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最近,一種“抗炎飲食”在社交平臺上受到不少人追捧,不少博主聲稱,采用這一飲食方式可以降低炎癥感染風險,甚至可以降低患癌概率,事實果真如此嗎?
飲食與炎癥息息相關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田晨光表示,“炎癥”既是一個病理過程,也是一種生理性的主動反應。只要有外來物質突破皮膚、黏膜進入組織或血液,人體就會調動巨噬細胞、白細胞等釋放炎癥因子、溶菌酶等消滅其威脅,這時候炎癥反應就發生了。這是一種生理性的保護機制,每天都在發生,但是反應比較局限和不劇烈,對人體是有益的。但是,如果炎癥慢性化,機體的免疫系統勢必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長期的慢性低度炎癥會使人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出現精神萎靡、全身酸困、倦怠乏力等癥狀。
炎癥與食物有關嗎?田晨光指出,人體的一切都是以攝入的食物為原料建造起來的,免疫系統也不例外,可以說,食物是人體健康的基本保障,食物提供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物質是免疫系統發揮功能的基本保證,就像戰士要吃飯一樣,細胞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才能發揮戰斗力。飲食不當就會引起疾病,危害健康。有研究證明,攝入過量的糖、煙、酒、油脂等,可以引起機體慢性低度炎癥。
田晨光還提到,體內自由基是參與炎癥反應的主要物質之一,飲食不當還會增加自由基的產生。比如,體重超標的人如果脂肪進一步增多,脂肪細胞就會釋放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等炎癥因子,觸發體內炎癥反應,引起胰島素抵抗等,最終發展成糖尿病等疾病,嚴重侵害人體健康。
抗炎食物與膳食指南不謀而合
所謂“抗炎飲食”,是指通過攝入含有能夠減弱或對抗炎癥成分的食物,來降低體內的炎癥。其中“抗炎飲食”所提倡攝入的綠茶、新鮮蔬菜、堅果、海產品等,含有亞油酸、ω-3脂肪酸、茶多酚、抗氧化劑、B族維生素、輔酶等減弱或對抗炎癥的成分,確實有利于降低體內的炎癥水平。
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王雯表示,“抗炎飲食”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其實是不謀而合的,比如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等??梢源笾掳芽寡资澄锓譃橐韵聨最悾?/p>
1.全谷雜豆類。全谷雜豆類可以降低膳食的血糖負荷,其中的膳食纖維也有助于改善腸道菌群,這些都利于控制炎癥。建議在胃腸功能耐受的情況下,主食中有1/3食用全谷雜豆類,如綠豆、紅豆、燕麥、小米等。
2.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前者是有利于降低炎癥反應的,而后者是會升高炎癥反應的。飲食中可以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部分魚類、亞麻籽、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
3.植物蛋白。用植物蛋白質替代一部分動物蛋白質時,有利于降低炎癥反應,如黃豆、豆腐等。
4.多酚類物質。此類物質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進而抑制炎癥的產生。多酚類物質來自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物和豆類。
5.香辛料、草藥、茶。如姜黃、姜、咖喱粉、香草類、蔥蒜類、綠茶、花果茶等,都能提供一些抗氧化成分。
注意避開幾種“促炎食物”
在攝入抗炎食物的同時,也要注意避開以下幾種“促炎食物”:
首先是甜食。大量精白淀粉食物會增加人體的炎癥反應。
其次,是含有ω-6脂肪酸的油脂。玉米油、花生油等含有ω-6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過量的ω-6脂肪酸會導致機體產生促炎化學物質。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減少這類油脂的攝入。
此外,高溫燒烤、熏制、炭烤等烹調方式也會帶來促炎物質,因此也要做到少油、少鹽、少添加,少吃腌制和烤制食品,盡量做到飲食多樣化、加工方法簡單化。
田晨光提醒,“抗炎飲食”雖好,但飲食的總原則還是適量和平衡,多吃任何特定品種的食物就是偏食,再好的食物,總量太多對機體也是負擔。任何疾病都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光靠飲食并不能完全抵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指導原則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梢姟俺浴敝皇墙】瞪畹钠渲幸画h,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下功夫,才能讓健康離你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