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彤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8.7%。如何讓“占據中國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不被排除在主流敘事之外”,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的問題。
成千上萬的90后、00后一邊努力對身邊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一邊構想自己將來如何養老。
小潘是大四學生,也是豆瓣小組“‘適老化改造促進會”的創建者。
疫情期間,她媽媽常被一個問題困擾,就是“健康碼怎么弄”。2022年寒假,小潘媽媽找了份工作。當時小潘挺驚訝的,因為過去幾十年,媽媽的生活都只局限在小鎮里,她識字不多,聽懂普通話也有些困難,更不用說熟練使用智能手機。電子支付和出示健康碼,都是她上班路上的“阻礙”。
小潘家所在地的線上防疫系統被改造升級后,不再輕輕一點就能出示健康碼了。媽媽要不停發驗證短信,接收驗證碼,再輸入,再點開界面,很復雜。她經常困惑不已,“為什么這個數字又沒有點到?”“為什么驗證碼早上還有,現在就消失了?”
那時候,小潘意識到,父母的生活中好像存在很多困難。她開始擔心,自己回學校后,他們該如何面對這些細小瑣碎的問題?
后來她接觸到了“適老化”這個概念。她在看綜藝節目時,了解到“家居適老化”思路:在家里使用各種輔具來使老人的生活更便捷安全。加上許多App開發者陸續推出了“長輩模式”,讓她進一步關注“適老化改造”的問題。
“有必要將‘適老化改造廣而告之,盡快普及。”這樣想的小潘于2022年初在豆瓣上建立了一個名叫“‘適老化改造促進會”的小組。很幸運,小組成立一個月就獲得了豆瓣的開屏推薦,一下子涌入了數萬名組員。小組里的成員都很年輕,有大學生、需要照顧家中老人的年輕人,也有養老行業從業者。
“但我感覺市場對于老年群體的重視還遠遠不夠。”小潘看到小組里有人問“老人定位器有推薦嗎”,下面評論區就有人說可以購買兒童手表,也有尋問老年人食品的帖子,評論里則會提到嬰幼兒的輔食。
小潘說:“我當時覺得這群網友聰明絕頂,但也有些難過大多數商家的目光都停留在兒童身上,他們像朝陽一樣冉冉升起,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墒怯兄嗨菩枨蟮睦先?,卻沒有得到同等的關注?!?/p>
尤其看到疫情期間,有些老年人因為沒有智能手機、不能出示健康碼而不能乘坐交通工具,甚至因為不會使用電子支付而買不到菜,小潘特別擔心:“我不知道未來科技會怎么發展,還會不會有像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公共事件改變我們的生活,我也害怕自己以后會跟不上時代,今天老人們遇到的困難,是不是會成為我們將來的煩惱?”
“我們應當將我們生活的世界,改造成一個老年人也能夠安全、幸福地度過余生的世界?!彼诙拱晷〗M簡介里寫道。
王煊是一名養老空間設計師?!斑@一職業在國內還比較冷門,算是養老行業里的細分崗位?!彼毖?,2019 年前,他甚至都沒聽過養老空間設計這個概念。
大學畢業后,王煊開始從事商業空間設計,負責過一些展館建設之類的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過針對兒童與殘障人士的空間設計,但沒聽過針對老年人的此類設計。
“我對養老空間設計這個新概念十分好奇,就通過各個渠道去了解養老產業,發現真正做養老空間的設計師是很短缺的。”他開始參與到這樣的項目里。
王煊發現,打造養老空間需要很多“奇奇怪怪”的設計。比如設計普通公寓的陽臺時,為了防止積水,一般會有意讓地面存在高低差,但設計養老空間時,就不會這樣做。
“我們做設計的,有一個很重要的準則,就是一定要有留白,但養老空間中,扶手幾乎貫穿整個活動空間,包括衛生間。這完全不符合當今的設計美學?。 蓖蹯痈惺艿剑约褐暗脑O計理念和設計習慣并不適用于養老空間。養老空間設計最重要的就是防摔,如果房間有高低差,老人就容易被絆著;如果衛生間地面有水,老人也容易滑倒。
“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些考量完全落實到‘居家適老化改造中,很難?!蓖蹯右宰约杭覟槔?,他的老家在唐山的一處“山溝溝”,住的是自建房。王煊媽媽今年 68 歲,患有膝關節滑膜炎,每次上廁所起身都很困難。但是他們所在的村子沒有自來水供水系統,沒辦法安裝馬桶,這就給適老化改造增加了很大困難。
此外,在他的老家,人們睡的都是炕,高度要比床高一些,老人上下炕可能不方便?!拔蚁脒^解決,把炕換成床,但是父母不同意,畢竟他們從小到大睡的都是炕,床又涼又不夠大。”王煊無奈。
受限于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基礎條件,適老化改造在農村任重而道遠。此外,他也提到,爸媽總覺得自己還沒有老,如果在家里安裝扶手,他們會覺得傷自尊。所以王煊先從添置一些帶圓角的木質家具入手,慢慢地引導父母。
基于幾年的養老空間設計經驗,王煊主張一定要根據人群分類對老人提供精細化服務:“比如一個退休的老教授和我父母這樣的農民,興趣愛好是非常不同的??赡芾辖淌谙矚g寫字或看書,而農民就喜歡抽煙打牌,他們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就要在滿足硬性標準的前提下,進行一些差異化設計?!?/p>
究竟怎樣才是幫助父母的最優方案?他說:“我覺得如果能多陪一陪他們的話,哪怕不做適老化改造、不買適老化產品,也很有幫助?!?h3>越來越多年輕人咨詢養老問題
“提到老齡化,大家總是首先想到日本。”蘿卜是養老機構從業者,他說自己本科是學日語的,對日本老齡化有一定的了解。“其實中日韓的老齡化程度差不多,只是日本暴露得早一些?!?/p>
他說,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包括他身邊的朋友,聽到他從事養老行業,還都挺感興趣的,會來咨詢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獨居的年輕人,沒有結婚或者生娃的打算,就會提前考慮養老的問題。”
蘿卜介紹,當下的養老模式主要是“9073”布局,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選擇社區養老,還有 3%的老年人去機構養老。
“如果子女有條件、有能力,老人在家里養老,是很常見的?!碧}卜所在的養老機構也在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比如請專業的適老化改造公司來安裝護理床、助行器、智能馬桶、扶手等基本的適老化設施。
蘿卜認為,仍然有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并不適合他們。比如對于那些住慣了老房子的老人來說,爬樓梯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難,洗澡也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冬天,沒有浴霸,溫度特別低,加上浴室不夠寬敞,防滑做得也不好,如果老年人摔倒,后果不堪設想。
蘿卜希望大家能夠接納更加多元、便利、舒適的養老方案,他也建議,如果子女住得離老人比較遠,那還是讓老人在機構里養老比較好。
“養老機構在選址上一般要求周邊有超市、醫療點等社會服務場所,而且養老機構都會和醫院合作,開通綠色通道,老人如果有什么意外,也能馬上送醫。”蘿卜提到,機構里24小時值班和定時查房的護理員也為老人增加了一重“養老保險”。
他還說:“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除了關注吃什么、有沒有配套醫療之外,他們非常在意的一點,是有沒有能夠讓人自由活動的后花園。”5FB9FB1D-C499-4C59-997E-7888473ED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