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今年6月24日是“瑪塔里基日”,即毛利新年,新西蘭人首次全民放假慶祝。毛利新年傳統在整個20世紀被歐洲殖民文化淹沒。“瑪塔里基日”的確立,意味著原住民文化重新在新西蘭獲得尊重。從5月下旬開始,新西蘭全國舉行了數百場各種形式的"毛利新年”慶祝活動 觀星、放風箏、品嘗美食等,各族裔新西蘭民眾參與其中,體驗毛利人傳統文化。
觀星可以預估洪水
瑪塔里基是毛利人對金牛座“昴宿星團”的稱呼。根據毛利神話,天氣之神塔威瑞馬提在戰斗中被兄弟打敗,怒火中燒的他挖出自己的眼睛,拋到天空中,形成9顆恒星組成的瑪塔里基星團。毛利人賦予它們健康、環境、祝福、希望、反思、逝者、海洋、雨水和風等意義。每年的瑪塔里基慶祝活動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觀星”。在南半球,人們可以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看到昴宿星團。它在5月消失,等到6月下旬或7月初重新出現。這也標志著毛利歷法中新年的第一個月開始。
記者參與過新西蘭首都惠靈頓和第一大城市奧克蘭的多個瑪塔里基觀星相關活動。如果觀察到清晰明朗的昴宿星團,就意味著來年將有好收成;反之,如果瑪塔里基在天空中渾濁不清,就表明冬天的時間比較長,開始播種的時機也要推遲。記者在活動中了解到如何觀察瑪塔里基9顆星星的顏色、亮度和獨特性以及如何根據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做出預測。毛利獵人會根據“圖普阿蘭基星(即昴宿七)”的亮度確定打獵的季節;也會按照“懷依塔星(即昴宿六)”的明暗估計來年的潮汐和洪水情況。
“波胡圖卡瓦星(即昴宿二)”有著特殊的含義,因為它與過世的親人有關。毛利人相信一個死后,靈魂會離開身體,來到新西蘭北島最北端一棵古老的波胡圖卡瓦樹前,并最后進入這棵樹的樹根,也就是冥界。死者的靈魂最終在“瑪塔里基日”從冥界升華到夜空,變為星星。因此,每年毛利人都會在“瑪塔里基日”舉行名為“提塔基莫提提(朗誦哀歌)”的儀式,過去一年的每一個死者姓名都會被誦讀。因此,仰望波胡圖卡瓦星也代表著對逝者的懷念與祈禱。
少不了“窯烤”大餐
除了觀星,記者還參加了毛利新年的“放風箏”活動。毛利人放風箏除了娛樂功能,還有與逝者溝通、預測戰斗結果或尋找敵人等用途。毛利風箏形態各異,有的像新西蘭特有的棕色鸚鵡,有的像知更鳥,也有被稱作“鳥人”的風箏,形似長著翅膀的人類,面具上繪有牙齒、文身和老鷹羽毛。除了鳥類形象,還有比目魚、三角形等其他形狀的風箏。近幾年來,新西蘭各地政府都在瑪塔里基活動期間設立了“風箏日”,政府也會邀請毛利手工藝人現場教授人們制作傳統毛利風箏。
“亢依(窯烤)”是毛利新年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毛利人先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其中生火,之后將石頭放在坑內加熱,再把土豆、紅薯和各種肉類用樹葉包裹,放到石頭上加熱。還要用土填埋在食物上,達到保溫的效果。大約4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食物就可以端上桌了。記者在新西蘭北島中部的溫泉圣地羅托魯阿享用過“窯烤”大餐。由于這里地熱資源豐富,全城各處都有冒著白煙的地熱泉水,因此,當地毛利人甚至可以在有地熱蒸汽冒出的地方挖坑,不用生火即可“悶熟”食材。“慢火”長時間烹制出的菜肴,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風味和營養,可以說是又美味又健康。在瑪塔里基活動期間,窯烤是毛利部族聚會時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毛利少女跳起甩球舞
毛利新年期間除了土述慶祝活動,還要跳節日舞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依”甩球舞。這是毛利哈卡舞蹈的一個分支(新西蘭英式橄欖球國家隊“全黑隊”在參加國際比賽出場時跳的戰舞是另外一個分支)。一個網球大小的町白色小絨球系上一根細繩,舞者根據音樂的節奏用手甩動小絨球。舞者通常是年輕的毛利少女,身穿毛利傳統服飾,通過獨舞和群舞的形式,表現出歡快、喜慶的節日氣氛。有時,也會有赤裸上身的毛利小伙子,甩起波依球,展現男子雄健的肌肉與有力的舞步。近年來,更有毛利“火球舞”在傍晚進行表演。瑪塔里基活動期間,記者在奧克蘭的使徒灣沙灘上,看到青年男女甩起燃燒的火球,跳起波依舞,背景是夕陽的余暉,側面是蘭基托火山。▲
環球時報2022-06-22