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189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是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成名作。在這部小說中,威爾斯奠定了時空旅行類科幻作品的兩大基準:一是依靠科技手段進行時間旅行;二是必須要對時空旅行的科學原理進行解釋。在《時間機器》中,威爾斯依據牛頓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把時間解釋為一個除了長、寬、高以外,空間的第四維度,并以此為依據創造出了“時間機器”這一概念。
1949年,美國通俗小說家弗雷德里克·布朗創作了科幻小說《瘋狂的宇宙》。在小說中,人類第一艘登月飛船在發射過程中因故障墜毀。科幻雜志《宇宙奇觀》的編輯基斯溫頓恰巧就在飛船墜毀地附近。由于飛船上安裝的巴頓式電位差發生器,在墜毀過程中釋放出強電流引發爆炸,導致溫頓被傳送到另一個平行宇宙中。在這個宇宙中,地球人早已掌握了一種空間跳躍式宇航法,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往返于各個星球。
《瘋狂的宇宙》中關于平行宇宙的設定,可以看作時間旅行題材的一種變體。所謂平行宇宙也就是不再把時間線看作一維的,而是可以存在無數條時間線。如果你跨越時間線去干擾過去,影響的也只是你干擾過的那條時間線,不會對你所在的時間線造成任何影響。即便你也在這條時間線中遇到了自己,那個人其實也并不是你。
在以此為基準創作的科幻作品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就是美國著名科幻電影《終結者》系列。影片講述了在并不遙遠的未來,一個名為“天網”的人工智能程序突然有了自我意識,并通過入侵各國的國防網絡,獲取核導彈的發射密鑰。隨后,“天網”便向全人類發起了末日襲擊。在這場浩劫中,幸存下來的人類也遭到了“天網”所制造的“終結者”機器人的追殺。直到康納成為人類反抗軍的領袖,才終于帶領人類在對抗機器人的戰斗中走向勝利。為了從根本上鏟除人類反抗軍的威脅,“天網”制造出了時間機器,并將一個T-800型機器人送回過去,意圖在康納出生之前殺死他的母親莎拉。康納在得知了“天網”的陰謀后,率軍奪取了時間機器,并將自己最信任的副官雷斯也送回過去,保護自己的母親。于是,在1984年,尚未懷孕的莎拉遭到了T-800的襲擊,雷斯不得不帶著莎拉一路逃亡。最終,在雷斯自我犧牲后,T-800終于被消滅。但也正是因為人類科學家從T-800的殘骸上獲取了超越那個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才讓“天網”的誕生成為可能。由此,過去、現在與未來終于串聯成了一條直線。
本期刊出的兩篇作品,都是跨時空類型的科幻作品。《月塵與云雀》節選自彭柳蓉的科幻中篇小說《發光的塵埃》,小說講述了不同時空中,男女主角相互交疊的命運,構思精妙。代瑞晗同學的《空間站新移民》,則通過描繪一個灰暗的未來世界,主人公回到祖父年輕時期,在祖父的日常工作中得到關于人類命運的啟示。

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霍金(1942-2018)是繼愛因斯坦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也對時間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為了驗證時間旅行的可行性,他設計了一個精巧的實驗: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美食,款待時間旅行者,但他的邀請卻是在這場宴會的一天以后才發出的。也就是說,只有真正的時間旅行者才會來參加霍金的宴會。但最終,沒有人出現在霍金的宴會上。那么這是否就能證明時間旅行者根本不存在呢?至少霍金不這么認為,他認為,時間旅行者或許已經來過,但未必就在他所處的這個時空之中。
其實,霍金的想法也只是一個科學假說,因為時間旅行已經超出了當今人類物理學所能解釋的范疇。或許,人類需要一場新的物理學革命,才能真正破解這個世紀難題吧。
(責任編輯/黃盈盈 美術編輯/周游)

科幻作品中穿越時空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