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

在過去的幾周,“長沙LV專柜售假事件”被推上網絡熱搜,實體店售假非同小可,路易威登回應稱,其全球直營店銷售的產品均為正品,堅決否認原告指控,已申請再審并訴求糾正原審判決。案件引起熱議后,不少長沙市民前往羅小姐鑒定的機構進行檢驗。
LOUIS VUITTON這個法國的奢侈品牌進入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奢侈品牌TOP10這個頭銜已經十幾年了,是奢侈、高端、上流社會的代名詞,它始建于1854年,時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最時尚的品牌之一。而且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態勢更是越發迅猛。2021年,中國大陸個人奢侈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6%至4710億元,是疫情暴發前,2019年全年銷售額的兩倍多。
疫情之下,奢侈品集團在中國瘋狂吸金。LVMH集團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兩大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和愛馬仕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180億歐元(約1243.5億元人民幣)和27.7億歐元(約191.4億元人民幣),營收同比增長達29%和33%,日均收入達13.82億元和2.13億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過去一年有40%的歐美消費者在線上購買奢侈品,但奢侈品牌對電商“蛋糕”的態度不盡相同。LVMH集團在全年業績報告中則大概描述部分品牌的電商表現,并強調旗下品牌的重心依舊是線下市場,而勞力士、香奈兒等品牌至今仍堅持只在線下發售精品。
隨著奢侈品牌逐漸熟悉電商的規則,它們將把主動權收回到自己手里。伯恩斯坦全球奢侈品高級研究分析師盧卡·索爾卡在2月的報告中表示,中國等亞太市場官方電商銷售額占比較低,意味著品牌商的電商業務尚不如天貓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表現。

得物鑒定認為唯品會Gucci腰帶為假貨
奢侈品的造假和掉包羅生門事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究其原因,利益驅之。曾有售假犯罪嫌疑人介紹,越貴的包利潤越高,如愛馬仕包的利潤起碼要占一半,還有些包甚至有幾十倍上百倍的利潤。
內控無法管制,也因為利潤太高而無法抑制欲望。在奢侈品發展道路上,實際上一直有條暗黑產業鏈如影隨形。除奢侈品牌官網官微等渠道外,奢侈品牌非直營專賣店平均假貨率在20%~30%,代購店假貨率超過60%。
奢侈品售假其實是全球性毒瘤,受傷的品牌不僅僅是LV,包括Gucci、愛馬仕、Prada等幾乎所有奢侈品無一幸免。2020年法新社《衛報》曾報道,法國巴黎警方就曾破獲一起奢侈品專業制假案件。10名被告中,有7名是來自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的員工或前員工,甚至有在愛馬仕工作了幾十年的熟練皮革工人。
當然,即便是在歐美專柜購買奢侈品也并不保險,曾有一旅美女性游客在洛杉磯LV專賣店買到假貨,咨詢律師得到的回答是:“和大集團打官司,勝訴可能性太小”,之后向美國消費者投訴局(Better Business Bureau)寫信投訴,也沒有得到回復。有行業銷售人員指出,店員“調包”的行為時有發生,尤其是針對游客,同時專賣店進貨渠道也可能出現被“調包”的情況,在專賣店購物也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認真檢查,核對貨號,并問清楚退換貨詳情。
此外,一些奢侈品在亞洲地區實施的配貨政策,是導致造假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比如在中國的愛馬仕專賣店,如果想買一個愛馬仕包,不僅需要預訂,至少等1到2年的時間。不少消費者為了避免過多配貨,會選擇海外電商代購,這也讓不少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唯品會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252.4億元,同比下降11%
實體店的高成本運作讓無數奢侈品牌、零售商主動求變,積極發展線上業務。例如,美國著名連鎖百貨薩克斯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的母公司哈德遜灣集團將其電商業務Saks.com單獨拆分,因為“投資者現在不希望將錢投入到實體零售中”;瑞士知名奢侈品集團歷峰的創始人兼董事長Johann Rupert也表示電商將作為未來銷售的首要任務,希望能創建一個“中立”的平臺引領未來奢侈品零售業的方向。LV、愛馬仕等奢侈品牌也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電商渠道,阿里和京東等自帶流量的綜合性電商平臺也發力奢侈品板塊。
但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疑似破產的傳聞,把美好愿景拉回現實,不僅是寺庫深陷生存窘境,垂類奢侈品電商中的兩大巨頭Farfetch(發發奇)和Net-a-porter至今表現也并不十分樂觀。
回望過去幾年時光,國內奢侈品電商網站如尚品網、品聚網、尊享網、走秀網等悉數倒下。從電商平臺購買大額商品,信任問題繞不開,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花重金購買奢侈品,除了商品本身外,購物期間在店鋪享受到的高品質服務也是一種心理滿足。
在寺庫破產輿論風波中,寺庫被消費者詬病得最多的正是服務和體驗的不到位:要么下單后遲遲不發貨,要么申請退款后遲遲不到賬。對于單價本來就高企的奢侈品而言,不能好好解決庫存問題很可能會導致公司陷入資產重、毛利低的難題。
2020年進入中國的德國奢侈品電商Mytheresa,嘗試推出一種名為“策展平臺模式”(Curated Platform Model,簡稱CPM)的品牌合作方式,希望跳出舊有模式的框架。在該模式下,Mytheresa不從品牌方處批發購買商品,而是在倉庫中保留著精選供應商的商品。但最近幾個月以來,Mytheresa母公司——美國奢侈品百貨集團Neiman Marcus陷入破產危機,所以新的電商模式能否延續,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盡管聲稱貨源正品有保障,但實際上,假貨問題依舊是當下奢侈品電商難以逃脫的魔咒,如何徹底解決假貨問題將成為奢侈品電商必須要邁過的門檻。對此,業界分析,奢侈品電商應注意三方面:一是供應鏈要有保障,對產品質量須嚴格把控;二是價格優勢是否能長期持續;三是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復購率。
去年4月,唯品會銷售的Gucci腰帶被得物鑒定為假貨,引發了公眾對奢侈品電商售假的關注。雖然之后經調查核實,該批Gucci腰帶由唯品會在海外直采,已通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鑒定。但打臉的是,得物堅持認為鑒定沒有問題。Gucci方面更是模棱兩可,表示公司只保證在品牌直營、官方網站等官方渠道販售商品為真品,而在Gucci客服提供的線上、線下官方渠道中,唯品會并不在列。
唯品會剛剛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第一季度總體上延續了近期季度用戶、GMV、營收全部掉頭向下的趨勢,且越演越烈。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252.4億元,同比下降11%,經營收入為13 億元人民幣,2022年第一季度歸屬于唯品會股東的凈利潤為11億元人民幣(1.72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15億元人民幣。
其實奢侈品鑒定標準第三方誰說了算,一直是空白區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奢侈品電商平臺售假的投訴多達百條,真假難辨讓主打“正品保障”“價格親民”的奢侈品電商使人很難愛起來,奢侈品電商該如何破解假貨“魔咒”尚無答案。143CF015-1132-4027-B692-39B7BBD916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