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澤遠 侯世倫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91
“健康中國2030” 會議提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重要標志。腰背痛是影響人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其病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無論是在診斷還是在治療上都存在相當的難度。腰背痛的流行病學研究有助于確定其流行特點及影響因素,從而有效地指導腰背痛的治療與預防,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國內目前針對非特異性腰痛的治療方法種類繁多,但是應用DNS技術的并不多,所以希望研究這種技術對非專業運動員進行一次性干預對非特異性腰痛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無長期運動訓練經歷人群中的非特異性腰痛患者在接受了一次性干預后(DNS技術)后的反應,是否減輕疼痛,是否有效緩解生活中的不適。并使用Oswestry問卷以及VAS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得到患者主觀的效果反饋。通過這些測試證明DNS技術能夠緩解無長期運動訓練經歷的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的癥狀。證明這種技術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趨于正常。
(1)腰痛持續時間:對受試者的腰痛持續時間做出12周以上的選材要求是因為受試者需要有著穩定的而較為長期的體驗,而不是因為一次短期的扭傷造成的疼痛,應該以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為受試者。所以在選材時,我們希望受試者能夠將腰痛期間的變化情況盡量詳細的告知我,方便更加準確的選擇非特異性腰痛的受試者參與本研究。(2)年齡:在選材時對受試者年齡范圍做出規定,上線是因為年齡更大的受試者平均身體健康程度會有所下降,在實驗中不僅需要受試者有能力完成干預訓練,也需要受試者有更完善的行為能力;制定出下限是由于我們需要受試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能力負責,不會影響日常的教育活動,有更好的理解能力,配合研究進程。(3)BMI:在本實驗中,為了使干預訓練有更好的效果,將受試者的BMI控制在30以下首先是為了使受試者有著更好的活動能力,不會因肥胖導致動作無法準確的完成,或因肥胖導致以下疾病危險度增加從而對實驗造成相應的風險:冠心病、高血壓、骨關節炎和痛風等;某些生殖系統和胃腸道的腫瘤例如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以及多囊卵巢綜合癥、不育等疾病。排除以上可能的原因導致腰痛。平穩的度過一個干預訓練的過程。
2.1.1 受試者納入標準
(1)腰痛(12肋骨下緣至臀橫紋)并持續12周以上;(2)BMI指數小于30;(3)年齡18歲至45歲之間;(4)雙側俯臥位屈髖角度可達90度(屈膝狀態下);(5) 腰椎前屈過程中出現不良動作模式。出現以下一種不良動作模式即為陽性,無則為陰性:前屈不穩:在前屈過程中,軀干突然的加速或減速,或出現非矢狀面的運動; Gower征:從屈曲位歸位時,用手推大腿或其它支持面以輔助伸直動作; 腰椎骨盆節律異常:從屈曲位歸位時,先屈膝并前移骨盆;動作過程中出現痛弧:在腰椎前屈過程或從屈曲位至直立狀態時,在某一特定點(或范圍);
2.1.2 受試者排除標準
(1)有特異性病理解剖學原因(如腰椎滑脫、椎骨骨折、腰椎間盤突出等);(2)有嚴重的脊柱神經病損(排尿困難、腿部麻木感、雙腳不穩);(3)有脊柱手術史;(4)潛在惡性疾病、惡性傳染??;(5)嚴重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6)沒有進行過DNS技術的訓練;(7)進行過多年專業運動訓練。
2.1.3 受試者基本信息
N 年齡(Y) 身高(cm) 體重(kg) BMI 病程(Y)8 29.75±9.35 172.13±7.94 64.93±15.29 21.61±3.35 1.05±0.83
本次實驗用DNS(動態神經穩定技術)對8名無專業運動訓練經歷的普通受試者進行一次性中的仰臥呼吸訓練和仰臥功能訓練,干預前需要8名受試者進行快走(8分鐘,6km/h)熱身活動,休息2兩分鐘后開始進行干預訓練。每組練習中間間歇1分鐘,在兩種訓練間休息兩分鐘,待心率恢復至120次以下在開始下一部分的實驗。
2.2.1 DNS 仰臥呼吸訓練
患者仰臥,用臀肌上部分支撐身體,伸直整個脊柱,肩帶放松,頭部通過項線支撐,增大腹內壓,使腰椎緊貼于床面,胸部處于中立位,髖部處在功能對軸的位置上,屈曲90度并輕微外旋。第一部分練習:保持住這個姿勢,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這對受試者來說是很有效的練習。指導受試者向腹股溝區域吸氣,保持胸部中立位,不要弓背,用力吸氣于腹部。每組呼吸12次,重復兩組。第二部分練習:撤掉瑞士球,重復以上訓練,每組呼吸12次,坐一組。第三部分練習:使用彈力帶固定于腳踝,像足底和天花半方向施加拉力,各一組,每組呼吸12次。
圖1 嬰兒3個月時的動作模式
2.2.2 DNS 仰臥功能訓練
患者仰臥,用臀肌上部分支撐身體,伸直整個脊柱,肩帶前伸,屈曲90度與治療床垂直,頭部通過項線支撐,保持胸椎、腰椎的直立,胸部處于中立位,使腰椎緊貼于床面,髖關節、膝關節屈曲90度,髖部處于功能對軸位置上,并輕微外旋。將瑞士球置于受試者四肢中間并要求其夾緊使球保持靜止。第一組訓練:實驗者以較低的頻率不斷無規律地對受試者4肢施加干擾,推、拉、轉動等,進行兩分鐘的練習。第二組訓練:實驗者以較高的頻率不斷無規律地對受試者4肢施加干擾,方法同第一組,進行兩分鐘的練習。
使用Excel2010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結果中各指標以Mean±SD表示。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干預前后的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
實驗前受試者VAS得分為4.63±1.06,試驗后得分為2.50±1.20,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實驗前后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前受試者Oswestry得分為0.64±0.10,試驗后得分為0.55±0.13,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實驗前后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從干預前及干預后的VAS數據結果中分析,發現干預前VAS平均得分4.63±1.06(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干預后平均得分下降至2.38±1.20(p<0.01),平均下降2.25在患者的主觀疼痛感覺上確實得到了不錯的效果,已經從一個能力區間的高限將至底限。其中4號受試者的VAS得分表示他在此次干預后明顯感到疼痛的消失。因為此問卷是在干預完成后即刻做得,從此發現DNS技術(動態神經穩定技術)對非特異性腰痛的即時治療效果良好。
從干預前及干預后的Oswestry問卷數據結果中分析,發現干預前Oswestry問卷平均得分0.64±0.10,這意味著受試者在勾選問題時都要在疼痛或功能受限程度的6級分級中達到四級以上(一級為最差),8名受試者的非特異性腰痛的癥狀對生活造成的影響較大,無法按照正常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目標高質量的生活。但在干預訓練進行后,8位受試者的Oswestry問卷平均得分有了明顯的下降,降至0.55±0.13(p<0.01),這意味著受試者在干預后的問卷中勾選問題時大多數集中在了三級,相比干預前對生活質量的感受提高了一個水平。意味著8位受試者的平均疼痛程度已經由,“明顯的痛(相當嚴重)”轉變為“較明顯的痛(中度)”;生活自理能力也由“多數日?;顒涌勺岳?,有的需他人幫助”轉變為“日常生活雖能自理,由于活動時腰背或腿痛加重,以致動作小心、緩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發現干預前Oswestry問卷平均得分0.64±0.10,這意味著受試者在勾選問題時都要在疼痛或功能受限程度的6級分級中達到四級以上,這與前面VAS干預前平均得分顯示的4.63±1.06(中度疼痛,影響工作,不過分影響生活)分有相同的意義,在干預后VAS得分2.50±1.20,已經處于輕度疼痛的范圍,而Oswestry問卷得分降至0.55±0.13(p均<0.01),也在相對VAS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說明兩份問卷可以相互參照,有效性可以相對保證。
人體在站位或者坐位時,腰背部肌肉是維持人體上身直立的主要肌肉,同時起到保持腰椎動態平衡的重要作用。DNS的訓練非常注重動作質量,通過合理的呼吸模式,支撐方式和肌肉協調激活的作用使關節達到共軸。嬰兒在仰臥位時,膈肌和盆底肌的共軸為吸氣時腹腔產生腹內壓提供基礎。良好的腹內壓與腹壁肌肉的協同工作讓四肢在產生動作前先穩定住脊柱,胸腔和骨盆。也就是說:核心更穩定,四肢才能更靈活。正因為核心穩定的最初來源是正確的呼吸模式,這使我們在訓練前進行與呼吸相關的測試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此處我們采用了DNS仰臥呼吸訓練。核心穩定性日益受到運動醫學專家的重視,核心穩定性是保持腰椎和骨盆穩定的肌肉控制、控制脊柱彎曲的能力,以及脊柱在受到干擾后恢復的平衡能力,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并協調上下肢的發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脊柱穩定性的維持有賴于三個子系統:(1)被動系統:韌帶、關節囊、關節面形狀以及肌纖維的被動張力;(2)主動系統:肌肉收縮;(3)神經系統:肌肉收縮訓練以及強度。所有的這三個子系統在人體做不同的功能活動和活動中為腰椎提供最適負荷以維持核心穩定性。其中我們針對肌肉進行相應的激活,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減緩腰痛和功能受限。
在本實驗的前后我們采用了主觀問卷的形式來得到干預效果的反饋,并分析干預效果。其中無法忽視的是不同年齡,不同病程的受試者對問卷的反應程度不同,問卷的信度無法使沒位受試者有統一的標準。另外,在干預過后填寫Oswestry問卷,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休息,工作條件下,可能對問卷結果的可信度有一定的影響。 由上可見, DNS(動態神經穩定技術)中的仰臥呼吸訓練和仰臥功能訓練對于緩解非特異性腰痛的疼痛、恢復其功能是有效的。
DNS(動態神經穩定技術)中的仰臥呼吸訓練和仰臥功能訓練對于緩解非特異性腰痛的疼痛、恢復其功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