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陸曉如/彭旭峰 秦 楚
長慶油田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亞洲陸上最大水平井平臺——華H100平臺,是長慶向黨上交的“百分”答卷。
油氣產量當量6245 萬噸,再次刷新我國油氣田產量紀錄。
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5.5 億噸、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174 億立方米,在我國全年新增油氣探明地質儲量中的占比最高。
營業收入、稅前利潤、凈現金流等經營指標全面超額完成,而且創下“十三五”以來同口徑最好水平,繼續保持中國石油上游企業首位。
…… ……
一組組數字、一個個紀錄,無不在說明,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長慶油田交出了一份業績優異的答卷,打造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就如長慶油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何江川說的那樣,“2021年是長慶油田站在6000 萬噸新起點,凝心聚力、乘勢而上,高質量發展成效卓著的一年。”
2003 年,1000 萬噸。
2007 年,2000 萬噸。
…… ……
2013 年,5000 萬噸。
2020 年,6000 萬噸!
時間定格下長慶油田不斷超越自己,登上的一個個產量高峰。
“長慶油田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首要責任。歷經50 年發展,建成了我國產量最高的油氣田。尤其是2020 年油氣產量當量突破6000 萬噸,標志著長慶油田建成了我國首個年產6000 萬噸級的特大型油氣田,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新高度。”向記者描述近年來長慶油田的產量曲線時,何江川的語氣里充滿自豪。
毫無疑問,長慶油田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增儲上產最快的油氣田。而當時間走到2021 年,一個問題不禁浮現——
畢竟勘探開發了50 年,而且已經站上年產6000 萬噸的高點,長慶還能再攀產量新高峰嗎?
答案,在長慶油田2021 年工作會給出了預告——
到2025 年油氣產量當量上到6800 萬噸,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油氣供應安全,助力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
這意味著,“十四五”時期的長慶油田,在6000 萬噸巨大體量之上,仍將是一個大幅度增長的狀態。而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長慶油田發展進入新階段、闊步邁向“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年。如何開好局,至關重要。
菲言而厚行。
當全球能源供應趨緊,歐洲等地斷電、斷氣、斷油的新聞一次次敲響能源安全的警鐘,長慶所做的是,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奮進姿態,以貫穿全年的生產熱潮,致力為國家奉獻更多能源。
“我們推進油氣開發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全力推進效益建產工程,深入探索非常規資源高效開發,扎實開展控遞減工程,加快實施提高采收率工程。”長慶油田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石道涵介紹說。
原油生產,優化產能部署和生產組織,加大淺層和水平井建產,新井日產同比提高0.4 噸;緊扣控遞減、提高采收率兩條主線,推進低產井、伴生氣等4 個專項治理,自然遞減率控制在11.2%……
“我們克服礦權壓減、產量缺口大等困難,堅決打贏原油上產攻堅戰。通過新井正向拉動、老井多措硬穩、輕烴綜合挖潛,推動原油日產逆勢攀升1215 噸,全年實現原油產量突破300 萬噸,超產4.4萬噸,為長慶油田油氣當量攀上6200 萬噸新高峰貢獻了采二力量。”長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廠長朱廣社說。
天然氣生產,創新區域大項目組建設模式,推廣多層系立體開發,完鉆井數創新高;試氣百萬立方米水平井首次突破100 口,新井日產同比提高0.13萬立方米;深化氣藏差異化管理,推進排水采氣、低效井專項治理,綜合遞減率控制在20%……
以長慶油田第一采氣廠為例。
天然氣產量實現歷史性跨越,建成長慶油田首個百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示范區。“特別是2021 年冬季,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大幅增加。我們的員工堅守崗位,高峰期日產氣量達到3700 萬立方米以上,保障了6000 多萬戶家庭近2 億人的生活用氣。”長慶油田第一采氣廠廠長王振嘉說。
答案,最終在2021 年結束時完美呈現——
全年生產石油2536 萬噸,同比增長69 萬噸,創歷史新高;生產天然氣465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6.9 億立方米,繼續保持快速上產節奏。油氣當量折合6245 萬噸,較前一年凈增長203 萬噸,在6000 萬噸之上相當于又為國家貢獻了一個200 萬噸級油田。
高峰之上,長慶油田再一次攀上了新高峰!在俄烏沖突引發國際油氣供應鏈緊張、能源危機加劇的今天,對確保我國油氣安全可靠穩定供應的“壓艙石”意義更加凸顯。
起點決定高度,但也決定了難度。
長慶油田所在的鄂爾多斯盆地,地表黃土高原、沙漠荒灘,自然條件艱苦;地下油氣資源豐富,構造特征基本是半盆油、滿盆氣,南油北氣、上油下氣,稱為聚寶盆毫不為過。
“但讓人頭疼的是,這個聚寶盆以低壓、低滲透、低豐度的‘三低’資源為主,油氣儲層堅硬致密,被形象地比喻為磨刀石,先天缺陷。”長慶油田勘探事業部經理牛小兵說。
在這樣的資源條件下尋油找氣異常艱難,建成年產6000 萬噸的世界級大油氣田已屬不易。而在6000 萬噸的基礎上進一步上產,更難——
自2000 年油氣產量當量攀上500 萬噸,長慶油田已連續20 年大幅度增產。隨著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資源品質變差難以避免。目前,長慶油田油氣剩余效益Ⅰ類儲量占比僅為8.8%和14.1%。
縱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想在高峰之上再攀高峰,必須掌握資源命脈。但是,資源從哪里找?
使命,是奮進的先導;憂患,是凱歌的前奏。
“經過多年集中攻堅,我國在鄂爾多斯盆地探明頁巖油地質儲量超過10 億噸,成為我國目前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巖油整裝油田……”2021 年6 月2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這條新聞火熱出圈。
頁巖油是未來油氣勘探開發的戰略性接替領域。2019 年,長慶油田在甘肅隴東發現了儲量規模10 億噸級的慶城頁巖油田。

▲在長慶CCUS示范工程綜合試驗站里,點“碳”成金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
“通過不斷創新陸相淡水湖盆頁巖油成藏理論,集成應用頁巖油甜點富集與評價技術,2021 年,隴東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成果,一次性提交了5.5 億噸探明儲量,創下了我國60 年來單次提交儲量新紀錄。”牛小兵介紹說。
正是因為探明儲量的快速增長,頁巖油當之無愧成為長慶油田“十四五”增儲上產最現實的接替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我們將頁巖油作為原油上產的重點接替領域,2021 年建成了我國首個百萬噸級頁巖油開發示范區。公司當年頁巖油整體產量186 萬噸,保持國內第一,在世界范圍內開創了陸相頁巖油規模有效開發的先河。”長慶油田頁巖油產能建設項目組經理吳志宇說,“預計‘十四五’末,長慶油田頁巖油年產量將增長到300 萬噸。”
對資源有著深刻認識,并保持強烈憂患意識的長慶石油人,目光不止投放在頁巖油上。
“2021 年,長慶油田以勘探為龍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打油氣勘探進攻戰。圍繞‘風險勘探、規模勘探、效益勘探’總體布局,發揮各專業一體化優勢,成立重點領域五大專班,加快節奏,不斷擴大成果。”石道涵說。
研發自生熱壓裂液,解放平涼北高黏油藏,新增預測儲量2.6 億噸,甩開發現天環新區首個億噸級含油區;加強三維地震應用,深化地質認識,環縣西拓展了勘探新領域,古峰莊落實了高產油藏群,三邊北發現了含油新苗頭;奧陶系鹽下轉變壓裂思路,30 年來首獲重大戰略發現,揭示了鄂爾多斯盆地第三套含油氣系統,預計儲量規模超5000 億立方米;隴東鋁土巖打破傳統認識,開辟了國內天然氣勘探新類型,初步落實有利面積8000 平方千米……
超額完成油氣三級儲量任務,新增油氣探明地質儲量5.5 億噸、3174 億立方米;新增石油探明儲量連續11 年超3 億噸,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連續15 年超2000 億立方米,新增油氣探明儲量保持全國第一;效益勘探“兩個1”工程落實油氣高效儲量1.01 億噸、1080 億立方米;榮獲中國石油2021年度勘探成果特等獎1 項、一等獎2 項——聚焦重大發現、深化效益增儲、突出戰略接替,2021 年的長慶,記錄了近年來資源勘探的最好成績!
有資源儲量才有底氣。
確保資源家底厚實,牢牢把油氣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在如今6200 萬噸的體量上,長慶油田仍具備可持續上產的潛力。油氣產量“上得去、穩得住、可持續、高質量”,底氣充盈!
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國有企業更是黨和國家的經濟部隊。
2021 年,長慶油田的經營效益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而且是中國石油唯一利潤超200 億元的企業。
毋庸諱言,這樣的效益得益于給力的油價,但答案遠不是如此簡單。
2021 年12 月24 日,隴東黃土塬華H60 平臺,風裹著雪花,透著刺骨的冷。
彼時,長慶油田隴東油區油氣產量已達971.8萬噸。建設新的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進入了最緊要的沖刺階段。
50 年砥礪,“忠誠擔當、創新奉獻、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長慶精神已植入了每一位長慶人的基因。華H60 平臺上,現場員工的臉都已凍得通紅,但他們鏖戰的熱情不減。長慶油田獲得的每一分收益,離不開每一位長慶石油人的拼搏奉獻。
在華H60 平臺,記者還看見地上“蹲”著少量的采油井口,曾經顯眼的磕頭機不見蹤影。一問才知道,地表下有22 組電潛螺桿泵,可以扎進2000米的地層深處,源源不斷地開采石油。
“地上只占一點,地下采一片。”隴東頁巖油項目部技術管理部副主任丁黎指著井口說,“別瞧井口少,年產油量相當于100 多口常規井的開發效果。而且實現了遠程智能管控、電子巡檢,無需多人值守,石油開采也能晝夜不停。”
用地、用人減少,成本大幅下降;新工藝、新設備,促進產量提升。一降一升,效益空間自然提升。
聚焦價值創造,長慶把提質增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長期性戰略舉措。
在2021 年油價回升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提質增效不動搖,深入開展“轉觀念、勇擔當、高質量、創一流”主題教育,并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提質增效措施。
穩步改善投資效益——按照“先算后干、事前算贏、成本倒逼、效益優先”的原則,堅持量入為出、審慎投資,嚴格投資效益排隊和ERP 管理,源頭優化方案部署,全年控降投資16 億元,油氣產能項目內部收益率同比提高4 個和2 個百分點。
不斷優化成本管控——堅決革成本之命,強化全要素成本對標,深挖全過程降本潛力,固化物資直達采供、車輛集中共享、低效井智能間開等有效做法,從嚴管控六項主干費用,倒逼運行成本控降10 億元,油氣單位運行費連續6 年硬下降。
升級財務資產管理——業財融合平臺線上試點運行。深化儲量資產挖潛,推動資產輕量化,全年控降折耗25 億元,盤活資產16 億元。圓滿完成“兩金”壓控、虧損企業治理等專項工作,未上市業務連續12 年保持利潤總額為正。
促進市場營銷創效——深化營銷策略研究,原油執行高價多銷、按效調輸,線上競價長慶原油首次實現輕質油價,天然氣周邊直銷量效齊增,副產品優化競爭性銷售機制,實現增收57 億元。
聚焦價值創造,長慶始終把低成本作為發展生命線。
“可以說低成本成就了長慶油田,長慶人也創造了低成本奇跡。僅人工成本一項,年產量從2000 萬噸攀升到6200 萬噸,員工總量保持7 萬人不增,就節約了巨額成本。”石道涵說。
全方位挖潛、全要素壓降、全過程優化、全鏈條創效,長慶油田提升了效益效率,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但是,有一些支出,縱使在全要素壓降成本的前提下,長慶也從未吝嗇。
投入資金,持續改善一線倒班點生活設施,全面提升員工食堂就餐水平,強化大病醫療互助;加大駐村幫扶、消費扶貧,積極參與地方災后重建和抗旱保收,全力服務保障“十四運”……
不遺余力造福員工、回饋社會,長慶油田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