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莉
摘要:社會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伴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精神體驗、居住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的基礎設施等硬件功能在滿足人們的需求后,人們逐漸將目光轉向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以此提高城市整體美化環境,從而提高人們的居住環境。城市公共空間藝術不斷被人們發覺和重視,藝術設計逐漸走向大眾生活,人們迫切希望在擁擠、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尋求一片可以放松身心的場所。在這之中,包裝藝術設計以其多樣的特色和優勢,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受到重視。
關鍵詞:交互式體驗;城市公共藝術;包裝設計;表達形式
中圖分類號:TU984; 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2) 05-0122-03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Urban Public Ar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Experience
WANG Ke-li(Shaanxi Art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e Arts and Desige,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lso in constant progress, with the people’s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hardware function after meet people’s needs, people gradually turned to the city public art desig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whole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art of urban public space has been constantly recognized and valued by people, and art desig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life of the public. People are eager to seek a place to relax themselves in the crowded and busy urban life. Among them, packaging art design is valued in urban public art design due to its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Key words: interactive experience; Urban public art; packaging design; expression
體驗一詞最初出現在給黑格爾的著作中,用以比喻他的一次旅程。在新體驗經營時代下,“體驗”被重新詮釋為消費者可以得到人性化的體驗服務,而現代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則是在二戰之后,為恢復人類的心靈創傷、重建現代都市和城巿文明起到了巨大作用[1]。在中國城市公共藝術蓬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研究者們分別從都市公眾美學設計立足于未來社會歷史與人文生態,以更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形態與內容進入都市公眾空間設計,因為公開和互動式既是城市公眾藝術作品的根本屬性,又是提高公眾參與性和公眾話語權的重要屬性。城市公眾藝術設計進入了蓬勃發展時代后,其邊界、功能和團創的方式都已經比較寬泛,不僅僅局限于城市雕塑的一種形式,而是建立互動式城市公眾美學設計創新,以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為歷史背景,以手段為媒體,藝術審美追求為導向,確保公共主體在城市公眾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與城市公共藝術實現互動,以實現公共主體對都市公眾生活娛樂、教化、審美、逃避的體驗需求[2]。
1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現狀問題
1.1 藝術缺失
國內目前對于城市公共藝術的認識程度還不夠,現有的關于城市公共藝術的專著、文獻等也不是很多,城市發展大體上也呈現極不均勻的狀態,主要分布在北上廣以及部分大型的省會城市。一些城市不僅缺乏城市公共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過分追求經濟水平,而忽略了城市美感設計,這就導致雖然城市有滿足市民的基本使用功能,但市民卻無法和城市建立文化認同感,導致許多城市在公共藝術設計上千篇一律。
1.2 信息傳遞方式單一
城市公共藝術對于信息的傳播速度較慢,傳播方式較為單一,主要從視覺、觸覺、聽覺三方面對信息進行簡單處理和傳播,容易對市民的體驗感產生影響[3]。由于大部分信息的承載設施都是各自獨立的單元,相互之間沒有較大關聯,使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不能使市民在同一城市空間中獲得統一的信息和審美共鳴感。
1.3 同一性較強
我國城市公共藝術起步相對較晚,部分城市公共藝術在建設時為完成任務常常一步千里,沒有根據具體城市環境來進行設計[4]。如鞍山勝利商場、沈陽中山商場、大連中山商場,其造型、體量等均存在明顯的相似感,也割裂了城市公共藝術空間和城市景觀環境之間的連接性,因此對于塑造城市形象或凸顯城市人文景觀并沒有明顯作用。
1.4 公眾參與度不高
現階段我們的都市公眾美術設計還存在著傳統與創新之間的矛盾問題,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術與現代美術之間依然存在矛盾和撞擊[5]。首先設計者應該強調傳統中華,應該容納現代美術,并根據不同地區的內容、環境、群體等,選擇差異化的設計觀念、手段和元素,讓都市公共美術更能為都市大眾所接納才是第一問題。再次,由于都市公眾藝術作品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互動主要停留在單純的視覺或觸摸等感覺上,并沒有能夠把公眾的文化情感納入其中的介質,所以也引發了公眾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共振。例如最偉大的概念畫家維他利科馬和亞歷克所梅拉米曾經做過一項以用戶為中心的試驗,結果卻遭到參加調查問卷者的嘲笑,也因此產品設計根本沒有藝術價值。也就是說,在為普羅大眾提供公共藝術設計之時,怎樣衡量、預設在設計中的優劣成為現代都市公共藝術設計者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2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重要性與優勢
2.1 公共藝術設計的重要性
新時期都市公共藝術表現形式的豐富多元,使部分人忽略了藝術設計形態在這其中的具體表達,忽視了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三維與立體化的藝術形態,也漸漸淡忘了藝術設計形態才是公共藝術設計的真正源頭與開端,曾經是為了成為現代都市中公共藝術作品主要且比重最高的組成部分而產生的[6]。同時,二維平面也是組成三維立體空間中最基礎的要件,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墻壁、地板和頂界面部等也是組成完整三維立體公共空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在城市公共藝術中的平面繪畫藝術形態,仍然應當是被公眾所關心、注意的必要組成部分。
2.2 公共藝術設計的優勢
之所以提出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原因不僅僅在于它是城市公共美術的起源,還在于它比較于其他三維或立體公共美術,具有更豐富而突出的優點[7]。面對中國目前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日益匱乏,而平面化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又能夠在傳達藝術、人文、科學信息的同時又不占用城市公共空間體積,因此可以極大地節省城市實體空間資源。不論是大型的建筑外立面、街旁連續的墻體,又或者地面上的一面井蓋、一個指示牌等建筑外表,都能夠作為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形態的表現界面,所以,它作為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的一個類型,應該在中國現代社區進行繼承與弘揚。
3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表達形式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平面美術表現方式也伴隨科學技術的進展日益多樣化,包括墻壁美術、照相錄像美術和新型多媒體平面設計表現形式等[8]。墻壁美術也是城市公共美術設計專業以及其他平面表現方式的最早表征。比如在南京軌道交通三號線中就以《紅樓夢》為題材,在車站內的墻壁上以繪畫、浮雕等多種形式依次展示出《紅樓夢》故事中的典型場面,是典型的墻壁美術表現方式的城市公共美術設計。
而除了原有的墻壁美術,由于現代人們受思維、科學技術的影響,也逐漸發展出了新興的墻壁美術,其中最為隨意且常見的是涂鴉美術和新型科技3D墻壁美術。涂鴉美術不同于中國文化傳統的壁畫美術,它帶有特定的親和感,和大眾關系比較密切。中國涂鴉文化美術很早就出現了,并作為一個新藝術形態活躍在中國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涂鴉美術出現是在20世紀60年代二戰以后的美國紐約,融合了所謂“嘻哈文化”的一些涂寫藝術作品,帶有比較夸張的語言表達,并發展到了現在的亂涂亂畫美術,逐漸發展成為構成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與城市藝術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的一個重要類別。這些平面城市公共美術表現形式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對城市公共美術設計專業的興趣,并且有著更強的趣味性。
在城市公共美術設計專業中,平面城市美術形態的主要表現還分為照相錄像美術和新媒體城市平面美術。前者從發展到現在已經相當普遍了,采用照片墻等新表現形式展示城市需要傳達的文化信息與思想,是比較直白的一個城市公共美術設計表現形式。而新媒體平面城市美術形態則是隨著網絡時代的進展而出現的,通過這些新型表現形式,使人感受藝術的同時還可以與其溝通和交互。比較優秀并被社會大眾所熟悉的新媒介平面及公眾藝術作品,當屬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中的皇冠噴泉,其外立面是以新媒介技術所形成的影像顯示屏,且屏幕上每小時都會更換對芝加哥居民臉部的特寫。這些新城市公眾藝術作品形式上不但富有動感,而且具有趣味性與互動性,同時也可以直接展示出城市規劃的特點。
相較于平面美術的表現方式,包裝藝術也是城市美學關注的重點,并且發揮了較強的效應和熱度。具體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出現了一大批相關的城市包裝藝術人才,二是對于城市包裝藝術逐漸形成明確的標識符號或系統,所以在制度和體系上具有規范性。目前不同的城市公共藝術采用的包裝設計各具風格,但都能代表相應產品的特色,在視覺上能有效改善城市整體公共藝術環境和氛圍。例如,有的城市會將本地著名的景點、特產、民俗文化等內容印在產品、徽章、廣告牌、產品外包裝或是懸掛在建筑外立面上,從而彰顯城市的活力和特色。當人們購買這些產品或是進入文創店時,通過外包裝就可以大致了解該城市的主要文化特色,并且還能將城市公共藝術文化傳播到其他地方,提高城市知名度。
4 結語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形式豐富多樣,不僅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是三維立體不可取代的。在今后的城市規劃中,應充分考慮城市公共藝術,將其運用到城市美學發展中,提高城市大眾的生活質量和精神文明。
參考文獻:
[1] 王琳.基于交互式體驗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創新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9.DOI:10.27324/d.cnki. gshkc.2019.000492.
[2] 王琳,李正軍.基于交互式體驗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創新研究[J].設計,2019,32(17):146-148.
[3] 王峰.數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
[4] 劉云.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平面包裝藝術形式的表達[J].藝術品鑒,2017(13):116-117.
[5] 羅思.基于互動性視角的公共藝術設計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19):69-70.
[6] 國新鈺,車勇慧.公共藝術與城市形象設計的共生性研究[J].藝術大觀,2021(26):46-47.
[7] 余彩霞.基于城市公共空間塑造的雕塑藝術設計策略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08):96-98.
[8] 張紀軍,孫昕,苗萍.周秦漢唐文化在西安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2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