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年來,全省上下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關懷與期望,堅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從2013年開始,我省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700億斤階段性水平;2021年,我省糧食總產量突破800億斤大關;2022年,我省全面實施“千億斤糧”生產工程,春耕生產即使在疫情之下也如期完成,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基礎。
諄諄的教誨,殷切的囑托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懷著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心關懷,懷著對吉林百姓的惦記惦念,習近平總書記5年內第三次赴吉林省視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此行第一站就走進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調研一件頭等大事——糧食生產。
一望無邊的玉米長勢良好,葉綠株壯,玉米頂端的花穗,在陽光下閃著金黃。十多架無人機正在進行噴灑作業。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談及此行初衷:“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關鍵就看秋糧了。今年災害不少,我很關心東北這里的農作物長勢。”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負責同志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當年吉林全省糧食作物種植情況。
看著眼前的玉米長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是基礎??!要加強病蟲害防治,爭取秋糧有好收成,為全年糧食豐收和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梨樹縣是全國糧食生產5強縣之一,也是黑土地保護利用的試驗田。從2007年起,這里開始探索以玉米秸稈覆蓋、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為核心的梨樹模式,形成糧食增產和黑土保護的疊加效應。
頂著烈日,習近平總書記步入玉米地深處,走到黑土斷面觀測點近距離察看黑土保護情況。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李保國教授已在梨樹縣扎根搞科研10多年,他指著挖開的黑土層剖面告訴習近平總書記,這個地方的黑土層原先至少有60厘米厚,自清代末年開始開墾以來,加上風蝕水蝕,每年要減少3毫米左右。
“100多年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過幾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盡了?!绷暯娇倳洸粺o憂慮地說。
“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墑作用,秸稈腐爛后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松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崩畋蛄暯娇倳浽敿毥榻B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這個工作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后代。梨樹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p>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讓在場的干部群眾心情激動,精神振奮。
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吉林振興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指明了目標方向,傳授了路徑方法。
兩年來,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殷切囑托轉化為強大動力,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圍繞構建“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持續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我省糧食總產量一舉突破800億斤大關,達到807.84億斤,全國排位穩居第5位;糧食總產比上年增加47.24億斤,凈增量全國排第2位,增長率在全國前十個產糧大省中名列第1;糧食單產941.3斤/畝,比上年增加48.7斤/畝,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1.6%,單產繼續保持全國第4位,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吉林貢獻。
落細落實責任,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狠抓各項措施落實,糧食生產取得可喜成績。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及時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學習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以視頻形式直接開到縣級,召開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兩次,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系列活動,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作為第一議題學深落細。
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省委書記、省長靠前指揮,系統部署推動。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省糧食生產暨春季農業生產工作視頻會議,傳達貫徹全國會議精神,對糧食生產和備春耕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省政府常務會多次聽取備春耕工作有關情況匯報,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先后召開專題會商會、全省視頻會,對抗伏旱、秋收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為強化糧食生產保障措施,先后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形式印發了《關于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加強糧食生產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措施意見。同時,落實國家對玉米、大豆、水稻生產者的補貼,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強化政策措施,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為了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的親切關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我省進一步強化組織推動,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
萬物土中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2021年初,省政府向各市(州)、縣(市、區)政府下達糧食播種面積約束性目標,推動各地有序增加糧食作物尤其是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播種面積。2021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581.95萬畝,比上年增加59.28萬畝,超過國家下達我省面積任務31.95萬畝。2022年5月,省政府召開推動“千億斤糧食”工程專題會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自我加壓、主動擔當,以產糧大縣為依托、重大工程為抓手、農業科技為支撐,以“良田、良種、良機、良法”促生產,加快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切實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53E45D9B-16C1-4554-B724-544543183D0A
高標準農田是耕地中的精品,為此,我省積極落實國家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統籌推進省、市、縣三級編制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四五”規劃,實施“百鄉千萬”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突出重點、集中連片、整合推進、分期建設,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內實施農田土地平整、有機肥播撒及田間機耕路、灌排渠道、農田電網等綜合設施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
2021年寒冬時節,榆樹市民悅種植專業合作社收獲的2000多噸水稻全部歸倉。走在合作社高標準稻田上,氣候土壤自動監測、自動化除蟲等現代化農業設施一應俱全?!拔疫@228公頃水稻長勢特別好,經過田、土、水、路、林、電、技、管一體化綜合治理后,保水保肥,生產能力得到迅速提升,這些超級稻每公頃產量達到2萬斤左右?!焙献魃缲撠熑诵煊響c說。
2021年,我省在30個產糧大縣建設千萬畝以上的連片高標準農田,新建高標準農田500萬畝,比上年增加200萬畝,為實現糧食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黑土高產豐產,是“耕地中的大熊貓”。為了更好地保護黑土地,我省成立了以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多名院士領銜的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吉林省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等實施意見,制定10個方面38條具體措施,推進人才、資金、項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護聚集,堅定不移地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我省還與中科院推進黑土地保護戰略合作,攜手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在農安、梨樹、鎮賚建設3個萬畝級黑土地保護示范區,實施19個黑土地保護試點縣,在梨樹全縣范圍內全面實施“田長制”管理機制,打造黑土地保護示范樣板,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
“玉米秸稈還田之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地更有‘勁兒了,這樣化肥也省了,產量還上來了,品質還有保障了。”梨樹縣聚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邵亮亮滿臉笑意。2021年,合作社種植了102公頃的玉米,總產量250萬斤,邵亮亮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梨樹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21年,梨樹推廣保護性耕作種植面積232萬畝,糧食產量達45億斤,比上一年增收10%。
在舒蘭市溪河村,由村黨支部領辦的浩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農機具入股和資金入股等方式,吸引61戶農戶入股,流轉土地1500多畝,按照綠色食品精耕細作要求,創立了自主品牌“溪香春”綠色大米,銷往全國各地。如今,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成為國家萬公頃綠色水稻種植基地之一,連續5年為精準貧困戶每年每人分紅1200元,他們種稻的技術便是得益于“梨樹模式”。
2021年,我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2875萬畝,比上年增加1023萬畝,同比增長55.2%,居全國第一位。2022年,我省優化提升“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面積力爭達到3200萬畝。
好種育好糧。良種的誕生,源自品種的突破。
2021年6月,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科研與示范基地落戶我省樺甸市八道河子鎮,在吉林出彩農業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試驗田上展開大豆種子研發工作?!?020年,公司開始與吉林市農科院開展合作交流,在技術、研發、產量各個方面得到提升,培育出大豆蛋白高、含油量高的無腥味大豆新品種。”公司基地部門經理張曉慧說,2021年,公司種植大豆共計3000畝,其中大豆新品種培育基地150畝,培育新品種20余個。
為了打造現代種業創新高地,我省設立種業發展基金3億元,重點實施“五大提升行動”:種質資源保護能力提升行動。制定《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總體方案(2021-2023年)》和《農作物、畜禽、水產、食用菌、中藥材5個分物種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保護行動實施方案》,全面啟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保護。協調省發改委立項,投資1500萬元,推進省農科院建設省級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推進與中科院、中化集團先正達公司等開展科研合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正在推進春玉米育種中心、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東北中心、種子生物學院等項目建設,打造現代種業創新高地。協調省科技廳實施“主糧作物良種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行動”,突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糧作物品種提質增效,組織省農科院、吉林大學、鴻翔種業等聯合開展科企攻關。加快優良品種更新換代,新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341個,其中玉米237個、水稻69個、大豆32個、小麥3個。主體培育能力提升行動。啟動創建公主嶺國家級現代種業產業園,對鐵北種業一條街進行統一規劃,建立3000畝玉米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區。支持種業企業資源整合,與先正達公司、鴻翔種業等企業簽訂入園框架協議,安排了建設用地、研發地和制種田等,引導重點企業向園區集聚。推行“強種貸”,幫助企業協調發放貸款1.5億元。組織舉辦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培訓班,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作學術報告,提升科技人員和種子企業等各類主體素質。育制種基地能力提升行動。爭取國家投資3000萬元,支持洮南市國家級10萬畝玉米制種基地提檔升級。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設施持續完善,啟動公主嶺市10萬畝水稻制種大縣等項目,推進玉米、水稻、大豆等40萬畝標準制種基地建設,提升省內供種保障能力。種業治理能力提升行動。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有效保障了春耕用種安全。
農技農機融合,糧食生產跨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專家學者要把論文真正寫在大地上,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睘榇?,我省在加強政策引導的同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機械化的實施力度,貢獻出吉林省糧食增產的科技力量、機械力量。
公主嶺市范家屯鎮乾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成對農技農機的作用深有感觸:“現在飛機植保的技術、機械化種田的技術,這些科技化在辦公室就能看到大地的土壤、水分、風、蟲害預警,科學技術都應用到農業當中來了,這些技術保障糧食產量又登上了一個新臺階?!?3E45D9B-16C1-4554-B724-544543183D0A
在鎮賚縣大屯鎮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四周安裝著地塊物聯網環境監測設備,攝像頭、傳感器成為了“千里眼”,直接把數據傳到農戶手中,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溫度、濕度、陽光、降雨量、氣壓、風速等,基于5G網絡的監測系統都能監測,每個田間角落都能看到。連蟲害預警都有,就像是氣象哨,及時地提醒我們?!贝笸痛宕迕駛兏袊@,打開手機APP就能看到水稻長勢,通過大數據分析,春天選擇適宜溫度插秧,秋天根據籽粒飽滿程度實時收割,讓農民輕松種田,快樂致富。
2021年,我省抓住科技興農的“牛鼻子”,加大農業綠色技術示范推廣力度,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松、秸稈還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稻漁綜合種養等農業主推技術49項,玉米、水稻、大豆主導品種115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100%。持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省完成土樣采集測試7.5萬個,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片(區)面積40余萬畝。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飛防作業等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技術示范推廣,帶動全省實施飛防作業面積4381.1萬畝、綠色防控覆蓋面積3839.7萬畝。
加快推進全程農機化建設。制定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高性能免耕播種機和智能化等機具補貼比例提高至35%。對保護性耕作機具實行敞開補貼的同時,優化補貼分檔,提高補貼標準,保障資金需求。2021年,新增免耕播種機6000多臺,保有量達3.5萬臺。此外,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標準由每畝25元逐步提升到40元,農戶一公頃地就可以得到600元,作業積極性越來越高。堅持農機購置補貼優先保障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基本覆蓋產糧大縣,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創建率全國領先。建立上線農業機械化智慧云平臺,全省78%的免耕播種機安裝監控設備并同步上傳。2021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在2021年秋收時節,及時召開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視頻會議,提早對全省秋收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指導各地開展農機具檢修維護和人員培訓,確保機具和人員隨時投入秋收作業。秋收期間全省共動用玉米聯合收獲機8.02萬臺、稻麥聯合收割機3.31萬臺、花生收獲機4400臺、大豆收獲機1100臺、馬鈴薯收獲機800臺,檢修農機裝備279.6萬臺(套)。同時,科學研判作物成熟時期,抓住有利時機,推進秋收進度,全省11月初基本完成秋收作業,做到適時收獲、顆粒歸倉。
有效防范農業氣象災害。制定農業防災減災保豐收預案,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應對措施。省級層面成立9個工作組分區包片,實行常態化包保,及時深入基層調研指導抗災保糧工作。積極應對風雹、伏旱、洪澇等災害影響,落實抗旱澆灌、排除田間積水等防災減災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2021年全省因干旱、洪澇、風雹等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比上年減少96%,是我省20年來受災程度最輕的一年。
狠抓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2021年,我省在實現草地貪夜蛾監測全省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密監測設備,在我省13個省際邊界縣增設高空殺蟲燈32臺,全省新增專用性誘捕器5.6萬個。開展草地貪夜蛾田間調查,尚未發現入侵我省。同時,重點做好黏蟲、蝗蟲、稻瘟病等病蟲害監測防控,累計防治面積5762萬畝次,病蟲害發生面積比上年減少19.6%,有效控制了糧食損失,實現“蟲口奪糧”。
殷切囑托記心間,新征程上新跨越。糧食總產量突破800億斤,是過了一道大關,也是對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獻上的一份厚禮。未來,吉林人將站上新的起跑線,繼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勠力拼搏,向著“千億斤糧”的目標奮力前行。
責任編輯/滕? ?飛53E45D9B-16C1-4554-B724-544543183D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