠是城西南重要的外圍據點。這里的工事久經建造,多屬永久和半永久工事設施,火力配系嚴密,駐扎在這里的206師曾獲得過“固若金湯”獎旗。
我軍第11旅31團3營在對發電廠發起攻擊時,曾一舉突入敵陣,但因未迅速擴大突破口,7、8兩個連的突擊部隊被敵壓入外壕。在雙方的激戰中,我軍7、8連傷亡很大。12日10時,31團的2、4連分由西北、西南再次發起攻擊時,同樣受阻于敵外壕內暗槍火力的猛烈射擊。針對這一情況,旅工兵派出3個爆破組,分別以30、60、80斤炸藥放在外壕底和壕邊,連續爆破,最終摧毀了外壕的火力點和障礙物。突擊隊乘爆破的斜坡實施強攻,最終突破敵人防御,經2小時戰斗全殲守敵。
3月12日0時40分,華野3縱8師23團第1營首先由東門突破,攻進城后,積極向縱深發展。陳賡兵團第4縱隊以西門為主攻方向,10旅由西門攻城。西門也是敵人城垣防守的一個重點,硬沖是沖不過去的。要想攻入西門,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敵人用“拒馬”在暗堡堵塞的一道長橋。
怎么破除“拒馬”,是一道難題。我軍曾兩次迫近進行爆破,都因遭敵火力封鎖未能成功。此時,28團5連的一位剛從整3師過來的士兵說:“我做過拒馬,我知道破解之法。”另一名士兵說:“我埋過地雷,我去排地雷。”兩位戰士主動請纓,更激發了整個5連的戰斗情緒。他們響亮地喊出:“攻進洛陽城,活捉邱行湘!”
戰役進行到12日15時,攻城部隊全部突破了洛陽城的所有城門,各路大軍會師城內,開始對敵人進行分割圍殲。
洛陽城內潰敗下來的敵軍,一點點被壓縮到洛陽中學以南幾條小街道的狹小地區內。但頑敵還想進行最后的抵抗。退守到洛陽中學這一最后的據點,他們要死扛。
敵人在洛陽中學構筑了深溝、高壘、地道、孔穴等堅固的集團工事,周圍加筑5米高的圍墻,墻下還挖了深、寬各5米的壕溝。壕溝底部還有堅固的地下室,暗堡密布。在這狹小的地方,聚集著5000多名殘敵。但這些殘敵,又都是邱行湘的“主力”,也是洛陽守敵的“精銳”。邱行湘想憑借這些主力和空前集中的輕重火器,進行垂死掙扎。在這最后一拼的時候,蔣介石又給邱行湘發來電報,命令他“堅持到底,與洛陽共存亡”。
邱行湘接到電報后,立即復電:“雖戰至一兵一卒,決堅守到底,以報黨國。”拿什么報效黨國?邱行湘把身邊的參謀、書記和勤雜人員糾集在一起,讓他們拿起槍,與戰斗部隊一起,組成一個臨時拼湊的“突圍隊”。
戰機不能錯失,更不能給敵人以喘息之機。陳賡下達了攻下敵軍核心陣地的戰場命令。擔任主攻的華野第3縱隊集中了幾十門大炮、100多門小口徑曲射炮,以密集的炮火進行齊射,對敵目標進行毀滅性的轟擊。
17時20分,華野第3縱隊第8師由東,第9師由北,陳賡兵團第4縱隊第10旅由南,一齊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總攻。
邱行湘眼睜睜地看著他的“突圍隊”倒下。在頭部被打傷后,他也只好偷偷換上一頂士兵帽子,閃進了地下室。
邱行湘原是國民黨軍第94軍第5師師長,1947年11月底調任206師師長。他曾在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手下干了19年(擔任過陳誠的隨從副官),曾先后被蔣介石“召見”過3次,是蔣介石同主管第二線兵團的湯恩伯經過反復研究后親自選定的寵將。
而大戰到此時,由于國民黨軍在其他戰場也陷入被動,窮于應付,邱行湘最終沒有等來一個救兵,沒有一人給他以援手。
最后殲滅敵第206師殘部的突擊隊是第28團第12連。3月14日,12連的李秉祿是全連第一個沖進暗堡的。沖進暗堡的12連戰士王五彬,發現有一個歪戴著帽子、穿著肥大的士兵服裝的俘虜有些怪異。正在納悶時,一個敵俘虜暗指“他是師長”。王五彬箭步上前,將這個昔日的“邱老虎”抱摔在地。

陳賡(左)向被俘之敵206師師長邱行湘(右)、副參謀長符紹基(中)講述我軍對待俘虜的政策
206師的副參謀長符紹基,也是在俘虜中被找到的。
3月14日,邱行湘、符紹基被俘,洛陽守軍被全殲。但可笑的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還在炮制謠言,說“國軍堅守核心陣地,寸土必爭,屢建奇勛。現我國軍勁旅已抵洛陽,匪處于內攻失利,外受包圍,有被殲之命運矣!……”3月17日,南京出版的《中央日報》再次刊發中央社來自鄭州的電:“此間戡亂建國運動委員會頃電堅守洛陽卒敗匪眾之國軍整編師長邱行湘,表示敬意,并另募大批慰勞品,準備前往犒勞。”
南京哪里知道,邱行湘、符紹基已被押送到設在洛陽參議會的我軍第10旅司令部里,等候陳賡的審訊。
“你是邱行湘吧?黃埔五期的吧?我們是同學,我叫陳賡。”
邱行湘抬起頭來,看了一眼身穿一身灰色粗布棉軍服、沙土滿身的黃埔軍校“同窗”,沒有吭聲。因為他早就知道陳賡的威名,這次又在洛陽親自領教了這位常勝將軍的厲害。
“放下武器,就是朋友。邱師長是哪里人?”
“江蘇溧陽。”
“溧陽是新四軍老根據地。”
陳賡博聞健談,說話詼諧,舊時的掌故逸事,乃至鎮江麩醋、溧陽西瓜,無所不談。邱行湘在與陳賡的簡單對話中,抓住一個時機,急忙插話說:“我家也是貧農,陳毅將軍在我家里住過,你問陳毅將軍就知道。”
“如果真是這樣,你的家庭成分倒還不錯,可惜你是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服務,而且成為他們的忠實幫兇!”一句回話之后,陳賡將話題轉向這次洛陽的戰斗,嚴肅地問道,“你們的情報是從哪里來的?”
“從你們的電臺上,你們的無線電臺一集中,不就表明你們部隊的位置了嗎?”
“你們對我們被俘人員是怎么處理的?”

圖為戰士們遵守紀律,不進民房,在外避雨
“優待戰俘,凡送來司令部的俘虜,我一律集中到專區看守所。你們一些爆破手,在核心陣地前被我們捉住,帶到司令部,我即時交代副官帶到廚房吃飯休息,都活著,和我們一起在這個圍子里。”
“西工呢?”陳賡的話語嚴厲起來。
“西工在你們炮擊我的司令部后,通信中斷,無線電也未能架設。西工情況不明,對西工守軍對俘虜的處理情況不了解。事后聽說,在西工確有殺害俘虜的事情,但這不是我的命令。”
陳賡聽后,語氣緩和下來。隨之,向邱行湘詳細闡述了我軍對俘虜官兵的政策,同時還說道:“這次戰斗你們打得很苦,死傷很重,我們本來不需要使用這樣大量的炮火,但是因為你們固執不放下武器,又由于我們想早些解決戰斗,想使洛陽人民快些獲得安定生活,我們不得不把這樣猛烈的炮火加在你們的身上。你們憑著洛陽工事的堅固復雜,以為足可以抵擋我們,現在你們大抵可以看出:就是你們的工事做得再好,也是無法抵擋住解放軍的威力的。”
在談話結束時,陳賡對邱行湘說:如今你被人民解放了,我相信,如果你能努力學習革命的道理,正確認識過去的作為,改變對人民的態度,還能獲得人民的諒解。重要的是,自己解放自己。
陳賡的所言讓邱行湘極為感動。他在十幾年后的自述中追憶道:
3月15日上午,我在洛陽中學以南解放軍的一個旅司令部里面,以一個被解放者的身份,受到陳賡大將的召詢。他以既嚴肅又寬大的態度對待我,并且微笑著和我握手,使我當時驚慌疑懼的心情逐漸安定了下來……最后要我到解放區的后方去,并給我一些生活上的照顧。共產黨把我從罪惡的深淵里拯救了出來,使我獲得了新生,這種天高地厚的恩德,真是沒齒難忘。
洛陽之戰,是人民解放軍對敵堅固設防的戰略城市的攻堅作戰。這次戰役的勝利,在軍事上意義重大。中共中央特此發來《祝賀洛陽大捷慰問電》。
陳賡對于這次戰役十分重視。攻占核心陣地的戰斗結束以后,陳賡一直留駐洛陽城內,一面幫助主攻部隊總結此戰的經驗教訓,一面檢查部隊的城市紀律。當時他預料到,隨著戰斗的結束,我軍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主要目標已經達到,敵軍的增援部隊必將趕到。為擺脫蔣軍增援部隊的合圍,陳賡決定將部隊及早撤離洛陽。
陳賡在現場督促檢查部隊,進行有秩序的撤退,布置善后工作,其中包括對戰利品的處理和搶運。直到17日,戰役繳獲的物資搬運完畢,并將洛陽工事徹底破壞后,陳賡才率部轉移到洛陽以南地區,休整待機。
3月18日晨,敵整編第11、38師以及124旅,約6個旅的兵力來到洛陽時,洛陽已是一座空城。敵軍進駐洛陽后,常派小部隊出城對我軍作試探性的進攻。張耀明的整38師入城后擔任守備任務,如坐針氈,勉強駐守10天,于28日起全部返回西安。蔣介石也令整編第11師于同日東撤,以加強鄭州及平漢路的守備。偌大一個洛陽城,僅留124旅駐守。4月3日,這個旅的主力也開往偃師,丟下371團及一個保安團守備。
戰機再來,陳賡決心再殲洛陽守敵。4月4日,他指揮主力一部圍攻洛陽。敵人發覺我軍逼近,5日晨棄城東逃。我軍即改變部署,兜擊逃敵,采取迅速分割、穿插、包圍戰術,將敵包圍在東張胡同地區。經2小時戰斗,將敵全部殲滅。共斃傷敵4600余名,還擊落了敵機1架。
從此,洛陽這座歷史名城,永遠為人民所有。
洛陽古都,是陳賡兵團渡河以來解放的第一座堅固設防的城市,不僅在軍事上意義重大,在政治上影響也很大,因此搞好部隊的城市紀律,特別重要。陳賡自始至終緊緊抓住這個問題。在戰役發起前,作為部隊的前委書記,他就專門召集有關部隊的負責同志開會,對于執行城市紀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部署。及至部隊攻入城內,他立即嚴肅地向部隊重申城市紀律,要求必須嚴格執行,不能稍有違反。整體來說,攻城部隊模范地執行了黨的城市紀律政策,真正實現了“光榮地進去,干凈地出來”的要求,繼續保持了我軍“軍政雙勝”的光榮傳統,獲得了洛陽市民的一致稱贊。其中《桌上的表》記敘了一個真實的事例:洛陽城東門被突破后,突擊營的戰士們沖進守敵曾占用的一個二層商鋪內。房內有花被、皮包和一些衣服,一張方桌上放著商鋪老板的鋼殼懷表。但戰士們是在找敵人,對百姓的任何物件都沒有動。后來,7個團的部隊,差不多都經過了這個地方,幾乎所有戰士都看到了這塊懷表,但沒有一人去動它。后來,這塊懷表的主人,寫下這樣贊美的話貼在大門口:“民國三十七年,八路大軍下河南,又精神又勇敢,不怕死不愛錢,不拿群眾一針線,百姓人人心喜歡。”
4月5日,我軍再克洛陽后,毛澤東于4月8日為中共中央起草了發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
這封電報的內容不僅適合于洛陽,也基本適用于一切新解放的城市,所以這個電報同時發給了其他的前線部隊和其他地區的領導同志。電報全面提出當前在新區城市應當實行的各項政策,其中特別提出:“禁止農民團體進城捉拿和斗爭地主。”
陳賡主持前委開會研究了中央的指示和洛陽的情況,即派工作隊進城:任命第4縱隊政治部主任劉有光為中共洛陽工委書記(6月,撤銷洛陽工委,成立洛陽市委),楊少橋為市長。進城參加接管的人員,堅決貫徹執行了中央關于新區的城市政策和各項政策。之后,陳毅和宋任窮等經過洛陽的時候,對于中央政策在這里得到全面的貫徹執行感到滿意。陳毅說:洛陽執行政策好。他還贊揚陳賡過黃河后,不但打了許多勝仗,執行黨的政策也做得好,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