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 張光波 于家盛 王 琪 王洪濤 郭玉廣
(1.中石油華北油田山西煤層氣勘探開發分公司,山西 046000;2.中石油華北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河北 062552;3.華港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062552)
煤層氣井開發的主要井型為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為主。常規直井、定向井開發影響的范圍較小,單井產量低、經濟效益差,而水平井通過改變煤層原始結構狀態和煤層原始應力分布,有效的改善了煤儲層裂隙系統,擴大了排采降壓解吸面積。2006年以來,華北油田煤層氣公司開始在樊莊-鄭莊區塊規模實施裸眼多分支水平井,由于采用裸眼洞穴方式完井,鉆井、排采過程中井眼、洞穴易變形垮塌,后期治理難度較大,部分井為了提高煤層鉆遇率和成井率,在鉆井過程中試驗了黃原膠等不同類型的聚合物鉆井液,對煤儲層造成了不可恢復的傷害。后陸續試驗了U型井、L型篩管、L型套管壓裂水平井等水平井,開發效果得到了明顯改善。目前L型篩管水平井、L型套管壓裂水平井成了開發的主力井型,該井型相對傳統羽狀水平井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1)井眼可以進行重入,實現有效二次改造,延長排采井壽命;(2)單井產氣量與羽狀多分支水平井相差不多,且煤層每米進尺量采氣量高;(3)成井工藝相對簡單、費用低。L型水平井因其井傾角度一般均大于85°,有桿舉升工藝由于管桿偏磨問題難以適應其生產特性。生產實踐表明無桿舉升工藝可有效解決桿管偏磨問題。目前無桿舉升工藝主要包括電潛螺桿泵、射流泵、水力管式泵、水力柱塞泵等多種工藝。
本文基于水力管式泵系統工作原理組成,分析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治理對策,以期對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單井排采時率、保障產量平穩運行、大規模應用無桿舉升工藝具有指導意義。
采用水力U型管原理,使用空心管、油管雙通道,交替增減壓。用采出液做動力傳輸,井下雙柱塞泵直徑差做上下運動,實現了柱塞泵的往復運動,完成排采液力傳動,完成排采。工作時利用高壓液壓油進入驅動液缸左缸,推動液壓缸活塞左行,使左缸內的高壓水由中心管進入井下泵組內,井下泵組在此高壓水的作用下上行,此時地面液控閥打開,將排采液由油管內排出進行抽采。
水力管式泵具有五個方面的工藝特點:(1)杜絕桿管偏磨,水作為動力在中心管和換空中運行,井筒管柱不運動,杜絕偏磨問題。(2)自清洗管柱,每個沖程上止點,液控閥不再換向,液壓缸持續工作,維持泵筒在上止點不換向,此時動力液持續自中心管進入泵腔內沖洗固定閥,可把固定閥以上管柱內的雜質和氣體排至地面。(3)長沖程,低沖次,無桿管式泵運行沖程3.3m,最高沖次4.0r/min,利用長沖程、低沖次方式提高泵效,延長泵的使用時間。(4)節能效果好,單臺電動機功率小,采取用一備一的模式,低沖次運行時節電效果明顯。(5)撬裝式結構,運輸、安裝方便,設備占地小于3m3,質量1.5t,安裝運輸無需大型設備,不需要水泥基礎。
自2020年以來投產新井49口,其中44口L型水平井均采用以水力管式泵的無桿排采設備。從圖1可以看出生產曲線波動較大,說明相對于傳統排采設備來說,水力管式泵設備故障點較多影響,對單井產量影響明顯。

圖1 某作業區新投產L型水平井產量曲線
現對研究區內1~3月水力管式泵地面設備常見故障原因進行統計(圖2),發現水力管式泵由于地面設備相對復雜導致地面故障率明顯偏高、故障點多,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1)配件質量問題導致水閥部件、繼電器易損壞;(2)動力液/返出液水質差導致進液閥閥芯漏失;(3)常用易損件保養不及時導致機油乳化、皮帶磨損;(4)地面高壓管線振動大導致地面膠管破損。

圖2 水力管式泵1-3月地面故障統計
受壓裂砂、煤粉、空化腐蝕、管件材質、泵體質量等因素影響,水力管式泵檢泵原因主要有5種類型(圖3),分別是卡泵、中心管漏失、油管漏、泵漏失以及篩管堵。

圖3 水力管式泵井下檢泵原因分類統計
本次研究著重從提高判斷準確率、優化管柱結構、提高預防機制等方面入手,降低故障率、縮短故障影響時間,提高排采時率實現穩定排采。
(1)依托自動化建立關聯參數響應機制,降低故障影響時間。
通過水力管式泵舉升原理,工藝流程及設備構成進行分析,以設備中心管、油管壓力變化結合氣井套、流壓、瞬時氣量變化為依托點,建立關聯參數響應機制,通過自動化遠端傳輸變化,做出準確判斷,降低故障影響時間,提高排采效率(表1)。

表1 水力管式泵主要故障類型識別對照卡
(2)主動推動前置保養工作,降低故障率。
針對水力管式泵地面設備配件多、故障點多的特點導致的不正常生產建立相關配件保養周期指導書(表2),主動推進前置保養工作,降低故障率。

表2 水力管式泵主要配件保養周期參照卡
(3)優化管柱結構使用砂氣錨,提高砂氣適應性。
L型水平井在鉆井完成后,全部采用底部開口的管柱結構進行排采,井下管柱最下端吸入口位于生產井垂深最深處的下傾井段,排水后期,泵掛靠近最低點,泵下防竄氣結構垂深將逐漸降低且液面逐漸降低至零,極限為解吸氣可直接進泵,竄氣風險進一步加劇,導致瞬時氣量波動明顯(圖4)。

圖4 L型水平井竄氣實時數據
利用自然重力式分離原理引進建議砂氣錨防竄氣裝置(圖5),通過增大過流面積降低流速,從而降低同等流量下攜帶的氣體量,增強過濾效率,降低竄氣風險,保證單井產氣量平穩(圖6)。

圖5 砂氣錨組成簡易結構示意圖

圖6 單井加裝砂氣錨前后氣量對比
(1)依托自動化參數響應機制,及時判斷水力管式泵故障類型,故障處理時間由原3.5h/井次提升至目前2.7h/井次,有效提高排采效率。
(2)依照保養周期指導書,推動水力管式泵地面設備保養工作,配件老壞故障率降低15%。
(3)對15口井進行加裝砂氣錨試驗,有效井數11口,單井產氣量平穩,平均增氣500~600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