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欣
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命運掌握在他人的喜怒之間。當她得知素未謀面的舅舅為她留下大片荒地,她毅然踏上了開往蒙大拿的列車。“現在我是有可能擁有土地、實現夢想的人。”她如是說道。
她是海蒂,墾荒者海蒂。
克比·萊森的《海蒂的天空》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墾荒故事。年僅16歲的孤兒海蒂,孤身一人來到遠方。蒙大拿的土地被冰雪與泥濘封鎖,可是同樣會在春天綻滿花朵。夢想就在這片土地之上吸足養分,悄然扎根。
墾荒不是享受草原的醺風,海蒂為了爭取土地所有權,必須圍籬、除草、播種。這是一片繁忙的天空,也是一片自由的天空,一片憑借拼搏實現夢想的天空。她看著手上的水泡說:“我們都以為新生活就是英勇風光的。但是,只有忍受痛苦與折磨,才能找到英勇風光的那一面。”
小草默默吸收養分,才有一瞬綻放的驚艷;鳴蟬幽暗生活七年,才有一夏歌聲的嘹亮。海蒂在這里播種夢想,土地萌發綠芽,搖曳花朵,結出善良、堅毅、信念的果實。“最初,我只想擁有土地,但是這塊貧瘠的土地給了我更多東西。”她收獲了友誼、成長與社會閱歷。她曾經唯唯諾諾、隨波逐流的日子,只是維持生命的“生存”;而如今不懈追求夢想、贏得人生的青春歲月,才是真正迸發光彩的“生活”。
我時常也會感激那些給我以痛苦,也給我以收獲、給我以榮耀的日子。還記得我準備出國讀研時,每天都在圖書館熬夜學英語,直到自習室關門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宿舍。舍友們都是準備直接工作,毫無升學煩惱,每天就是看劇、打游戲、看綜藝。當我累到虛脫回來,看到她們對著電腦屏幕哈哈大笑,而我卻要面對無盡的題庫與考試,我總會質疑,自己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我不能和他們一樣快樂?
然而兩年之后,我在國外開啟了新的生活,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感受文娛活動的精彩、學術交流的樂趣,我感謝兩年前那么痛苦卻也那么努力的自己。是當時的墾荒,帶來了如今的豐收。
這片繁忙農場的上空,還籠罩著一戰的陰云。當海蒂在荒地勞作,她驕傲地想,或許自己耕耘的糧食,會送至前線戰士那里吧;當她為報社撰寫墾荒故事,筆鋒也反復觸及戰事,將心弦緊系在國家的一端;當她買不起家具與圍籬,卻在購買戰爭債券時,堅定地相信“每一塊錢加起來就是勝利”。
墾荒精神,不僅是不畏險境的勇氣、勤勞奮斗的毅力,更是以夢想豐富人生的意志、將個人夢與家國夢交織的抱負。
初讀此書,我一直以為會有一個光彩熠熠的結局,例如,海蒂成為了農場主。然而,雹災與動蕩使辛苦付之一炬——當我讀到她失去農場、前往他鄉掙錢時,充滿了難以置信的幻滅感。但是黑色的字句,在淚眼中清晰地顯出:“六個月后,我可以還清債務,重新開始。我在離開時帶走了所有的書,只有一件沒帶走——四處為家的海蒂。我不想念她,一點也不。”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使暫時失去了土地,海蒂也早已不是那個一無所有、隨波逐流的女孩了。她找到了自己的天空,墾荒的坎坷只會讓她愈發堅強。“太多的努力需要成功告慰,太多的故事需要完美結局,可是行進的真諦在于——用感悟豐富自我。”
失敗可以有無數次,但是意志不能被消磨。正如野火燒不盡離離青草,看似渺小的草芥無聲地延展廣大的根系。只待春風和煦的吹拂,便以萬千碧色,將那個播種夢想的墾荒者,溫暖地擁抱。
編輯/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