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遠 劉小丹 蘇洋洋
1.新疆政法學院,新疆 圖木舒克 843900;
2.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我國是體育大國,每年退役的運動員就有好幾千人,改革開放40年,我國現在的退役運動員基數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很好地解決退役運動員的就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經濟制度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部門推薦、運動員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雖然已經有很多文獻對于退役運動員的安置、自主擇業等政策從管理學、行為學、心理學等很多層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但是本文從一個新的理論視角即偏好的視角來探討退役運動員的就業促進制度,期望為解決退役運動員就業作出更有效的理論框架和政策指導。
從經濟學的就業理論來說,資源配置最直接的實現形式就是就業,然而研究資源配置,對于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是我們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現在的就業體制下,最為突出的主要包括在三個方面:就業選擇、政府調控、市場規制。退役運動員的就業選擇:是退役運動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相互選擇。從行為經濟學上來講,選擇偏好是影響主體選擇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退役運動員與用人單位之間選擇偏好相互作用的過程。
偏好就是愛好或喜歡的意思。所謂理性偏好,即序數效用論者將偏好進行了假定和排序,主要包括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傳遞性和偏好的非飽和性。制度無非就是約束和規范個人行為的各種規則和約束,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規則。這個概念是通過研究制度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及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來的。機會成本簡單來講就是一種資源只能用于一個方面所放棄的另一方面所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從目前國內外對制度變遷的研究來看,制度安排必須適應個人的偏好,必須能夠規范個人的選擇行為。
2.2.1 計劃經濟時期退役運動員就業(1949-1985)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體育剛開始發展,運動員的鍛煉和退役等問題都是由國家負責的,即“統包統分”模式。這種就業制度和我國的經濟制度以及與當時的國情也是相適應的。例如,在1962年——1965年國家體委對傷病運動員的就業安置和對退役運動員“負責到底”的就業制度。對國家和人才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科學合理的制度主要體現在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即主要包括國家的需要、用人單位的需要、個人的需要。發現其并沒有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首先,大部分人都不會去考慮退役之后的工作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自身其他的創造性,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任何進入社會的競爭意識;其次是破壞了用人單位人才機制的整體性。這種機制造成了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低下,造成嚴重的人才浪費。
2.2.2 體制轉軌時期退役運動員就業(1986-2001)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就業政策逐漸由“供需見面”轉向“雙向選擇”的就業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運動員和企業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即“雙贏”,在這種政策下它不僅僅適應和促進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提高了人才資源的配置效率。但是也出現退役即事業,很多人不會再選擇體育這條路。
2.2.3 現階段退役運動員就業(2001年至今)
關于2002 年制定的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和經濟補償辦法針對性的解決了部分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問題。這個過程主要是以市場運行為基礎,通過自主擇業、繼續教育和創業等方式去選擇,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人生追求。在自主擇業的政策指導下,人的主觀能動性被放在了首位,雖然從片面上看是削弱了國家的主導地位,但其實不然,這只是表現形式的變化而已。對于退役運動員的就業政策一直都在推陳出新,還是存在了就業政策數量少、不完善等問題。其次就是公平性的缺失,導致運動員退役后就業的不同流向,即向上流動、水平流動和向下流動。
(1)“統包統分”政策下的退役運動員就業偏好.其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整個社會的單位性質比較單一,“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決定了那一時期的退役運動員講究奉獻、服從國家分配的就業偏好。在當時的體制下,國家的需要大于一切,對于運動員本人和用人單位來說服于大局是是首選。 (2)“自主擇業”政策下的退役運動員就業偏好。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他們的就業偏好特征:一退役后的職業價值觀念正在趨向于自主化;二就是運動員對于職業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三就是運動員對于職業價值的取向多元化;四最終選擇往往是自我利益;五就是退役職業期望目標的理想化。
馬克思關于制度變遷的問題曾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由此從根本上說明了就業變遷的動因。所以,人們的選擇就是它變遷的動力。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主體以及偏好的變化來看退役運動員的就業變化。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是人力資本的投資主體。在這種條件下,退役運動員不但不能根據自己的偏好來自主的選擇職業,也不能隨意通過自己的人力資本來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展以及深入,主體發生了變化,最開始的“統包統分”開始轉軌“雙向選擇”,這是一種必然。其次,從流動性收益偏好的變化來看就業變遷。所謂的流動性收益偏好就是說勞動力的流動所帶來的收益比較。但是在計劃體制中即使自己有能力,工資方面也是固定的,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樣的機制不僅降低人力資源的配置,還會降低勞動效率。再次,從降低交易成本的偏好來看待就業變遷。運動員這個稀缺資源它由國家統一分配,因此其交易成本是非常大的。還有的退役運動員由于服從國家的安排而放棄了一些機會,是有機會成本的。最后就是從供求自由選擇的偏好來看待就業的變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退役運動員就業滿足了他們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供需平衡,提高了社會的資源配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