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68天、21個國家、55次起降、41000公里航程……“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虛擬場景,而是張博真實的人生記錄。他說:“人生就是用來突破的。”
環球飛行不同于普通飛行,必須使用同一架飛機,飛行距離超過南、北回歸線的長度(36787.6公里),并由同一位飛行員完成整個航程。
57歲、68天、21個國家、55次起降、41000公里航程……“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虛擬場景,而是張博真實的人生記錄,也是他作為華人第二次進行的世界環球飛行壯舉。他說:“人生就是用來突破的。”
近日,《環球扶搖九萬里——我的68天飛行手記》(本刊有售,搶鮮價88元)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環球飛行第一人”張博透露,第三次環球飛行出發在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張博的第一次環球飛行始于2016年8月的北京首都機場,那時他已經54歲。張博出生于北京,成長于西北,后去美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并成為企業家。52歲時他考取了飛行駕照,54歲時開創了中國人首次環球飛行的先河。飛行歷時49天,長度40818公里,途經23個國家,起降44次。
2019年4月,57歲的張博從美國芝加哥出發,開始第二次環球飛行,68天后回到起點芝加哥,完成了此次環飛。
張博這次用于環球飛行的飛機,是他私人購買的鉆石DA42(約1000萬元人民幣),他常戲稱它為小白。
離起飛不到20個小時,張博和伙伴李湘宏博士在芝加哥南郊的路易斯機場給小白例行檢查時突然發現,飛機右邊的一片螺旋槳有明顯的裂痕。頃刻間,張博的腦袋像裂開了似的。他們都明白,螺旋槳是一架飛機的靈魂部件,不解決是絕對不能飛的。
張博致電距離最近的飛機制造廠咨詢更換螺旋槳,雖然航程只有2個小時,但若是把螺旋槳運過來需要一周的時間,來不及。他請專家來維修,但專家看了表示,除了換螺旋槳別無他法。最終,他們決定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去附近的工具店買來專用膠水,曾親手建造過一架私人飛機的李湘宏動手修補,張博在旁邊配合。兩人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
雖然表面上看,螺旋槳修補得很好,但是張博幾乎徹夜未眠,一直在想:萬一這樣的修補無法承受氣流和高速旋轉的考驗,螺旋槳的裂紋擴大了怎么辦?萬一右側的螺旋槳承受不了劇烈抖動劈裂了怎么辦……
第二天一早,在對螺旋槳進行了第二次調整后,張博還是決定起飛。起飛后,飛行倒是很平穩,螺旋槳沒有出現問題。沒想到準備降落時,起落架又出了幺蛾子——指示燈不亮了。
起落架如果出現故障,著陸會遇到險情。張博立刻取消降落程序,改為復飛,同時聯系塔臺要求低空通場,由地面人員幫助目視確認起落架的情況。還好,塔臺最終確認起落架正常,小白順利降落。
驚魂迫降小山溝
穿越格陵蘭島是環飛上半場的一個關鍵點。按照原計劃,小白在格陵蘭島東部的康克魯斯瓦格機場加滿油后,應該有足夠的燃料飛抵冰島的雷克雅未克機場。然而,起飛后不久,飛機便遇到了厚云層及強氣流,飛抵北大西洋原本只需要2個小時的航程,張博卻花了4個多小時才勉強飛到大西洋邊上,離目的地雷克雅未克機場甚遠。
張博看著急劇減少的油表,明白根本不可能完成飛行計劃。一旦油料耗盡墜入北大西洋,就生死兩茫茫了。張博決定立刻啟用備降方案,準備掉頭飛往格陵蘭島的庫魯蘇克機場加油。但另一個問題是,庫魯蘇克是一個小機場,還有15分鐘就關閉了,必須跟機場塔臺聯系。張博又趕緊聯系機場塔臺,得到了同意接收的答復。他這才掉頭全速趕往庫魯蘇克機場。
庫魯蘇克機場在偏僻的山溝里,四周雪山環抱,且當時狂風咆哮,燃料告急。各種限制之下,小白需要在短時間內下降13000英尺的高度,這對飛行員的駕駛技巧和心理素質要求極高。就這樣,張博深吸一口氣,回憶著之前無數次的訓練和預演,開始操作緊急下降程序。
當小白朝著機場的方向,幾乎是從高空俯沖下來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失重感讓同伴大聲驚呼。飛機貼著山尖穿梭,對著機場唯一一條跑道沖過去。由于飛機過速未能成功,張博趕緊用力將已經沖向對面山腰的小白急急拉了起來。
最終,經過重新計算適合降落的距離與高度,張博駕駛小白繞著機場轉了一圈后,在劇烈的顛簸中,卷著跑道上的泥沙、雪水,成功降落。
加滿油后,由于機場周邊冰天雪地且荒無人煙,無法過夜,張博決定馬上起飛,夜航冰島。沒想到這個機場降落難,起飛更難,一旦操作失誤,便會撞上對面的雪山。還好,張博做到了,他駕駛著小白,載著伙伴,呼嘯升空。
第三次環飛出發在即
夢想永無止境。張博不滿足于已經完成的兩次環飛,正在籌劃第三次環球飛行。相比前兩次,第三次環飛的特色是:5架飛機編隊,飛機型號不同,駕駛員均為華裔。
張博說,第三次環飛,他要創造兩項世界紀錄:一是編隊環球飛行世界紀錄;二是他本人是唯一一個飛過若干次的飛行員。
環飛本來就難,編隊環飛更難。
張博說:“1924年,美國陸軍航空兵有4架飛機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飛行,完成環球飛行的有兩架飛機。還有兩架飛機沒有完成,其中有一架飛機到現在連人和飛機都沒有找全。而那兩架飛機能完成環飛,也是因為來自軍隊,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和國家的支持。1924年至今,這近百年的時間里,整個人類還沒有挑戰4架機以上的飛行。”
對于自己的編隊飛行計劃,張博充滿激情:“環球飛行本身就很難,環球飛行以編隊為形式的飛行那是難上加難,不是1架飛機和5架飛機5倍的難度,是5個級航次的難度,相當有挑戰。更何況,5架飛機的型號還不一樣,其中有兩架是自主造的飛機。但5位飛機駕駛員也都是非專業飛行員,都是華裔,也就是說,我們下一次刷新世界航空飛行史的空白是我們炎黃子孫來完成的。”
對于這次飛行,張博說:“我有信心和決心來完成這次編隊環球飛行,我要帶著這5架飛機出發,還要順利帶著5架飛機回來。”
(春之夢薦自《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