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韶

產品材料研發、生產工藝演進、產業鏈整合是鋰電產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該領域的頭部企業需要密切關注產品、技術不斷更新換代與現有工藝、設備的匹配性問題,保持優質有效的產能以滿足市場即時需要。
擴產大潮
“上游搶礦,中游擴產”是2021年以來鋰電產業的競爭態勢,搶礦潮中,多變的地緣因素不斷導致各種意料之外的狀況發生,損害各方利益。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刺激下掀起的擴產潮則讓整個產業鏈面臨多層挑戰,“上游材料短缺、價格上漲;中游制造環節設備和優質產能交付延遲;下游則面臨來自客戶的更高要求,續航、安全性、充電速度、成本等亟待解決。”
賽迪顧問與射洪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的《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白皮書》指出,“受新能源汽車產銷高增長帶動,2021年中國鋰電產業規模大幅上漲,出貨量突破300GWh,較2020年增長一倍之多。鋰電市場需求強勁,上游磷酸鐵鋰、前驅體、六氟磷酸鋰等多個材料級產品產能緊缺,導致電池核心材料供應不足,大額鎖單現象頻繁出現。隨著大批量動力電池逐步進入退役期,鋰電池回收風口已經來臨,開展鋰電池回收既可滿足鋰電產業環保要求,也是緩解鋰電關鍵原材料短缺的重要舉措之一。”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鋰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產基地。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長壽命、高性價比、少污染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儲能電站等領域,消費類產品的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鋰電池領域的技術革新和規模擴張。全球范圍內,我國的鋰電池技術專利申請占比最多,其次為韓國和日本。目前,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已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以及中西部重點地區全面發展態勢。珠三角地區集聚大量龍頭企業,產量領先,產業鏈相對完善;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科研環境較好、技術優勢明顯;四川、江西、青海、西藏等中西部重點地區鋰礦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產量增速較快。2021年12月,工信部發布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對不同類型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作出要求,引導鋰離子電池行業技術進步與規范發展。
對于鋰電市場未來是否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業界有著不同的解讀,在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看來,“目前鋰電行業同質化競爭已經很明顯,但是一線品牌產品會溢價明顯,產業集中度也高,這導致高效優質的產能會出現嚴重不足,而品質差的產品會被拋棄。總體而言產能過剩的問題不應過分擔心,畢竟行業向好發展已成定勢,如果有過剩也是階段性過剩,或者落后產能的過剩,先進技術產能不會出現過剩,只有供應不足的可能。”
路線之爭
《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白皮書》認為,“基于不同市場需求,鋰電技術將進一步趨向多元化。不同電池材料特性差異較大,各有優勢和短板,結合不同材料性能特點,深度挖掘鋰電應用潛能,同時富鋰錳基、固態電池的技術逐步成熟,也會彌補現有鋰電材料特性的缺失,未來5-10年鋰電池仍將是主要的電池產品。”鋰電池產業的特征是產業鏈越往上游,供給端(資源)的話語權越強;越往下游,需求端(市場)的話語權越強。隨著產業鏈位置的逐步下移,對于研發創造差異性的依賴逐漸升高。相關企業面臨的問題,不僅是三元鋰與磷酸鐵鋰之爭,還有充電和換電之爭、儲能布局之爭等,短期的研發投入以及長期研發的路線選擇,都需仔細思量。
鋰電產業企業的競爭焦點是對原材料的掌控能力及技術迭代速度。更高的良品率、更大的規模、更好的附加產品循環利用、更完善的一體化體系,構建起鋰電產業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新的一年里,該領域的頭部企業如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競合進擊還在持續。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寧德時代的鋰電池裝機量2020年、2021年均保持全球第一且呈穩步上升趨勢。寧德時代近期表示,目前鋰電行業技術遠未到同質化競爭的時代,材料創新有高鎳、高硅、M3P、鈉電池、無金屬電池、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結構創新有CTP、AB電池、CTC等新技術;制造方面需追求極限制造與滿足電池燈塔工廠的高標準要求;安全可靠性上,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產品的技術分野非常重要,采用哪家公司的電池對客戶、市場的安全可靠性至關重要。
即便可以憑借技術、客戶、資金等優勢實現贏者通吃,實際上頭部企業的技術路線仍有著些微的差別,寧德時代在材料升級、結構工藝創新(CTP/CTC)等眾多領域都有前沿布局;比亞迪相對專注于磷酸鐵鋰的結構性創新,并針對純電和插電車型開發出不同的電池封裝形式。寧德時代為國內絕大部分主機廠供貨,對海外客戶保持穩量供應;比亞迪以自供為主,預計于今年在外供方面有不俗表現。寧德時代全球鋰電池龍頭企業的地位保持穩固,擁有不俗研發能力和全球產業鏈布局能力的日韓企業意圖增加自身的全球市占率。
無論身處何種產業領域,技術路線和企業定位(客戶對標)都是決定階段性競爭能否制勝的關鍵因素。業界關于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之間的技術路線之爭將在相當長時間里存在,比較公允的看法是,“各種技術路線都有優缺點,短期內三元鋰電池配套高端乘用車型,磷酸鐵鋰電池配套中低端車型。但從長期來看三元鋰電池的提升空間更大,其成本下降空間大于當下的磷酸鐵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