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華
自從兒子考上復旦大學,我便成為親戚朋友眼中的“模范父母”,不斷有人向我討教育兒經。其實我并沒有什么高明的教育手段,我買了一堆育兒書,與孩子共同成長。經過多年學習,慢慢摸索出一些育兒方法。
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譬如擇菜、掃地、倒垃圾、疊衣服。兒子很喜歡和我一起做家務,這在他看來很有趣。
有一次,天氣非常炎熱,我帶著三歲的兒子上街買菜。我手里拎著菜籃子,沒有辦法抱著他,兒子的小臉被太陽曬得通紅,我鼓勵兒子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兒子一邊走一邊重復著這句話,在我的鼓勵下,自己走到了家。兒子就是這樣,從小就不怕困難,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讓他的成長之路獲益匪淺。
教育要趁早,愛孩子不能太滿,這是我養育孩子的一點小感悟。
兒子大概七八歲時,非常挑食,只挑自己愛吃的蔬菜,不喜歡吃的蔬菜一口不吃,我幫他夾到碗里,他就剩下,怎么勸說都沒用。最后,我指著他碗里的菜說:“甜甜,把這個菜吃了,吃出問題我搶救你。”兒子聽到我的話,仰起臉哈哈大笑,他一邊笑一邊說:“沒到那個程度。”然后高高興興地把菜吃了。
孩子乖乖配合,可能是我的幽默打消了孩子的抗拒心理,但其實是,我的幽默里透露著我堅決的態度。我覺得,父母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同時這份愛里要包含邊界和規矩,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也許這就是專家說的“溫柔而堅定的愛”吧。


兒子上小學時,有一次期末考試數學分數不及格,兒子情緒很糟,老師與我溝通,希望我多安慰兒子,同時督促兒子認真學習。我從學校回來以后,兒子顯得很緊張,怕我批評他。我問了兒子這樣一個問題:“兒子,媽媽最近減肥,給自己的目標是120斤,可是媽媽始終差5斤,你會因為我減肥不達標而不愛媽媽嗎?”兒子立馬說:“不會的媽媽,無論你多重,我都愛你。”我說:“媽媽愛你,也是這個道理,無論你考多少分,媽媽都愛你。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接著,我們一起把錯題重新做了一遍,認真復盤了所有錯題原因。
經過這件事情以后,兒子學習更加認真了。
要想孩子好好學習,父母要做好學習的榜樣。我每天下班以后,除了做家務,就是陪著兒子一起看書學習,一有機會,我就去參加各種學習類講座。晚上,一家人在燈下讀書學習,互不打擾。在這種情況下,兒子慢慢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整個初高中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