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一起麻醉醫生自殺案。自殺的醫生已在醫院工作近5年。事發當天,手術室值班醫生在辦公室發現該醫生嘴唇發紫、瞳孔放大,立即將其送往重癥醫學科進行搶救,經過4個月治療仍然不幸去世。事發現場,值班醫生在死者的辦公桌上發現了麻醉藥品、注射器及針頭,經分析死者系注射麻醉藥品自殺。該醫生死亡后,醫院向其家屬索要死者在治療期間的醫藥費但被拒。那么,家屬是否應當承擔死者的醫療費用?醫院是否要為自殺員工“埋單”?
醫生注射麻醉藥品自殺
謝醫生是某縣醫院的聘用人員,聘用工種為手術麻醉科的見習醫生。謝醫生已在該院工作近5年,但一直未取得麻醉醫師執業資格證,其妻子系該院護士。
事發當日早上7時30分左右,手術室值班醫生在辦公室發現謝醫生嘴唇發紫、瞳孔放大,立即將其送往重癥醫學科進行搶救,經診斷為藥物中毒、缺血缺氧性腦病。事發時,值班醫生在其辦公桌上發現了注射器及針頭,在廢紙簍中發現了兩支枸櫞酸芬太尼(復合全麻中常用的藥物)注射液空瓶。經分析,謝醫生是推注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自殺。事發后醫院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并通知了家屬。
4個月后,謝醫生經救治無效死亡。謝醫生死后,其家屬拒不支付醫療費用,醫院以醫療服務合同糾紛起訴,要求其家屬支付拖欠的醫療費用14萬余元。
謝醫生家屬認為,謝醫生是縣醫院的職工,其在工作期間自殺,所涉及的醫療費用應當認定為謝醫生的個人債務,家屬沒有償還義務。家屬還認為縣醫院對麻醉藥品疏于管理,導致謝醫生可以隨便拿到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死亡,另案起訴要求縣醫院賠償24萬元。
家屬是否應當承擔死者的醫療費用
縣醫院認為,在發現謝醫生昏迷后,醫院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搶救治療,并沒有因為謝醫生欠付醫療費而停止對其治療。
而且,謝醫生的妻子及父母作為親屬在治療方案及相關告知書上均予以簽字,應視為醫患雙方已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關系,應當承擔給付醫療費的欠款責任。
關于謝醫生親屬要求醫院賠償的問題,縣醫院認為,謝醫生自殺前一天,與其妻子在醫院值班室發生過爭吵,其自殺系與妻子發生爭吵造成的??h醫院已提交了總值班記事登記表予以證明。
法院認為,縣醫院在發現謝醫生昏迷后進行了搶救,并且及時通知了其妻子和父母。在謝醫生的診療過程中,謝醫生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作為醫療服務合同的主體,所以其親屬在治療方案及相關告知書上簽字的行為,應視為與醫院之間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應當承擔給付醫療費欠款的責任。法院判決謝醫生的家屬給付縣醫院醫療費14萬余元。
醫院是否擔責
關于謝醫生的親屬要求縣醫院侵權賠償案件,法院認為,首先,從縣醫院所舉證據(醫院方面提交了醫院制度匯編、醫院特殊藥品管理規定、麻醉藥品管理流程、麻醉藥品的處方等證據,證明醫院不存在管理方面的過錯,并且認為管理是否存在過錯與謝醫生自殺不存在因果關系)可以看出,縣醫院在麻醉藥品管理方面有著嚴格的規定。家屬以謝醫生持有麻醉藥品造成自身損害推測麻醉藥品系從縣醫院取得,從而推斷醫院管理上存在過錯,沒有事實依據,不予支持。
其次,民法典(本刊有售。全7冊,特惠價160元,有詳細的案例解說,購買詳情見34版,訂購熱線:027-87927015)中的侵權責任編延續了原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整合了侵權責任法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內容,吸收到侵權責任編第一章一般規定中,明確規定“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所謂“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種結果的發生。
本案中的謝醫生作為從事與麻醉相關的輔助性工作的專業人員,對于麻醉藥品的使用及后果非常明確,故此法院認定其為“明知后果而故意為之,責任應由其自行承擔”。所以,法院判決駁回其家屬的全部訴訟請求。
另外,從勞動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自殺員工有故意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雖然不能享受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險待遇,但是其遺屬可以根據當地的規定依法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等非因工死亡待遇。
麻醉藥品管理問題不容忽視
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目前有麻醉醫生10萬人左右,麻醉醫生的缺口多萬。超時加班成為麻醉醫生的工作常態,由此而引發的因身體疲憊、精神壓力等問題造成猝死,甚至自殺的案例應引起醫院管理者的關注。
麻醉醫生長時間工作極易引發家庭矛盾。本案中謝醫生的自殺,無論是因為精神壓力問題抑或是家庭矛盾問題暫且不予深究,但是本案所涉及的麻醉藥品管理問題卻不容忽視。近年來,網絡報道的麻醉醫生自殺事件,亦多是因注射麻醉藥品而死亡。
麻醉藥品是我國依法依規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具有明顯的兩重性:一方面,麻醉藥品有很強的鎮痛鎮靜等作用,是臨床診療必不可少的藥品;另一方面,不規范地連續使用麻醉藥品易產生依賴性、成癮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則會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甚至是違法犯罪。
醫療機構是麻醉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責任主體,要高度重視麻醉藥品的管理工作,完善麻醉藥品管理制度,加強此類藥品開具和使用環節的全過程管理,特別是要采取措施,避免患者重復獲取麻醉藥品、減少剩余藥液等。
此外,醫療機構還要不斷健全監控系統,防范麻醉藥品流弊;規范麻醉藥品處方權限及使用操作管理,有處方權的執業醫師取得麻醉藥品處方資格,需要通過醫療機構的麻醉藥品使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的培訓及考核,考核通過取得麻醉藥品的處方資格后,方可在本醫療機構使用專用處方開具麻醉藥品,但不得為自己開具。
(《法治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