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懿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 云南·昭通 657000)
教育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教育的發展帶動了社會生產方式和人類生活的變革,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及變革。全國普通高中的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在2019年進行了再次修訂,有了新的教育目標和教育任務,同時也指明了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學科素養能力,讓它成為學生的終身能力基礎。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不是學業考試,是能力和素養的競爭,是考生改變命運,接近夢想的拼搏。學生平時學習負荷重,壓力也不小,很多學生還在“死記硬背”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了痛苦的負擔,每一次考試就是一次打擊,別說高分,甚至連及格都難。若要改變這種情況,讓學生主動學習,并在學習中找到興趣。課堂教學必須采取一定的高效方法,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使學生關鍵能力得到培養,讓學生形成學科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把“有效”變成“高效”。
2019年出版的新教材更加強調了課堂教學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要有建模、推理、論證、質疑、創新的能力,讓學識變成素養,讓思維適應發展。
高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也就是要從學生的能力培養入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發現“一解多題”更能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學習中的煩惱,更能高效培養學生應用物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學生物理學科的素養,它既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又能在課堂教學中能更好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繼而把“有效”課堂變成“高效”課堂,讓學生的課后練習也變得有趣、有效,走出“題?!薄?/p>
高中物理教材中應用“一題多解”的方法分析例題,“一題多解”也是高效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它能讓學生審題更加認真細致,把知識理解得更深入,把問題分析得更全面透徹。還能培養發散思維,鞏固解題方法。這是教材上都在提倡的方法,很多教輔資料上也是這樣分析問題。用這種方法在課堂上分析講解試題,學生都說容易接受,理解也更加透徹深入,可就是自己分析做不到,甚至下次遇到老師講解過的題都又不會分析了。“一題多解”對思維要求還是很高的,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分析基礎,思維跨度大、連貫性不強,方法之間也沒有邏輯聯系,是一種跳躍性思維。這種方法需要老師長時間引導和幫助,才能讓學生養成這種解題習慣,形成自己的能力。
這里的“一解多題”是指對試題進行仔細認真的分析,找到“題眼”,抓住特點,提煉規律,發現問題的本質,達到觸類旁通?!耙唤舛囝}”需要指導,靠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教師課堂上進行有目的地引導,它需要學生建立正確概念,通過總結,從試題中發現規律,進行論證,最后變為方法并,轉化成模型,形成成素養。這樣可以也厚實學科基礎,培養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科素養,開發創新思維,使學生能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概念、原理、規律、方法是能力的“原料”。“一解多題”就是以概念、原理、規律、方法為基礎,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在教學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認真仔細分析問題情境、注重條件、抓住特點、進行總結、開發思維、構建模型、提煉方法,并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它需要學識和經驗的積累,也才能為再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作出更好的鋪墊,也才能有思維的升華和模型轉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科素養的形成和提升,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成為“有效”中的“高效”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用“一解多題”的教學方法,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就特別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很容易接受,此方法思維跨度不大,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也是對知識和試題進行很好的歸納總結。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對試題進行分類整理,抓住試題關鍵,把各種題型進行邏輯串聯,提高解題的效率和熟練程度。這種方法對學生能力提升有較好效果,幫助學生更快的形成學科素養,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高效途徑。
若在共點力平衡的受力分析中,如果一個物體只受三個力處于平衡,就觀察這三個力互成的角度情況,一旦有90°出現,那么這個題的解法就很多,可以正交坐標、三角形法則、拉密定理等方法。把每種方法都用一遍,再比較哪個方法既簡潔又方便,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幾個有上述條件的其它題,進行探究分析,就不難發現解法和結果都會有相似之處,把結果變為通式,再進一步對題型和條件進行對比,
就能發現這三個力中有一個和重力成90°的是一種結果,不跟重力垂直而是重力以外的另兩個力成90°的又是不同的結果。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處理就把它變成模型。如圖1:甲、乙質量都為m。

圖1

表1

表2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有五道習題可以用這個方法求解,進一步分析,這個模型還可以再延伸,AO線和CO線的合力大小等于BO線的拉力大小,方向相反,若物體m在O點,沒有BO線的拉力,m就處于非平衡狀態,等效于線BO的拉力作用在m上,在水平方向產生一個向左的加速度,大小為gtan,這個方法就可以從共點力平衡延伸到動力學、圓錐擺及電學。
一質點只受三個力處于平衡,仔細分析還能發現,若有兩力大小相等,第三力的反向延長線過這兩力夾角的角平分線,出現對稱現象,用這種對稱特點來解決一些習題和高考試題也是很高效。這種辦法就可以把很多題變為一道題,既提高了效率也給學生減輕了負擔,還增加了解題興趣。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是要培養學生關鍵能力,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訓練。盲目的訓練不但效率低,而且還會產生學生的厭學和畏難情緒,甚至是在重復訓練一些不見收效的題,既加大了學生的負擔又起不了作用,這就是現在很多課堂教學都還在用的“題海”辦法。要走出“題海”,就得在能力培養過程中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訓練要有針對性,目標要明確,方法要合理,才能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學,完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
物理教學還有很多這樣的方法。教學過程中要多進行歸納總結,才會發現特點,發現規律,創新思維,走出“題?!薄!耙唤舛囝}”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教學效率。既體現知識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又讓學生學習變得既輕松又高效。這讓“有效”課堂教學更“高效”,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主動性,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