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鮑振川

鄧利軍,“90后”,湖南省新田縣社會福利中心護理部長。他富有愛心,熱情專注地扎根在護理一線,難干的活他總是自己先干,護理員都親切地稱呼他“鄧老大”,老人稱他為“兒子”。
皮膚黝黑的鄧利軍,顯得斯文,說話時先笑,讓人感覺他和藹、有禮貌。高中畢業他報考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選擇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2016年畢業,先后在深圳厚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廣州保利和熹會頤養中心就職。
2020年,鄧利軍加入康樂年華新田縣社會福利中心,擔任護理部長,負責住養長者管理、家屬溝通、員工管理與培訓,以及醫護方面的工作。
鄧利軍待人熱情、有愛心,以深厚的專業技能扎根于護理工作第一線,護理員都親切稱他為“鄧老大”,沒有他說不通的老人。一個年輕人能做與屎尿打交道的事兒,而且從不嫌棄,對老人說話不厭其煩。大家都很佩服他。
鄧利軍對護理員實操了然于胸:如服務半癱長者穿衣脫褲的程序,推送輪椅的站位,喂飯服藥的方式,觀察長者的感受等。他經常提醒護理員,工作時要換位思考,站在受照護的角度,是否能感到舒服、安全。照護剛入住的失能長者最難,他都先做照護、總結經驗,再制定出照護計劃,并把心得、經驗移交給責任護理。
有的護理員年齡較大,學習接受能力較慢,需要反復地教學。何大姐因為“輪椅轉換”操作不規范,介助老人下床就會非常吃力,老人也因為不舒服而抱怨。何大姐無奈中求助鄧利軍,他發現是何大姐站錯了位置,而且攙扶手勢不對,致使自己費力、老人也不舒服。在他指導下,何大姐反復操作,掌握了要領,輪椅轉換輕松自如,舒心地笑了。
鄧利軍從不擺架子,經常與員工談工作、聊家常,有時護理員受了委屈,他會給予關心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員工化解自己的情緒。
一位護理員大姐的兒女從廣東回來到了鄉下,得知消息時已經很晚,唯一的公交車已經過點。兒女難以進家,大姐十分著急。鄧利軍知道后二話不說,借了朋友的車,親自把大姐送回了鄉下。
侯奶奶身高體胖失能,吃穿住行需要一級照護,而且照護還比較困難。剛來時,洗澡、如廁需要安排兩個護理員,如果配合不默契,就會讓老人感覺不舒服。鄧利軍主動承擔起照護侯奶奶的工作,一天到晚,洗澡、換尿片、翻身、起床、穿衣、輪椅輪換、外出散步……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
待侯奶奶適應后,他再把照護工作轉交給責任護理員,還手把手地進行輔導。護理員結合鄧利軍制定的照護計劃,照護起來得心應手。鄧利軍經常陪侯奶奶聊天,侯奶奶稱他為“四仔”。她認為家有三個兒子,這就是“四仔”了。而且“四仔”脾氣好、服務好、尊重老人、有孝心。
鄧利軍每次走入樓層、房間,都會陪老人嘮嗑,以聽取老人意見、發現問題。他對所有住養老人了然于心,老人們都特別喜歡他,稱呼起來親如自家的兒女。
李爺爺的兒子對鄧利軍說:“你們的照護,讓老人在這里心情開朗,精神特爽。”他還不解地問鄧利軍:“你這么年輕的小伙子,怎么要做這個,父母能同意?”
鄧利軍笑答:“選擇這個專業,父母倒不反對,但進入養老行業,父母就不同意。不過,當我看到老人對我需求的眼神,以及無比的認可和信任,我就信心倍增。雖然辛苦,讓老人在人生最后的日子感到愉悅和自尊,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