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華,趙 偉,魯再豐,楊 雯,閆 河,卜 昕
(1.西安棣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7;2.陜西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21)
3D打印技術(3D printing technology),又稱3D快速成型技術或增材制造技術[1],是一種基于三維數字模型,根據離散、堆積成型原理,采用逐層制造方式將材料結合起來的工藝[2]。該技術最早起源于19世紀末[3],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SACHS等[4]首先提出的一種三維打印成形技術,依據“逐層打印,層層疊加”的概念來制備具有特殊外型或復雜內部結構的物體,為3D打印技術的迅速發展提供平臺。3D打印技術已在機械制造、食品工業、建筑、生物醫用材料以及活體器官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5],但該技術在藥學領域的應用發展較晚。
2015年8月5日,首款由美國Aprecia制藥公司采用3D打印技術制備的SPRITAM(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上市批準,并于2016年3月上市銷售,此片可在5 s內迅速崩解,臨床用于治療老人或兒童的癲癇發作[6]。這意味著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繼打印人體器官后進一步向制藥領域邁進,推動了國內外科學家對3D打印藥物的研究熱情,對未來實現精準性制藥、個體化制藥有重大的意義。
在3D打印制藥中,由于藥物的特殊性,多采用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以粉末粘結打印,熱發泡打印墨盒在計算機控制下,依照已設定三維數字模型有選擇地噴射粘結劑。如此周而復始地送粉、鋪粉和噴射粘結劑,最終完成3D藥物打印。因此,墨盒供液穩定性、耐用性,打印參數選擇對于整個3D打印藥物成型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DJ-001打印機(西安棣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YP20002電子天平(上海衡際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JII崩解時限儀(天津市光學儀器廠)。
熱發泡墨盒(國際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碳酸鑭(山東德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批號T20180625),甘油(山東瑞生藥用輔料有限公司,批號GY20190304),聚山梨酯80(四川金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90302),Plasdone S-630(亞什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批號0002174050),水為超純水,乙醇為分析純。
將打印粘合劑溶液,通過注射器注入墨盒中,約40 ml;注射完成后,用鋼柱封堵注入口;用墨盒抽氣工具進行排氣。
將灌裝完成的墨盒裝入打印設備;接通電源,打開噴碼機側面電源開關,儀器開始初始化;點擊[打開]:選擇一個已建立的文件(圓形圖案直徑20 mm),打開;點擊[設置]-[噴頭設置]-[打印設置],設置打印次數,確認,返回主界面;開啟輸送臺;點擊[打印],打印開始。
測量并記錄墨盒起始的重量,記作:M1;在不同的時間段停止打印,取下墨盒進行稱量,記錄重量M2、M3……Mn;記錄實驗數據。
3.1.1 測試方案
以10%乙醇溶液作為測試液(粘合劑)灌入墨盒,按照以上方法處理,測試不同時間段,墨盒的噴液量:即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測定墨盒噴液量值,直至噴液量發生較大變化,停止測試。
3.1.2 墨盒打印參數
噴墨電壓為11 V;DPI為600;噴墨濃度為5;噴頭高度為8 mm;定時重噴為300次;圓形圖案:直徑為20 mm。
3.1.3 小結
本次試驗10%乙醇打印液隨時長(次數)增加而噴液量基本保持一致,熱發泡墨盒噴液穩定性良好,10%乙醇加入量為35.27 g,剩余量為2.04 g,殘留量為5.78%,且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 305—2006《噴墨打印機墨盒通用技術規范》墨水殘留量試驗要求,可滿足藥物3D藥片打印粘合劑使用。如圖1所示。

圖1 熱發泡墨盒穩定性-打印時長
3.2.1 測試方案
以10%乙醇溶液作為測試液(粘合劑)灌入墨盒,按照以上方法處理,調整噴頭參數在不同噴墨濃度:3,4,5,6,7,8,不同DPI:600,400,300,在一定噴墨時間(次數)下測定墨盒噴液量值。
3.2.2 墨盒打印參數
電壓為11 V;噴頭高度為8 mm;圓形圖案:直徑為20 mm;定時重噴為300次。
3.2.3 小結
不同噴墨濃度、DPI下,采用10%乙醇測試中,總體趨勢隨著噴墨濃度、DPI增加而噴液量增加;當噴墨濃度達到7以上時,噴液量基本不變甚至不能出液;參照3D打印機噴頭相關參數,結合熱發泡墨盒的特性及3D藥片打印中實際單個藥片成型所需粘合劑噴液量,優選噴墨濃度5,DPI 600作為其最佳打印參數。見表1-表3。

表1 不同噴墨濃度、DPI 600下單個圓噴液量 單位:g

表3 不同噴墨濃度、DPI 300下單個圓噴液量 單位:g
3.3.1 測試方案
以10%乙醇溶液作為測試液(粘合劑)灌入墨盒,按照以上方法處理,調整噴頭參數在不同電壓:8 V,9 V,10 V,11 V,不同DPI:600,400,300,在一定噴墨時間(次數)下測定墨盒噴液量值。
3.3.2 墨盒打印參數
噴墨濃度為5;噴頭高度為8 mm;圓形圖案:直徑為20 mm;定時重噴為300次。
3.3.3 小結
在不同電壓、DPI下,采用10%乙醇測試中,總體趨勢隨著電壓、DPI增加而噴液量增加;參照3D打印機噴頭相關參數,結合熱發泡墨盒的特性及3D藥片打印中實際單個藥片成型所需粘合劑噴液量,優選噴墨電壓11 V,DPI 600作為其最佳打印參數。見表4-表6。

表2 不同噴墨濃度、DPI 400下單個圓噴液量 單位:g

表4 不同電壓、DPI 600下單個圓噴液量

表6 不同電壓、DPI 300下單個圓噴液量
采用3D打印技術制備“碳酸鑭”藥片,該藥片具有載藥量大、易崩解,可提高患者依從性,適用于患者精準劑量治療。
3.4.1 打印物料制備
碳酸鑭原料藥和甘露醇稱量前過150目篩,將粘性較大的粉料(碳酸鑭)在過篩前放入50℃烘箱中烘干15 min,便于粉料混勻;將配好的粉料混合,充分攪拌混勻,得到藥物粉末,準備打印。
3.4.2 粘合劑制備
10%乙醇+1.0%甘油+0.5%聚山梨酯80+2%Plasdone S-630作為粘合劑;即粘合劑以10%的乙醇為溶劑,將甘油、聚山梨酯80、Plasdone S-630溶解其中,粘合劑中甘油、聚山梨酯80、Plasdone S-630的占比依次為1.0%、0.5%、2%。
3.4.3打印工藝
噴液墨盒中加入上述粘合劑,采用優化后墨盒參數:噴墨電壓11 V;DPI 600;噴墨濃度5,藥片直徑20 mm,一層一層的打印來制造3D藥片“碳酸鑭”(即逐層鋪粉,在層間制片位置噴粘合劑),層高0.13 mm,層數42層;打印形成的藥片晾置30 min;然后置于50℃烘箱,烘干時間為1.5~2 h;藥片烘干后包裝。如圖2所示。

圖2 3D打印藥片“碳酸鑭”
3D打印藥片“碳酸鑭”表面光滑不易破碎,由于多孔性基質底層,整體藥片為網狀結構;經測量崩解時限為4~10 s,即放入少量水中時,利用毛細現象,藥片可達到快速崩解。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碳酸鑭藥物主要以咀嚼片為主,對于一些患者存在服用困難,3D打印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通過熱發泡墨盒噴液穩定性研究,熱發泡墨盒在不同噴墨濃度、電壓、DPI下噴液量研究最終優選了墨盒打印參數,噴墨電壓11 V;DPI 600;噴墨濃度5。在確定的參數基礎上進行3D藥物“碳酸鑭”打印,該藥片具有載藥量大、口腔快速崩解、依從性高、服用方便等特點,即使在高劑量負荷下也能保持快速崩解性能,其符合《中國藥典》的崩解時限要求,取得滿意的結果。該研究結果為熱發泡墨盒在3D打印制藥中的應用提供了依據,3D藥物“碳酸鑭”成功打印以及3D片特有的孔隙結構可解決吞咽困難的口腔易崩解性,進一步推動面向急救、輔助、孕婦、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3D藥品開發的熱情,可為3D打印技術在其他藥物打印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