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黃金,立即賠本賤賣掉”“聲稱產品的原材料中含有黃金,卻被發現其中無任何黃金成分”“產品出口到香港后,馬上被當成廢品處理掉”,這一系列反常的商業操作背后,隱藏著一個跨省經濟犯罪團伙。2022年4月底,該案全案告破。
花千萬買黃金虧本出售
2020年底,綿陽市稅務部門向綿陽警方反映了一條線索:四川國金寶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寶公司”)在短時間內大量購買黃金,聲稱用作原料生產出口產品,并以此申請出口退稅。稅務機關在核查時,發現該企業銷售的產品中并不含任何黃金成分,存在明顯的購銷不匹配的情況,稅務部門由此引起警覺,認為該公司存在很大的騙取出口退稅的作案嫌疑。
? 收到線索后,綿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立即進行核查。綿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三大隊教導員緱寶林介紹稱,警方進入該公司后發現,該公司已處于停產狀態。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焦某是陜西西安籍男子,他與蔣某安(浙江省臨海市男子)共同負責該公司的運營。該公司對外稱,兩款產品(視覺訓練儀、變流器)的原材料中都用到了黃金,均出口至香港某華公司。2019年9月至11月,國金寶公司以生產需要為由,花1000多萬元,先后3次從廣東省深圳市購買了共計41公斤的黃金,并取得了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
? 民警調查獲悉,國金寶公司表面的老板為焦某,但其背后的實際控制人為周某新。同時,周某新不僅在深圳有公司,而且也是香港某華公司實際控制人。這意味著,所謂的國金寶公司將產品出口到香港某華公司,其實相當于產品從周某新的左手轉到了他自己的右手,其目的就是為了便于騙稅。國金寶公司在深圳購買這些黃金后,并沒有轉運到綿陽的公司用于生產,而是在深圳就地降價賣掉。
花千萬巨款購來的黃金馬上虧本賣掉,國金寶公司這一反常的商業操作引起了警方注意。這種古怪行為的背后藏著怎樣的秘密?
順藤摸瓜牽出4.7億大案
2021年3月,專案組決定展開抓捕行動,蔣某安、周某新、焦某分別在綿陽、深圳、西安落網。犯罪嫌疑人交代,國金寶公司曾招聘過幾名工人,做一些拼裝視覺訓練儀和變流器的工作。綿陽警方透露,上述兩種產品都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不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其成分中也均不含黃金。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在5個月時間內,周某新以產品出口香港為由,向稅務部門申報出口退稅,共獲取了出口退稅款59萬余元,向稅務部門申報但尚未獲取的出口退稅款近100萬元。
? 幾名犯罪嫌疑人供述稱,他們購買41公斤實物黃金,唯一目的就是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騙取出口退稅。他們謊稱黃金是生產商品原料之一,以高成本獲取更大金額退稅。為了回籠資金,對他們沒有實際用處的黃金,都被快速賣出。
? 出乎預料的是,辦案民警在審理該案過程中,發現了另外一條重要線索:2020年9月至12月,周某新通過自己在深圳的科技公司,以向深圳另一家科技顏料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詹某堆)購買“金膏”為幌子,支付對方4%的“手續費”,從該顏料公司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380萬元,用于騙取出口退稅需要。
? 經查,2018年以來,詹某堆用購買黃金取得富余增值稅專用發票,先后與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山東等地一些不法企業勾結,在未發生真實交易情況下,虛開購買生產陶瓷、顏料所需“金膏、金水顏料”等商品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按票面金額收取4%至8%不等的“開票費”,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詹某堆共計為國內101家廠商和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900份,涉案金額高達4.7億元,從中獲利數千萬。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20期 周群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