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昕 西安音樂學院
體育服務的目的即為滿足居民的體育要求和權利[1],而社區中的體育設施作為居民最容易接觸的設施,社區體育供給與居民需求不吻合及體育資源缺乏共享的現象依舊存在[2,3],在倡導全面健身的大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正在逐步增多。所以本文針對西安某地區中的12 個社區體育設施狀況對其居住市民進行了調查研究,探究社區中的體育設施建設和使用情況。
以西安市某地區中12 個社區為研究對象,每個社區隨機調查居民20 人,共回收240 份問卷。
1.問卷調查法
基于本研究內容及目的,咨詢多位專家、老師等,設計出《西安市某地區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和使用研究》調查問卷。以該問卷為基礎,向西安市某地區中12 個社區的居民發放問卷,以此問卷結果進行研究。
2.數學統計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核查,將不符合基本事實及邏輯的問卷結果刪除。利用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及繪圖。
從回收的240 份調查問卷中,刪除無效問卷5 份,得到235 份有效問卷。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分析研究。
在體育強國和全民健身號召下,人們對于體育相關的關注度逐漸升高,同樣對于體育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4,5]。而社區中的體育設施是居民最直接最方便的健身方式,也是體育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設施的普及和居民滿意度至關重要。
1.調查地區各類體育設施的普及狀況
各類體育設施普及狀況統計圖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日常健身器材是體育設施中占比最多的,其次分別為乒乓球場、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日常健身器材主要包括太極推揉器、三位轉腰器、上肢牽引器、仰臥起坐板、健身車、兩位蹬力器、高低單杠、蹺蹺板、腰部按摩器等。每一種健身器材都有相應的健身部位,可以進行手臂、腿部、腰腹部等部位的力量鍛煉,也可以鍛煉靈活性和放松肌肉等。能夠滿足居民日常的健身鍛煉要求,已經逐漸占據體育設施建設中的首位。

圖1 各類體育設施普及狀況統計圖
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在我國的普及程度較高,影響力范圍較廣,是國人最重視的體育運動之一。乒乓球場建設的普及率也說明乒乓球已經是居民健身的主力軍。籃球和羽毛球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歡,也已成了體育設施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社區居民滿意度
目前,各類體育設施的建設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小的變化,從圖2的居民滿意度統計圖可以看出,對體育設施的建設十分滿意的人群達到了約11.7%,滿意的人群達到了約36.5%,基本滿意的人群占到了約27.6%,而不滿意的人群只占到了約24.2%。總體來說,居民對于現有體育設施的建設是較為滿意的。

圖2 居民對現有設施滿意度統計圖
在大力發展體育建設的同時,居民的體驗感和滿意度也是需要進行考慮的因素之一。要著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全民健身的氛圍中達到參與感和幸福感的同時提升。
1.現有設施的使用情況
根據問卷結果得到各類體育運動的參與人數如圖3所示,調查中74.5%的居民表示自己平時會進行體育鍛煉,還有約四分之一人沒有意識到健身運動對身體和心理的重要性,幾乎不進行健身運動。在運動的人群中乒乓球的歡迎程度最高,約占到了鍛煉總人數的61.7%,也可以說明乒乓球場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而受到青少年喜愛的籃球約占到了50.2%,居于第二。而健身器材的主要使用人群為中老年人,使用率達到了約35.5%。

圖3 各類體育運動參與人數統計圖
在全民健身計劃的蓬勃發展中,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意識極大增強。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身體素質不斷提升。但從運動時間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多數人的運動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全民健身活動條例》中規定每天的活動時長為一個小時,所以在運動時長方面還有待加強。提升體育設施的使用率離不開體育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完善和體育賽事體系不斷健全,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深入人心和不斷繁榮,讓居民意識到體育鍛煉對個人、社會、甚至是國家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動體育活動在人民群眾中的持續發展。
2.現有設施的維護情況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現有體育設施的后期維護率僅達到了44.5%,超一半的設施在建成后就成了無人維護,損壞后無人修理的狀態。長期以來會對居民的健身運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在大力發展體育建設的同時也要提升設施的后期維護水平,豐富健身設施功能用途和服務供給,做到對已經建成交付設施的跟蹤服務和定期檢查,損壞的區域及時進行修理并且符合應對各類特殊情況下的要求,如應急、疏散等情況。
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是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的必然要求[6]。目前,需求占比最多的為廣場舞場地。近年來,深受中年人青睞的廣場舞運動憑借其簡單易學、參與度高等特點已經成了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一匹新的“黑馬”,在人際交往、強身健體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在開展這項運動的同時,它存在的爭奪鍛煉場地、音樂聲擾民等問題也逐漸顯露,所以要切實考慮到廣場舞運動者的實際需求,開辟出一定的場地供居民開展此項運動。
需求占比居第二位的為游泳池的建設。游泳作為人類的生存技能之一,在健身塑形、增加肺活量、提升精神狀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1919年清華大學就曾設立“不會游泳不能畢業、不能留洋”的校規,雖然后來因為多種原因未能執行此項規定,但從2017 級本科生開始,這項校規重新建立,新生在入學后會進行游泳測試,不會游泳的學生必須選修游泳課。除清華大學外還有不少高校將游泳列為了大學生必修課,由此可見人們對于游泳這項運動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大。但由于游泳池所需的運營成本較大,一般只在專業的健身館存在,因此不少居民希望能夠修建游泳池。
自2015年國家出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后,我國進入了足球改革的新時期。隨著各年齡段足球聯賽的舉辦,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展現出對足球這項運動的熱愛,并參與到足球這項運動中來。與此同時,場地少的問題顯得尤為棘手;“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人,從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到2016 里約奧運會逆轉塞爾維亞時隔12年再度登頂,排球一直作為國人的驕傲。同時也積極地推動著排球在民間的發展,而通過調查我們得知現有排球場地主要分布在學校中,除此之外很少有專門的場地供排球愛好者進行活動。所以足球場和排球場也在居民期望建設設施的前列。摸清體育設施建設的短板,進一步了解居民對體育設施建設的實際需求,才能更好地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增加體育在群眾生活中的占比。
通過對居民認為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有效措施進行整理統計得到的結果。其中占據首位的為“完善體育設施,合理利用場地”,統計有33.3%的居民選擇了這一選項,這說明場地問題還是廣大居民關心的頭等大事,政府應及時解決當下這一問題,通過全面盤活閑置土地、用好公益性質土地等政策[7]來保障體育設施的用地需求。有23.4%的居民選擇了“優化體育消費環境”,表明在市場化的今天仍有很多問題存在,需要通過創新體育消費的機制、政策、模式、產品等進一步建設良好的消費環境。
其中18.4%的居民選擇了“豐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自某足球俱樂部遷出后,廣大球迷缺少歸屬感,通過舉辦全民賽事可以激發群眾的體育熱情和體育精神。此外還有少數居民選擇了“校園場地節假日開放”和“提供針對性健身指導”,依舊說明了社區體育設施的有待完善和在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人們對健身運動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指導來保證達到更好的效果。
通過對西安某地區中12 個社區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得到了該地區現有體育設施的基本情況以及居民日常的使用情況,另外還調查統計了居民期望增加建設的體育設施情況和居民眼中的有效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舉措。主要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現有體育設施已經基本滿足居民需求,但還有待完善
日常健身器材、乒乓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在居民社區中的普及率已經很高,可以應對多數居民的日常健身需求并且超七成的居民對社區現有的體育設施表示了滿意,但還有少數居民表示不滿意。在全民健身持續推進的同時,人們對健身鍛煉的要求也日益增長,需要有更多的體育設施來滿足居民的要求。其中廣場舞場地、游泳池和足球場成了居民期望建設的體育設施的前三名。要加大體育設施建設的力度,為居民健身運動創造更方便更有利的條件。
2.建成設施的后期維護還有待加強
對于已經建成交付使用的體育設施,后期的維護率不到半成。設施的損壞對居民的正常健身活動會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健身運動的進行和全民健身的推進。所以在建設體育設施的同時也要考慮后期設施的維護問題,為居民營造良好的健身環境。
3.居民的健身運動時間稍有不足
雖然在全民健身運動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加入健身的行列中,但多數居民的健身時間在半小時內,達不到全民健身的規定。因此參與健身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還存在進步的空間。
4.完善體育設施,合理利用場地可有效促進全民健身的推進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居民心中認為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有效舉措占據第一位的即為完善體育設施,合理利用場地。提倡全民健身加大了體育設施的建設,而同時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也將對全民健身的推進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