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鮑振川

劉玲芳,1998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2021年加入張家界慈利縣社會福利院做護士。她在實際工作中深刻體會到“養老”這個職業的辛苦與崇高。
當時,劉玲芳也沒有多想,只是機會來了,她拖著箱子只身一人加入到這個陌生的行業。
初來張家界慈利縣社會福利院,劉玲芳感覺有太多的不適應,遇到許多事情,都要自己想辦法,不過很是磨練人。工作看似平凡,卻又不簡單,需要很多的耐心。面對老人各種各樣的反應,同時要與家屬及時溝通,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顯得瑣碎、繁雜、凌亂,往往還毫無頭緒,但是,她卻不敢掉以輕心。在她看來,做好養老服務,并不像原來想象的那樣簡單,雖然要求不高,但做好不易,責任重大。
劉玲芳一直想打退堂鼓。養老院雖不像醫院那樣繁忙,護士工作也比較簡單,都是些基本的護理,就在這樣的狀態中,她若即若離地從上班到下班,像是守規守紀;而她的心態,卻是茫然無序。
工作中,被照顧的老人,多是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癱瘓臥床的居多。有一位癡呆的老奶奶,病情嚴重,大便亂抹了一屋,護理員認真做著清理,從玻璃窗、墻壁、棉被,到老人全身……劉玲芳看著、做著、想著,心里特別的壓抑與難過。
她簡直無法輕松地面對,更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可能身處這樣的環境,任何人都會覺得壓抑。她以前在醫院時,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場面。如今她不敢再想,吃飯都沒胃口。生活沒了興致,工作也沒了動力。她時常反問自己:“為什么要進入養老服務行業?”領導的鼓勵、支持和肯定化為她前進的動力,跟隨著一群充滿愛心和團隊,也讓她的心境也慢慢發生了變化。
劉玲芳也學會了鼓勵自己,她學會把困難與孤單收藏起來,化為精神的財富。把養老服務當作善心、公益對待,心理就平衡了。
劉玲芳在擔當發藥、檢測血壓血糖以及疾病預防工作之外,還兼職做社工,帶領老人活動,變著花樣讓老人快樂、健康。老人臉上開心的笑容,就是對她最好的褒獎。每當老人拉著手和她聊天,時不時地給她塞幾顆糖果,她就覺得,被需要和被認可的感覺真好。在老人眼里,劉玲芳就是一顆定心丸,見到她,心里才感覺踏實。
劉玲芳的心態慢慢發生了轉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所在。在她看來,想要做好養老服務,就需要具備同理心、愛心和耐心,外在的支持與理解也必不可少。對于年輕人來說,從事養老服務也許并不那么體面,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習俗的變化必然也會改變。
正因為透徹地理解了自己的付出與老人的生活、生命和精神快樂的關系,劉玲芳安然自若地服務于老人,決定把畢生的精力和情感獻身于自己的追求。老人的歡樂將是她的歡樂,老人的幸福將是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