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插畫人物長相丑陋、引人不適一事引發廣泛關注。人教社在教材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我們不禁要問:問題插畫的背后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簡稱“人教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插畫人物長相丑陋、引人不適一事引發廣泛關注。對于這場輿論風波,人教社回應稱已著手重新繪制有關冊次數學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圖,并將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員表示,責成人教社立即整改,確保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
在紙質書籍艱難度日的今天,人教社在教材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基于此,我們不禁要問:問題插畫的背后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插畫中的人物嘴歪眼斜、吐著舌頭,引人不適
近日,一名細心的網友發現,新版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插圖畫風極其詭異,畫中每個孩子的長相都是眼距非常寬,眉眼的距離也非常寬,而且嘴歪眼斜,一丁點兒的眉毛耷拉著,看起來神態怪異,毫無美感,給人一種強烈的不適感。仔細翻看課本,里面的內容更令人大跌眼鏡。比如,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眼神縹緲地看著 “鏡頭”,吐著舌頭擺出了經典剪刀手。
據悉,此次問題插圖的設計方為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然而,據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并無工商登記信息。
中國裁判文書網前不久公布的一份判決書顯示,人教社與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的委托設計制作合同,實質上是與吳勇本人簽訂的。
問題插畫的存在,有多重原因
據一名多年從事編輯出版的業內人士表示,教材或圖書的出版要經過出版社內部三審三校,終審特別要把關整體風格以及安全問題。而人教社的這套問題插畫之所以多年存在不曾發現,可能有多重原因。例如,一些出版社面臨盡快出書的壓力,編輯審核工作不夠細致,或是對插畫審核把關認知不足,缺乏責任心。
一名教材編輯介紹,編寫教材往往時間緊、任務重,由于開學時間是固定的,教材往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送審,所以在規定時間之前必須完成圖書出版的全部流程。而圖片一般是出版社請插畫師去繪圖,繪畫進度不好掌控。有時候圖片完成時書本已經過三審,再配到書本里,沒有經過完整的三審三校,容易出錯。
此外,中國當代作家鄭淵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自己對人教版教材一直存在看法,“不僅是插圖的問題,也不僅是數學教材”。鄭淵潔說,由于經常翻看孫女的教科書,他注意到這套書中的主編,在主編人教版語文課本的時候,把自己的作品放了進去,“他本身也是一個作家。我覺得這就沒有底線了,相當于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
在鄭淵潔看來,嚴肅的小學教材會出現這種插圖并不奇怪,“因為選來選去,都是在主編的朋友圈里選”。
專家認為,教材的編寫與修訂目前更多是一種內部質量把關,應當適時建立開放的機制,將公眾意見與專家意見有機結合起來。
我們為什么懷念老教材插畫
小學教材“丑”插畫引發廣泛爭議,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老教材插畫的懷念。
我們對老教材里的很多插畫記憶猶新,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中少年們臉上洋溢的幸福和希望,《飛奪瀘定橋》中勇士們沖到江對岸橋頭前的震撼瞬間,《少年閏土》中月下刺猹的勇敢少年,《背影》中父親佝僂的背影和深沉的愛……
回過頭來看,老教材的插畫是真的好,好在很美。它們色彩明快、形象生動,引導青少年感受美、理解美、熱愛美、創造美,是潤物細無聲的審美教育。
老教材的插畫,好在有精氣神。老教材的人物插畫雖然畫風有所不同,但共同點是:他們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朝氣,讓人覺得明天更美好、未來值得期待,能夠給人以信心,燃起我們的斗志。
用美學家潘知常的話說,“我們看到愚公移山、閏土、駿馬、老虎,都能夠立即為它們所體現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感動”。
因為此次人教版教材插畫的爭議,很多80后、90后恍然發現,原來老教材的插畫,在不知不覺間塑造了他們對美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他們感恩老教材帶來的美的饋贈,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教材的重要性——不要以為教材的插畫只是普通的美丑問題,更是重要的審美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
在編寫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教科書時,擔任人教社社長和總編輯的葉圣陶對課文的審閱和修改精益求精,大到每一篇選文,小到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慎之又慎。因為,課本是孩子們一輩子學習語文的依據。
此次風波給出版部門敲響了警鐘:教材編寫是一項國家戰略工程,教材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必須提高教材編寫的政治站位。
(《新民周刊》《時代郵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