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欣
南加州大學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創立于1880年,簡稱南加大、USC。南加大擁有1000多個學生組織,負責校內各類項目和活動,包括音樂會、講座、文化活動、社交以及會議。
不同的社團豐富了我人生的不同方面,社團就像濃縮提純的小社會,讓我親身經歷了許多精彩。在電影社,我參加了《斯賓塞》電影首映禮,親眼見到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以及主創人員;我參加了紐波特海灘電影節,擔任攝影師,看張藝謀電影展映;我參加了北美青年電影節,親自參與審片工作……
我還有幸作為主持人,采訪唐藝導演——她的電影《天下烏鴉》獲戛納金棕櫚獎,我們交流了她的創作故事、生活經歷、電影內涵。采訪氛圍輕松愉快,我不時與她開開玩笑,在場的同學們也都笑成一團。我問她從會計專業轉行做電影會不會遇到困難,她對在場想要從事電影業的同學們有什么建議。她的回答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去寫,去拍,行動起來就是了。不用考慮資源、人脈這些東西。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還有靈感與行動力。多寫多拍就是了。我遇到很多中年轉行做電影的人,他們就是熱愛這一行。”她的話點燃了我的熱情,因為我也一直考慮從傳媒轉行做電影,和她像朋友一樣對話,讓我又相信了熱愛的力量。
于是,我拍攝了第一部個人短片作為課程期末作業。這項作業的主題是“傳播、展現個人影響力”,即選取一個自己熱愛的角色(例如網紅、博主、記者、公司高管、老師等等),然后用視頻/博客/調研/推送等形式展現個人影響力。大部分同學都是做個PPT應付了事,而我打算認真地對待我的熱愛。我選取的角色是攝影師,我拍攝短片來展現我的思考力與審美。我的短片名為《Open the Third Eye睜開第三只眼》——鏡頭是我的第三只眼睛,讓我看見常人無法發現的美。
對于我這個新手,拍攝有著極大考驗,因為我身兼多職,我沒有劇組,我只有我一個人。我選取了圣塔莫妮卡海灘拍攝——作為洛杉磯人山人海的知名景點,本地人厭煩這里,游客不懂得欣賞這里,而我打算重新發現這里的美。在想要拍短片之前幾個月,我就和這里的一位美國老爺爺成了忘年交。那時我隨意地在棧橋上散步,忽然發現鴿群紛飛,而他站在鴿群中央,頭上、肩膀、手臂都停滿了鴿子。
我被這戲劇性的場景所驚艷,急忙拿起相機拍照。他主動邀請我一起喂鴿子,我們第一次見面就聊了整整一個下午,我無心拍攝別的照片了,因為老爺爺與鴿子們的故事完全吸引住了我。他喂了七年的鴿子,給半數的鴿子命了名,熟悉每一只鴿子的習性與故事,而這種類似友情的關系,由許多個命運的巧合促成。
于是我想要拍片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老爺爺。我的影片呈現了他人對美麗的熟視無睹、對故事的漠視,以及我發掘一個故事的過程。最終,教授給了我一個A,在這個A之外,我也確信了自己拍好作品的能力、講述故事的責任、與相信熱愛的決心。
如果沒有電影社的經歷,我大概不會有勇氣著手拍片,大概也是隨大流地做PPT隨便應付。但是社團讓我發現——我還有別的可能性,還有無窮潛力。社團帶給了我無數超越學習、超越日常生活的精彩體驗,我能明顯感受到心靈逐漸豐富、意志更加堅定的整個過程。社團是學校的延伸、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只要敢于嘗試,就會有收獲的地方。
編輯/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