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使茶葉產業在鄉村振興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從產業振興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云南省芒市茶葉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全面推進綠色有機茶園建設、提高加工技術水平、打響品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古茶樹資源保護和力度等對策。
關鍵詞 產業振興;茶葉產業;發展對策;云南省德宏州芒市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22
收稿日期:2022-02-11
作者簡介:李玉強(1985—),男,山西長治人,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茶葉、蠶桑等農業技術推廣。E-mail:455935233@qq.com。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其中要把產業振興放在首位。只有做大做強鄉村產業,人力、財力、社會資本等相關要素才會更好更快地流入鄉村,剩余農村勞動力才能更便捷地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進而產生內生動力,推動鄉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同時,由于市場經濟客觀條件下鄉村產業振興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鄉村振興條件下的農業,除了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外,發展農民為主體的、組織起來的農業及特色農業、融合農業是農民的最佳選擇,其中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是鄉村產業興旺的必然要求[1]。在此歷史背景下,茶葉產業作為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農業產業發展中的特色產業之一,是實現芒市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的主要抓手之一,在芒市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芒市茶葉產業發展現狀
1.1? 基本情況
芒市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地處云嶺高原,云南省西南部,距省會昆明市679 km,是德宏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之一。芒市位于東經98°01′~98°44′、北緯24°05′~24°39′,東西長約71 km,南北寬約62 km,總面積2 987 km2,其中山區占74%、壩區占26%;東、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68.23 km,是鑲嵌在中緬邊境上的一顆明珠[2]。芒市自然景色秀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9.6 ℃,年均降水量1 660 mm,森林覆蓋率達64%。
芒市茶葉生態資源優勢明顯,人文歷史源遠流長,民族茶文化歷史底蘊深厚。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芒市茶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成為芒市主要的特色農業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企業發展、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戰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芒市榮獲“2020年全國茶葉百強縣”榮譽稱號。截至2021年末,芒市茶葉保有面積9 119.73 hm2,采摘面積8 451.47 hm2,古茶樹約20萬株,667 m2平均產量80.44 kg,干毛茶產量10 195 t,實現農業產值2.09億元,農業產值同比增長1.8%。
1.2? 產業現狀及經驗做法
1.2.1? 抓好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打造
1)全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芒市茶葉在綠色、有機食品方面走在芒市農業產業的前列,已認證綠色茶園1 866 hm2、綠色食品21個、有機茶園238 hm2、產品2個,同時規范茶葉初制所建設,提升茶產品質量安全。2)指導企業通過線上直播、農產品推介會等方式,積極宣傳茶葉品牌,如芒市“德昂酸茶”于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2.2?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芒市現有茶葉初制所122個、茶葉專業合作社26個、茶葉精深加工企業1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州級龍頭企業2家,獲得SC認證的企業12家,獲得ISO認證的企業4家,獲得HACCP認證的企業2家;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的企業5家,年均出口總量5 000 t以上;有年產2 000 t以上的速溶茶生產線1條,切碎-撕裂-卷曲(Crush Tear Curl,CTC)紅碎茶生產線6條,年生產總量7 000 t以上。
1.2.3? 推進新技術、新方法試驗示范推廣
1)開展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依托2021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芒市建成24.67 hm2高標準茶樹嫁接改良技術示范基地(茶樹嫁接改良面積達133.33 hm2),運用改良密植茶園的方法,建設生態大樹茶示范基地試驗示范點1個、有機茶園品種嫁接改良示范基地1個,以點帶面進行技術推廣。2)開展綠色防控試驗示范。協助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開展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示范,做好國家茶葉技術體系建設。
1.2.4? 推進茶產業融合發展
以項目為依托,芒市積極打造省級、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集旅游、觀光、體驗、餐飲和民宿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目前,芒市已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家,涉及面積2 047 hm2。
1.2.5? 增強技術服務與培訓
1)強化技術隊伍建設,注重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提升;邀請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到芒市指導培訓,提供技術指導。2)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要求,深入一線開展培訓,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全年培訓6場次、371人次,技術服務34余次。
1.2.6? 加大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
芒市古茶樹資源豐富,分布面積約3 400 hm2。在大力保護和開發利用下,古茶樹價值逐漸被發掘,產業效益得到提升,如德鳳“官寨茶”、貴友“野生紅茶”、古茶公司“德宏拾味”等一批名優古茶逐漸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低端茶產量占比大,產值優勢發揮不充分
芒市茶產品多以毛茶進行銷售,精品茶較少,每年的CTC紅碎茶、低端烘青綠茶約占芒市茶葉產量的80%,這兩類茶葉的產值處于較低水平,沒有發揮芒市茶產品真正的價值。
2.2? 茶葉產業加工技術水平整體較低
經調查了解,芒市現有的122個茶葉加工初制所的制茶師傅中,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受過系統規范的制茶加工技術培訓人員很少。受市場經濟條件的影響,茶所負責人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更新設備,茶葉加工設備落后,制約著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近年來,茶葉精深加工企業的制茶加工技術水平沒有大的創新和提高,技術交流學習平臺很少,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
2.3? 茶葉產業一二三產融合不到位
從產業業態上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已經不能就一產化農業來論產業,應按照“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的理念思路,打破產業及價值與利益鏈接中的藩籬,推動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3]。近年來,雖然在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努力下,芒市共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家,建成集旅游、觀光、體驗、餐飲和民宿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茶產業一二三產得到初步融合發展,但是其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2.4? 古茶樹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到位
現有古茶樹資源豐富,但大多分布在山區和山林中。1)隨著山區常住人口向城鎮遷移、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普遍,古茶樹資源被棄管和放荒的現象逐漸增加,古茶樹資源不能及時得到保護和有效管理。2)芒市已經開發利用的古茶樹產品比較單一,缺乏公共品牌,在市場上競爭力較弱,古茶樹產品在產業產值中比重很小,價值沒有凸顯出來。
3? 對策建議
芒市委、市政府要始終把茶葉產業作為特色產業來抓,緊緊圍繞云南省打造“千億茶產業”的目標,以提質增效為核心,堅持“穩面積、增產量、調結構、拓市場、增效益”,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做好芒市茶葉發展整體規劃,使各行業協調服務和涉茶主體自律有機配合[4]。同時,在經費和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企業規模升級、品牌升級和市場升級,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綠色有機茶園基地建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加工技術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工作,持續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5]。
3.1? 全面推進綠色有機茶園建設
穩定現有茶園種植面積,提質增效,抓好綠色有機茶園的基地建設,加快芒市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速度,對生產能力弱的茶園實施整體改造提升,提高土壤肥力。
3.2? 提高加工技術水平
在初制所改造提升方面,建立芒市茶葉初制所備案信息化管理平臺,規范茶葉標準化生產管理,加大對廠房改建、設備更新、新技術運用的扶持力度;充分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師資力量,強化從業人員對茶葉種植、茶園管理、產品加工等方面內容的學習,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和培訓,全面履行標準化的生產原則,加強對茶葉種植、生產等各階段工序的有效管理,制訂出合理的茶葉營銷方案[6]。
3.3? 打響品牌
支持“德鳳”“德宏古茶”“德昂酸茶”等品牌申報國家級著名商標,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芒市茶葉,以品牌帶動芒市茶葉產業更好更快發展;舉辦好采茶節,精心組織茶企參加全國大型茶葉交易博覽會,參加全國各類名茶評選活動,到優秀的茶區、茶葉企業交流學習,吸收新的經驗方法,找出創意和亮點。結合芒市民族節日文化,每年在民族節日舉辦茶產品交易會,將民族文化與茶文化相互融進,營造濃厚社會宣傳氛圍,提升芒市的茶葉品牌知名度。有了市場認可的大品牌,茶農和茶葉企業的產品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通過做大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讓茶葉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3.4?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積極探索茶葉融合發展的道路,依托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以點帶面,全面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茶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延伸產業鏈,提高綜合產值。例如,布央侗寨打造了“布央模式”,即“公司+合作社+基地+茶農”的多元主體參與機制及“育苗+種植+加工+銷售+茶旅融合”的茶產業融合發展機制[7]。
3.5? 加大古茶樹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
立足芒市豐富的古茶樹資源,資源保護和技術推廣相關部門要緊密配合,早日制定出本區域的古茶樹資源保護規章制度,對破壞古茶樹資源的行為給予嚴懲,對保護古茶樹資源的行為給予鼓勵、獎勵。制茶企業在古茶樹產品開發利用上要加大科研創新力度,豐富古茶樹產品,加大名優茶、古樹茶、精品茶的研發經費,提高生產比重,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茶產業總體效益。
4? 結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既是鄉村振興的框架內容,也是具體路徑。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調優產業結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使農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有路。立足芒市茶葉產業發展實際,做好全面推進綠色有機茶園建設、提高加工技術水平、打響品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古茶樹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等方面工作的協同發展,使芒市茶葉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出強大的產業振興作用,讓茶農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發揮茶葉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利益連接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關于鄉村產業興旺問題的探討[J].行政管理改革,2018(8):39-44.
[2] 中共芒市委黨史研究室,芒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芒市年鑒2020[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20.
[3] 溫鐵軍,楊洲,張俊娜.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的實現方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8(8):26-32.
[4] 新華社.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強調 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N].人民日報,2021-03-26(001).
[5] 楊先貴,衡永志.霍山茶葉生產歷史變革及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2):3764-3767.
[6] 張蕾.中國茶葉產業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21,43(5):52-53.
[7] 李欣,黃月玲,韋俊峰.布央侗寨茶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模式[J].茶葉通訊,2019,46(1):125-128.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