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
材料一:一則題為“學醫7年,碩士棄博賣面包!爸媽懵了:初中畢業就夠了”的新聞在網上熱傳。主人公曾就讀于某名牌大學醫學專業,經過7年的本碩連讀,最終選擇放棄出國讀博的機會,開了一家面包店。當被記者問道“為什么一定要當面包師”時,他回答:“我也沒說一定要當面包師,只是想做一件自己覺得有趣的事。就這么簡單。”
材料二:邵書琴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中的一員,從南方來到了離家數千里的西北邊疆托云牧場。一年的服務期滿后,她申請留在托云牧場,與托云牧場共成長。她認為這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事。
班級計劃舉行關于“人生價值”的演講比賽,請結合材料內容,以高中生的身份寫一篇演講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題目解析
本題是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同學們就“班級舉行的關于‘人生價值’的演講比賽寫一篇演講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所給的兩則材料分別為:“棄醫從事面包行業的醫學碩士”和“留在邊疆支教的廈大研究生”。審題時要注意把握新聞材料的中心,注意要“以高中生的身份”,思考當代青年在擇業時應體現的“人生價值”。寫作中要深入結合對當下人生觀的思考進行論述和分析材料,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原文在線
精致的利己主義
(標題為名詞性短語,沒有凸顯出議論文觀點要明晰的特征,沒有直接體現“人生價值”的選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精致的利己主義”。
碩士放棄出國讀博的機會而選擇開面包店,這件事讓我想起高考狀元、名校才女放棄成為工程師的機會而選擇做游戲主播。他們的行為對比廈門大學研究生邵書琴申請留在托云牧場支教的行為,讓我想起了一個詞——“精致的利己主義”。(概述材料,引出關鍵概念“精致的利己主義”,但是沒有闡明與文題“人生價值”的關聯。故主觀點需要修改。)
棄博賣面包,并不是正確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因為這是對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
眾所周知,老師、律師、醫生這三種職業對專業的要求非常高,法學院和醫學院更是出了名的難考,這位主人公能考上名牌大學的醫學專業,足以說明他是一個人才;他能本碩連讀7年,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努力的人。國家為了這樣的人才傾斜教育資源無可厚非,但令人難過的是,這種傾斜并沒有讓他體現自身價值,對社會做出相應的回報。如果只把“賣面包”作為自己感興趣的事,那他似乎并沒有必要占著名校資源本碩連讀醫學專業!擁有著“天之驕子”的優厚資源,卻不珍惜這種機會,這是在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
(第一個分論點從“浪費國家教育資源”的角度,去分析“棄博賣面包”不是“人生價值”的選擇,論證角度準確,但語言顯得口語化。)
棄博賣面包,并不是正確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因為這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這位學醫的主人公,在本碩連讀的7年時間里不知占用了多少教育資源,最終卻放棄從醫。這是對自我人生價值定位的偏頗,更是對社會責任擔當的忽視。一般情況下,醫學系的學生畢業后成為了醫生,給廣大患者帶來福音,承擔起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但棄博賣面包,卻忽視了這種責任!是的,他可以說自己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但這完全就是一種明晃晃的“利己主義”,也是一種責任心缺失的體現,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起責任。(第二個分論點從“社會責任感的缺失”的角度入手,繼續深挖原因,值得肯定。但論證過程中若能與“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邵書琴”的事例作對比分析,則效果更佳。)
棄博賣面包,并不是正確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因為這會使社會風氣惡化。
這樣的事件一經宣揚,極有可能會引起社會風氣的惡化,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件事被曝光以后,其他的人看到會想,“他可以這樣,我為什么不可以”?這就會導致社會風氣的惡化,導致出現越來越多的利己主義者,他們享受著最好的教育資源,在選擇職業時卻只想著自己,這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本文的主體部分運用“并列式”結構,從三方面論述“棄博賣面包,并不是正確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在形式上已是陳舊的議論文格式,而忽視了演講稿的文體要求。)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青年一代應承擔起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結尾重申觀點,但又忽略了演講稿的對象意識。)
升格建議
這篇作文作為演講稿,標題的表述沒有體現題目關于“人生價值”的內容要求,故需要修改。整篇作文在形式上除了開頭的稱呼,主體部分其實就是一篇中規中矩的議論文,而且,文中也沒有注意與演講對象的互動。所以,在完成一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時,要注意改變議論文死板、陳舊的形式,符合任務要求。
化蝶之作
達則兼濟天下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達則兼濟天下”。
碩士放棄出國讀博的機會而選擇開面包店,廈門大學研究生邵書琴申請留在托云牧場支教,這兩件事帶給我的思考是:青年應去追求心中覺得有趣的、舒適的人生;還是應心懷世界,為自己、也為這個社會的美好而奮斗,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我想,人生應如孟子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誠然,兩位研究生或追求有趣的、舒適的人生,或心懷邊疆,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兩種不同的選擇,都源自選擇者心中的價值追求。無論他們選擇怎樣的人生道路,只要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那么,他們的人生價值都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得到了實現。我們不能評價誰的人生“有”或“沒有”價值。
然而我覺得,“人盡其才”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價值,帶給更多的人健康或知識,那一定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棄博賣面包”事件的主人公之所以會引發熱議,關鍵是因為他不僅浪費了自己所學的知識,更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一位本碩連讀7年的醫學系研究生,擁有著多少令人羨慕 的優厚的教育資源?而他卻不珍惜這種機會,輕描淡寫一句“我也沒說一定要當面包師,只是想做一件自己覺得有趣的事。就這么簡單”。如果只是想去做一件“有趣”的事,那么完全沒有必要上名牌大學本碩連讀7年醫學專業!早早地去上烘焙類專業學校,豈不是更好?
再則,棄博賣面包,并不是正確的“人生價值”的選擇,更是因為這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馬克思在《青年人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醫學系的畢業生本可以成為醫生,給廣大患者帶來福音,承擔起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但棄博賣面包,卻忽視了這種責任!是的,他可以說自己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但這完全就是一種明晃晃的“利己主義”,更是一種責任心缺失的體現。
反觀廈門大學研究生邵書琴申請留在托云牧場支教,她心懷邊疆,做了人生最有價值的事。就如馬克思所言:“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學家、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以邵書琴為代表的研究生支教團用自身力量影響更多的孩子們,通過知識去改變他們的命運,給偏遠地區帶去閃閃發光的希望。這便是人生價值的最大化體現!
所以我認為,當我們有能力時,我們應為這個世界的美好而奮斗,“達則兼濟天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浙江省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指導老師:吳燕)
升格總結
作文以孟子名言為標題,形式新穎,吸引讀者。行文邏輯清晰,思維縝密,打破平行結構形式,從現象層面、原因層面、方法層面等逐一剖析,層層深入。名言引用緊扣主旨。本文作為演講稿,特別注意與演講對象互動;注意突出臨場感與共情性,感染力與互動性;注意首尾呼應,起到了強化演講主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