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



四月正是春耕農忙時,然而,對海曙區古林鎮前虞村的農業大戶來說,今年顯得格外輕松。早在此前,農戶們將購買的早稻種子運送到位于古林鎮數字農業基地的育秧中心。經過一套流水線操作,播好種子的秧盤被整整齊齊地碼在托盤里,送進恒溫恒濕的催芽暗室里。僅48個小時,上萬盤早稻種子就被成功催芽。同時,無人駕駛耕地機、無人駕駛插秧機依托5G技術和北斗導航系統,有條不紊地完成耕地、插秧等作業。四情監測站里的蟲情測報設備、氣象監測設備、孢子自動捕捉系統等也都各自發揮著作用,不放過任何一個“敵人”。智能灌溉系統通過技術人員輕點手中鼠標就能輕松完成田間灌溉……
這些年來,在糧食生產各個環節實現機械化作業,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全力推進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機械化支撐。海曙區漁業與農業機械化技術管理服務站站長戴宏杰告訴記者,位于海曙區古林鎮的數字農業基地是國家首批、華東地區唯一的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所在地,各類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在這里率先投用,也是希望以此為支點,撬動整個片區的農業和農民發生新變化。
在古林鎮育秧中心,記者看到,種子通過浸泡、脫水晾干后被裝入自動撒播的機器,全自動流水線上的空秧盤僅用十幾秒就能完成覆基、淋水、撒種、蓋土等多道工序,“變身”為育苗秧盤。
秧盤從催芽暗室出來后,便被送到育秧大棚,保證秧苗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茁壯成長。技術人員通過手機遠程查看種子出芽情況,隨時調整大棚數據。據介紹,育秧中心于去年建成,單日生產能力可達到1萬盤以上,單季服務能力可以達到1萬畝,其制造技術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基本可以滿足整個海曙區的機插育秧需求?!跋啾纫郧皞鹘y的育秧模式,機械化育秧不僅節省人工,節約成本,而且可以縮短育秧周期,提升秧苗質量,提高水稻產量,達到出苗齊、秧苗壯的目標,為水稻豐產高產打下基礎?!贝骱杲苷f。
當然,育秧中心只是數字農業基地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F場,10多架無人植保機靜靜待命,將承擔這片萬余畝稻田的施肥工作;60多臺包括智能無人插秧機、無人拖拉機、無人收割機在內的農機將在這里大顯身手;毗鄰育秧中心的烘干中心有5臺“巨無霸”烘干機,等到糧食收獲時節,每日可以滿足近百噸的稻谷烘干需求。戴宏杰介紹,從水稻育苗催芽,到田間耕種管收,這里基本可全流程進行數字化試驗示范。
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矗立著一座白色樓房,這片農田的“智慧大腦”便藏在樓房內。在“古林大田數字農業平臺”上,每臺農機設備的作業量和作業軌跡均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員可遠程監控農業機械在各地塊的運行情況,確保農業生產有序進行。過去,蟲情、氣象、病情、土壤墑情等農情信息需要人工現場測報,現在則依靠設立在田間的監測系統,實時展現在數字云平臺上。據測算,數字化可讓勞動力用工成本減少10%,節水10%,減少施肥8%,同時,產量比以往提高2%。
機械化讓種田變得更簡單,而數字化則讓農場更智慧。農場技術員林佳偉告訴記者,目前,古林數字農場已經能夠實現育苗一耕一種一田間管理一收一烘干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加工,成為浙江乃至整個華東地區重要的水稻大田種植的數字技術推廣示范基地。BE519F72-15C0-44BF-B687-59DFE141D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