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東
讀大學時,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在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辦,來自東亞各國和地區的體育健兒們參加了這一盛會。我有幸成為了志愿者。
01志愿者裝備
看到學校張貼的招募東亞運動會志愿者的公告,我報名了。經過層層篩選,我順利錄取。組委會把我們安排在運動員居住酒店旁邊的如家酒店里,我們平日在如家酒店用工作餐,每人還有一套火紅的志愿者服裝。
02.緊張忙亂又機智靈敏
我被分配到蒙古代表團,工作是陪同蒙古隊的工作人員解決他們語言不通的問題。
蒙古代表團領隊是Gala,他做事認真負責。有次,Gala為了送一批第二天比賽用的球拍,一直忙到半夜,他和司機跑遍了天津場館,直到把運動器材送到每位運動員的手中。第二天,司機一臉倦容地抓著我說:“姑娘,Gala折騰死我啦。”我身旁不懂漢語的運動員聽到司機說Gala,急忙用英語問:“Gala怎么了?”我怕引起誤會,腦筋一轉,用英語解釋說:“他說Gala很可愛。”運動員笑了,對司機豎起大拇指說:“對,對,他很可愛。”司機卻抓著運動員的手不放:“你跟他說別折騰了。”運動員繼續點頭說:“對,對。”我忍不住笑了。
03.熱心負責的司機大哥哥
志愿者每天搭檔時間最多的是司機大哥。起初我以為他們是組委會雇來的,直到有次半夜,我被司機李哥的電話吵醒,他大喊:“幾點了,快下樓。不是凌晨兩點有運動員到機場嗎?”我打開手機一看,原來十一點我收到Gala的信息,航班延誤,運動員推遲到早上七點抵達。我跑了一天太累,早早睡下沒看到信息,更沒告訴李哥。我趕緊向他解釋,他沉默了一下,隨后說:“好吧,我回了。”
第二天,我小心翼翼地說:“李哥,昨晚很抱歉,你別生氣啊!”他不屑地說:“別看我現在穿西裝戴白手套像職業司機,但脫下這身衣服,我可是穿軍裝的。我們軍人接到命令,哪怕火坑也要跳,那點兒小事算什么。”我這才知道,原來這次運動會的司機都是軍人。因為活動規模大,為保障安全,組委會特意請軍人來作司機。一旦遇到突發狀況,他們就立即脫下制服,換上軍裝,轉為作戰狀態。聽他這么一說,我突然覺得他在我眼里的形象高大了許多。
又一次,我陪隊醫去看傷員。治療結束已是下午兩點,早沒了工作餐,司機王哥好心地給我們留了盒飯。王哥把盒飯遞給兩名醫生說:“No money(不要錢)。”隊醫接過盒飯,用漢語說:“謝謝。”王哥愣了一下,低聲問我:“她們到底懂不懂漢語啊?”我說:“她們漢語跟你英語差不多吧。”說完,我倆笑了。
04盛大的開幕儀式
開幕式那天,成千上萬的運動員、教練、隊醫、警衛、志愿者在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集合,警犬“汪汪”叫個不停,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還見到了一位重要嘉賓霍啟剛,他友好地向大家微笑,跟我們在國旗下合影大喊“茄子”,那張合影至今還保留在我的相冊中。
05.每種參與都是勝利
開幕式結束,賽事開始。一天,我和隊醫去看傷員,剛進場館,聽到身后賽場傳來“咚”的一聲響,觀眾席一片唏噓。我扭頭一看,一個體操運動員正從墊子上站起來,看來他不小心從單杠上掉下來了,可沒站穩,又蹲到了墊子上。教練跑過去,攙著他單腳跳出場地。我一陣難過:他大老遠趕來,是要為自己的代表團爭取榮耀的。他很清楚要面對傷勢和高手如云,可沒有退縮,還是義無反顧地來了,這就是一種勝利。
賽場上,有些選手技藝超群,獲得金牌;有些選手訓練有素,卻發揮失誤;有些選手拼盡全力,名字卻在榜單上滑過就消失了。可他們奮力拼搏的精神,沒有高低之分。
正因為每個運動員、工作人員、司機、志愿者都全力以赴,運動會才如此精彩。譬如一幅畫卷,每個細節都惟妙惟肖,整幅畫才能出彩;一本小說,作者傾注全部心血去塑造,每個人物都豐滿立體,小說才成功。
06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幾周后,運動會結束,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朋友們,說著不同語言,流過一樣的汗水、淚水,綻放過同樣笑容的朋友們,就要分別了。這一別,很難再見到了。想到這,我們合影、握手,想留住最后一刻。臨走前,Gala送給我的蒙古隊的徽章,我至今還收藏著。
想起志愿者培訓那天,組委會領導說,參與一次國際賽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寶貴經歷。他上次參與這樣的賽事,是15年前在天津舉辦的國際乒乓球錦標賽。當時他是年輕人,結識了許多好友。沒想到如今再次相遇,當初的感動因歲月發酵而更顯深厚。
我很慶幸大學時有這樣一段經歷,得以開闊眼界,我也找到了職業方向,就是成為一名翻譯,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努力,我會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